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海波(江蘇東臺)
談道德就是講大道理?
文_海波(江蘇東臺)
德很重要毋庸置疑,無論治國還是修身都離不開。關于這方面的論述多如牛毛,比如“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薄暗赖滤ネ?,誠亡國滅種之根基?!薄暗酪舱撸豢身汈щx也;可離非道也?!钡鹊?。不過,重要并不意味著重視。就像空氣很重要,但污染空氣的事,大家做得不少;身體也很重要,但危害身體健康的事幾乎每天在做。如果沒到危急存亡之秋,想必一個人很難痛定思痛。
道德之事也是如此。如果你總是和別人談道德,別人不僅反感,而且覺得你是個愛講大道理的家伙,還用胡適那句話堵著你:“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人人都開始講規(guī)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guī)則卻大談道德,人人都爭當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guī)范,人人都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p>
胡適這話有一定道理,也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那就是當?shù)赖聜惱磉^于高蹈,與人性不相適應時,比較容易出現(xiàn)偽君子即面子上是仁義道德,骨子里是男盜女娼。比如以前主張舍己為人,如果你不這樣做就會遭到唾罵。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觀念的革新,今天我們說道德,早已不是要人人爭當高尚,也不是要人人都大公無私,只不過是要求大眾堅守底線而已。
奇怪的是,很多人認為已出現(xiàn)道德滑坡。但如果你問一個人是否缺德,估計他會馬上否認,道德儼然成了這個世界上分配最公平的東西,沒有人覺得自己缺。既然不缺,那就沒必要天天把道德掛在嘴上,也就聽不進別人主張修身養(yǎng)性、提高道德水平的箴言。
這就往往讓道德建設面臨尷尬,大家都覺得那是別人的事,自己挺好的,而一旦義與利發(fā)生沖突,便爭先恐后地選擇利——因為利是實在的,義是空乏的;就算因利舍義,也不會帶來什么毀滅性的后果,用一句“現(xiàn)實就這樣”足以寬慰自己。對于不少人而言,法律是管別人的,道德也是如此。
邏輯學家殷海光指出,一種不良社會風氣形成,想矯正是很難的。一般人多少受經驗影響。當他們靠切身經驗發(fā)現(xiàn),如果不顧道德就可得到種種便利和豐碩的酬報,但謹守德則會招致毫無補償?shù)臓奚鼤r,誰還有那樣超人的德力來謹守德則呢?當人們發(fā)現(xiàn)敗德為獲利的捷徑時,敗德之事即如江河之就下,沛然莫之能御。不少貪官就是這樣做的,道德只成了他們發(fā)表“重要講話”時的裝飾品,其界線被輕松突破。
殷海光進一步分析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僅用語言文字來作道德勸誡,那么無異暗示人走向道德的反面,至少助使人產生道德冷感癥。在這種情形之下,產生道德冷感癥的人已算是可敬重的人了。因為他沒有起心利用道德勸誡來圖利。一個社會文化到此境地,便普遍發(fā)生勸誡免疫作用。這也就是說,除了口頭作必要的附和以外,一般人對于任何不關私利的‘大道理’一概視若夸夸空談?!?/p>
也就是說,當一個東西關乎自己的利益或者說契合自己的經驗判斷時,那么它就不是大道理,還會被奉為處世之道,不少厚黑學就是如此;當一個東西自己堅持時并不會帶來實際利益,那么它就是大道理。具體而言,如果一個人為了盈利不講商業(yè)誠信,并且還成功了,那么誠信對于他而言就是大道理;如果一個官員投機鉆營走上了高位,那么為政以德對他而言也是大道理。一言以蔽之,所謂大道理,就是正確的廢話,雖然對,但有時會與實際生活相沖突。
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中,很多人會在自己的操守、人格與現(xiàn)實生存之間掙扎,道德往往會成為大道理,這也是胡適不屑于談論道德,而主張制度改良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現(xiàn)在,無論我們的經濟條件還是社會環(huán)境,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道德并不是什么大道理,它已然融入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堅持該有的道德操守或許有時會有一定的利益損失,但并不會影響自己的生存。如果隨便就放棄道德堅守,還說“我這樣做也是沒辦法”,那離突破底線也不遠了。
進一步來說,不管何時,道德的力量正在于踐行,如果不踐行,空談的又豈止是道德?鄧小平在改革之初曾告誡全黨:“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边@話,放在道德上也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