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霞 朱子君
(揚州市江都區(qū)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揚州 225200)
基于“云技術”的培智語文“翻轉教學”探究
朱春霞 朱子君
(揚州市江都區(qū)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揚州 225200)
當前,培智課堂教學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一對多”的集體授課形式,實施差異化教學、個別化教學難度較大,時間不足,很難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培智語文“翻轉教學”模式,課前讓家長利用云服務軟件推送的微課,指導學生個別化學習,縮小了集體教學時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也保證了差異化、個別化教學的時間。文章對培智語文“翻轉教學”實施的可行性、模式進行了探索,力求使這種模式不斷完善,發(fā)揮出最大的教學效益。
培智語文;翻轉教學;云技術;微課
“翻轉教學”模式,有別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是先教后學,而是教師事先制作微課或收集教學視頻,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利用云服務軟件傳送給學生或保存在云端,學生在上課前觀看微課或相關教學視頻,回到課堂上師生再進行面對面交流的一種教學模式。[1]
翻轉教學除了課前觀看微課或教學視頻外,還有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再學習,視頻教學資源并沒有完全取代教師講解,不同于慕課的在線課程。課前學生在家中獨立學習微課,是個性化的自主學習,非集體學習行為。[2]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可以利用云服務的優(yōu)勢,調(diào)控學習過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學習?;氐秸n堂后也不是孤立、無序的學習,而是在教師指導下有計劃的互動學習。翻轉教學的這種形式是個性化學習+師生互動的的學習方式,優(yōu)勢是拓展了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和課堂互動的時間。比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顯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依舊主導教學活動,只是降低了教師直接講解的成分。這種教學模式也沒有忽略教師的講解,而是混合了集體授課的直接講解和建構主義學習的一種模式。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甚至缺課的學生,也不至于上課時與課堂教學脫節(jié),聽得云里霧里。雖不能達到所有學生的學習基礎在同一起跑線上,也能緩解個體之間的差異帶來的教學壓力。相關教學視頻是長期保存在云端的,集體新授后,沒有掌握的地方,學生也可以反復觀看,進行循環(huán)學習。
當前,培智學校的授課形式受條件和教育資源的限制,還沒能實行“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形式,還是采用的傳統(tǒng)的“一對多”的集體授課形式。面對全體學生,使用基本相同的教學內(nèi)容,只是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層次有所調(diào)整。然而,隨著融合教育的逐步推進,大部分中輕度智障學生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進入培智學校就讀的學生大部分是中重度智力障礙學生,且障礙類型復雜。同一個班級學生,學習起點、學習基礎差異大,接受能力、學習能力差距明顯,學習方式、溝通方式各不相同。雖然,教師在課堂中注重了個別化、差異化教學,但是使用的同一教材的班級授課形式,不能很好地兼顧到各層次學生。造成了學生學習效果嚴重分化:中等以上的學生能跟上教學節(jié)奏,學困生學習新知完全跟不上課堂節(jié)奏,自閉癥學生仿佛置身事外。加之,培智生學習缺乏自主性,不能獨立預習,也加大了新授的難度。為了縮小學生課堂接受能力的差距,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筆者嘗試借鑒普通學?!胺D課堂”教學模式。課前制作微課,收集與新授相關的視頻資料,有針對性地發(fā)送給學困生家長或全體家長,讓家長在家指導學生進行預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通過預學習,彌補學生接受新知能力差距,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不同程度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家長的參與度,增強了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
培智學校“翻轉教學”的模式和普通學校的“翻轉課堂”模式本質(zhì)是相同的。但是因為培智學生的差異化明顯,針對各層次學生的制定的教學目標不盡相同,“翻轉教學”實施的流程及各環(huán)節(jié)和普通學?!胺D課堂”模式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之所以把培智語文翻轉教學模式稱為“翻轉教學”就是因為和普通學校的“翻轉課堂”實施方式有所不同。
