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7-0095-01
對于農村高中語文教師而言,文言文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就致力于做一名優(yōu)秀的高中語文教師。于是,我用心研究教材,上每節(jié)課之前都已吃透教材。可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我也是采取將自己會的、懂的知識傾囊傳授給學生,上課時講授教材做到知無不盡,以期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即使這樣,在講授到文言文時,我也無計可施,教學效果令我憂心。為了改變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我曾做過大量嘗試,但效果都不明顯。
正值此時,教學改革的春風吹起。我借教改之風,在文言文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農村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升了文言文教學的效果。
一、當前高中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單調,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僵化的教法、煩瑣的方法導致文言文教學的程式化和模式化。因為教師的講解占用了課堂教學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很少有機會自己讀課文,做練習。即使教師講得再好,學生也只能從聽講中得到某些益處;而長期缺讀少練的結果,勢必影響學生文言閱讀能力的提高,實在有點得不償失。
2.追求高分,文言文誦讀得不到強化
現(xiàn)實的文言文教學,教師以分數(shù)為目標,正常的課堂教學中不會安排學生誦讀,而自習的時間學生又沒有多少,因此,學生誦讀必須背誦的篇目還不夠,其余的篇目也就可想而知了。
3.教學目標對“文”的重視不夠
文言文教學側重于“言”,古漢語知識的傳授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在這種目標下,課堂教學自然就成了對實詞意義、虛詞用法、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古漢語知識的講堂,而忽略了文言文更為重要的“文”,如此一來,“字字落實,句句過關”成了金科玉律,“滿堂灌”成了不二選擇。
二、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的舉措
1.讓學生真正成為文言文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的推出,確立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師應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將新課程的理念運用到教學實際當中。要提倡學生大膽質疑,把自己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問題記下來與老師一起分享。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體驗”式學習。正確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落實明確的任務。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組內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班上討論,最后師生共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主要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做有意義的事,有成就感的事。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開設各種文言文學習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
2.讀、思相結合,有效提高文言文學習效果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因而,朗讀、背誦是文言文學習的最簡單且有效的方法,也是對高中生語感培養(yǎng)的唯一手段。而那種只注重讀名句、名篇的誦讀則目光過于短淺,極其不可取。另外,應采取多樣化的朗讀方式。如教師范讀、學生組與組的競讀、生與生的比讀、分角色朗讀等,可有效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真正幫助學生培養(yǎng)文言語感。當然在閱讀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對文言文就從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從生澀到流暢,再到韻味十足。另外,教師還應將誦讀、思考理解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二者應該并重,對于難以理解的字詞句應重點講解,反復練習,要讓學生養(yǎng)成看課文注釋的習慣,要引導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背誦,并及時檢查背誦的效果。另外,引導學生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以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帶動詞句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弄清句義和文義解讀文本,也是文言文教學很有效的一種方法。
3.利用遷移,盡早強化課外閱讀訓練
讓高中生掌握文言文閱讀以及分析的方法,應成為教學的首要任務,即使高中生學會遷移。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jù)教學要求,為高中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知識積累點和能力訓練點,然后將知識和能力所得作正向遷移,適當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在知識的實際運用中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最終的目的就是運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識和已經形成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來讀懂課外文言文。故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力為宗旨,設計多變的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不僅能真正主動懂得大綱要求的文言知識,還能遷移所學知識,閱讀課外文言文語段。要提高學生課外文言文閱讀能力,在高考中贏得優(yōu)勢,在實際中學以致用,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所以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宜早不宜遲。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