王坤+張昌軍
1.重視實驗課理論部分的講解
現(xiàn)階段,實驗課理論部分一般壓縮在了半個小時內(nèi),實驗教師注重講解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及實驗注意事項,但實際情況是學生沒有及時消化理解實驗原理,也并不重視。他們更關注是否能夠根據(jù)老師給的實驗步驟得到預期的實驗結果,交出滿意的實驗報告,從而拿到比較理想的成績。我認為,要上好一堂實驗課,理論部分的講解、吸收、消化非常重要。教師在講解原理時應該融會貫通,緊密結合學生之前在理論課上學習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回憶、互動。此外,教師在理論課的講解過程中應該更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活躍課堂,并適當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2.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的教永遠不能代替學生的學, 教師講得再好,學生沒有學進去也是枉然。在傳統(tǒng)的實驗課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參與感不強。但只有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上好一堂實驗課。第一,在正式上課之前要求學生預習,了解實驗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并撰寫預習的實驗報告,這樣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上課,做到心中有數(shù);第二,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提前了解實驗課中用到的實驗設備的性能和相關試劑;第三,可以在實驗課程設置當中適當加入設計性實驗,讓學生自己來設計實驗內(nèi)容,這樣也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3.小班教學、一對一指導
實驗課要達到最佳上課效果,那么上課人數(shù)不可過多,不然一個老師面對一整間教室的學生根本指導不過來,也不知道學生的操作是否正確,只能通過實驗結果或實驗報告來判斷,這樣根本不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情況。建議實驗課采取小班教學,維持在12~15人,如果實驗總人數(shù)太多,不能實現(xiàn)小班教學,那么建議將學生進行分組,增加實驗帶組老師。
以湖北醫(yī)藥學院生物科學專業(yè)的學生為例,實驗課基本是兩種形式,一種是小班教學,將學生分成兩到三個小班,學生人數(shù)為12~18人,然后每堂課由兩名老師進行教學;另一種是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6人,每組配備一名實驗帶組老師。這樣安排的結果是基本上每名學生都能受到教師一對一的指導,理論課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實驗操作不正確的地方教師及時予以糾正。
4.考核方式多樣化
上好一門實驗課,考核方式的多樣性很重要。譬如理論課講解時設置提問環(huán)節(jié),考查學生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程度,在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的關鍵步驟進行技能考核。實驗安排最好是每人獨立操作,每人一個實驗結果,且結果最好能打印出來貼在實驗報告上。實驗課的成績應該是由整堂實驗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成績組成,將學生的所有表現(xiàn)盡可能公正地體現(xiàn)在成績上。學生普遍非常關注成績,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熱情。
5.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
以生物科學專業(yè)的學生為例,實驗課的種類非常多,如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微生物、分子生物學、遺傳、基因操作、細胞工程等。這些課程的實驗安排設計應該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因為網(wǎng)狀的知識體系往往更容易被記憶,這樣的實驗效果肯定更好。
6.開放實驗室
不論怎么優(yōu)化實驗課程設置,單次的操作能夠發(fā)揮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學??梢越o熱愛做實驗的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實驗室平臺。在實驗員的監(jiān)督下,學生可以嘗試自己設計實驗,也可以將課程上失敗的實驗再重復一遍。這樣反復操作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驗技能,也可以鞏固在實驗課上所學知識。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教師有自己的方法,優(yōu)化實驗課程的教學方法也有很多。對于教學而言,興趣高于一切方式方法,也就是說想要上好一門實驗課,最根本的還是要激發(fā)學生心中的熱情,讓學生真正重視實驗課,喜歡上實驗課。
參考文獻:
[1]張偉川.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生物課實驗教學質量[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1.
[2]王東輝.如何上好一節(jié)生物實驗課[J].新課程(上旬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