(一)微課目標層次不同。培智學?!胺D教學”,制作或收集的教學視頻應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和學習的方式不同,從接受能力較差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盡可能縮小各層次學生之間接受新知的差距。在學困生盡可能跟上教學的節(jié)奏的同時,根據(jù)制定的分層目標,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fā)展。因此,培智學校制作的微課不同于普通學校以解決難點為重點,目標基本相同的微課。培智學校“翻轉教學”微課,可能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制作的一個或多個微課。即使是同一個微課,所要達成的目標層次也不同,要體現(xiàn)培智語文教學的差異化教學、個別化教學。
(二)微課學習方式不同。課前微課的學習,有別于普通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普通學生對智能手機、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的運用非常嫻熟,可以說是無師自通,熟練程度甚至超過家長。課前微課的學習能獨立自主地進行,無需家長的指導。但是培智生對移動終端、互聯(lián)網(wǎng)的運用,受能力限制,遠遠不及普通學生。一個班級內(nèi)學生,學生對智能移動終端的運用能力,也存在著明顯的個體間差異,有的能較為熟練使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進行交流,有的學生甚至不知微信QQ是什么,用來做什么。這類學生就需要在家長在指導下運用智能設備學習微課。由于培智生的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弱,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培智學?!胺D教學”必須由家長參與指導、幫扶。
(二)課堂教學結構不同。普通學校語文“翻轉課堂”,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新授部分的比例降低,增加個性和互動交流的比例,讓學生在課文學習微課的基礎上,進行深度的師生、生本、生生對話,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能力的發(fā)展。培智語文課堂則不同,在課前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課堂教學應對課前微課進行二次學習。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針對學生的的不同層次和分層目標進行差異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本質(zhì)上來講,培智語文“翻轉教學”并沒有完全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結構,而是個性化網(wǎng)絡學習和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混合教學模式。
(一)學生學習的需要。培智學校集體授課的特點不利于個別化教學。受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的限制,在校內(nèi)進行全面?zhèn)€別化教學捉襟見肘。有必要利用課外時間,家校協(xié)同,在老師指導下的家長幫扶的個別化學習,通過云服務平臺,將個別化教學延伸到課外。依靠家長進行個別化教學,同時對家長滲透個別化教法指導,實現(xiàn)家校教育的無縫鏈接。
培智學生的類型的復雜、學生個體差異大。通過翻轉教學模式,在課外學習微課與相關教學視頻,集體教學時,有效縮小學生接受能力的差距。同時增加了師生互動交流機會,集體授課的同時,能騰出時間進行差異化教學,很好地實現(xiàn)集體教學和差異化教學的優(yōu)勢互補。
培智學生的感知覺直觀形象,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學微視頻,將圖像、視頻、文字集成在微視頻中,以動態(tài)交叉方式呈現(xiàn),將靜態(tài)文本轉化為動態(tài)的視頻,能有效刺激培智學生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4]《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明確提出:幫助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更好地適應生活和社會發(fā)展,提高生活質(zhì)量。學生在利用智能手機,通過云服務軟件學習微課,有利于學生掌握現(xiàn)代化信息手段,有利于他們適應社會發(fā)展。
(二)教師發(fā)展的需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師信息化能力的不斷提升。教師制作微課、收集教學資料的能力大大增強。以我校教師為例,經(jīng)過信息能力提升工程的學習和微課制作的全員培訓,絕大部分教師掌握了運用拍大師、格式工廠、Premiere等視頻制作編輯輯軟件制作微課方法,為“翻轉教學”模式的實施奠定了技術基礎。[5]2016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蔽⒄n的制作、使用過程,也就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的過程,同時也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三)云技術日益成熟。筆者所在的區(qū)縣培智學校,生源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lián)技術的發(fā)展,智能手機終端快速普及。很多家庭可能沒有計算機,沒有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但是所有家長都有智能手機,并通過4G網(wǎng)絡接入了互聯(lián)網(wǎng)。家長普遍熟悉QQ、微信等云服務軟件的應用。這些基于移動互聯(lián)的云服務、云存儲的軟件,為教師課前推送、上傳微課和教學視頻提供的網(wǎng)絡支撐,有效、便捷地實現(xiàn)了家校的點對點鏈接。教師可以將微課通過微信、QQ平臺,點對點地推送給家長。也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QQ群,將視頻上傳到云端。家長可以隨時隨地下載,指導學生循環(huán)學習。
(一)按需制作微課。
1.根據(jù)學生的差異,進行目標分層。對學情、教材進行分析,設計微課的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差異,進行目標分層。在微課制作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不同的教學要求??梢栽谕粋€微課中,提出A、B、C等層次的教學目標。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接受方式不同,分開制作微課,每個視頻也明確不同的學習目標。例,《狐假虎威》第二課時教學,AB類學生可以制作一個微課,讓學生了解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完成相應學習任務。C類生單獨制作一個微課,讓此類學生認識各種動物,了解各種動物之間的關系。
2.根據(jù)教材和課標,確定微課的重點。微課要短小精煉,突出重點,要從教學重點和培智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為制作切入點,利用培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合理設計視頻內(nèi)容,使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感興趣,夠得著。要將所需內(nèi)化的知識點呈現(xiàn)出來,還要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微課要力求完整,2-5分鐘為宜,便于培智學生注意力的保持,便于傳送和上傳。每個微課要設計針對性的任務,可操作性要強,便于家長指導學習和課堂教學。
(二)課前接受任務。將制作好的微課,通過云服務平臺傳送給家長,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這是翻轉教學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搭建云服務平臺,以微信提供的云服務為例。先建立“翻轉學習”的微信群,把家長拉進微信群,把這個微信群作為課前學習微課的云平臺。將所要學習的微課推送到微信群,讓學生自主或者在家長指導下學習微課,完成微課中的學習任務。利用群聊功能,也可以適時指導家長進行個別化教育,或者交流學習、反饋情況。另外,可建立微信公眾號,讓家長關注,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發(fā)布微課,這樣可以長期保存微課和教育相關的視頻,便于學生循環(huán)學習,形成家長指導下的個別化學習先行的理念。
(三)課堂內(nèi)化吸收。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微課后進行消化、提升的陣地。課堂上將微課再次展示,讓學生二次學習。在集體教學時,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差異化和個別化教學。教師在著過程中要積極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注重啟發(fā),引導學生由淺入深,指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將新授知識不斷內(nèi)化,實現(xiàn)集體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教師也可以將評價反饋給學生家長,讓家長根據(jù)反饋,及時調(diào)整指導的方法。
近幾年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內(nèi)外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培智學校“翻轉教學”模式的研究不多,僅零碎見諸報端,未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研究。普通學?!胺D課堂”很多成熟經(jīng)驗值得培智學校借鑒,但培智學生的特點決定了課外學習環(huán)節(jié)需要家長密切配合。[6]2017版《殘疾人教育條例》,明確指出,殘疾兒童、少年家長有義務“協(xié)助、參與有關教育機構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提供支持”。政策層面雖然對家長提出了要求,但是要使家長積極參與、協(xié)助教育,特殊教師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特殊教育教師只有積極嘗試,不斷探索,才能使這種模式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發(fā)揮出最大的教學效益。
[1]張桂清.“翻轉課堂”中教師“翻轉”之反思[J].科教導刊,2016(9):76-77.
[2]趙蘇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特殊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世界,2017(7):77-78.
[3]張攀峰.翻轉課堂在聾啞類特殊教育學校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4):31-3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7(3):10-13.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S].2016-11-25.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Z].2017-02-01.
[責任編輯 靳開宇]
G764
A
2095-0438(2017)10-0076-03
2017-06-11
朱春霞(1980-),女,江蘇揚州人,揚州市江都區(qū)特殊教育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