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東源中學 廣東 河源 517500)
前言:最近幾年,高考數學重點對考生核心素養(yǎng)加以考查,考查的基礎知識和現實生活十分貼近。實際上,高考除了對考生掌握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行考查之外,其給高中時期的數學教學指明了方向,并且以引導數學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并且注重對考生數學方面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培養(yǎng),不斷提升學生數學運用以及思維水平。
新課標下,高中時期的數學教學存在著一個顯著問題,即傳統(tǒng)內容存在嚴重超綱超標現象,經驗豐富的數學教師頭腦當中形成一些固有重點,其可對老教材當中內容輕松把握,但對新考綱卻缺少研究。對于此,數學教師需對“課程標準”加以認真學習,對新課標具有的三維目標加以深刻理解以及領會,對教材要求和內容要做到了如指掌,尤其是對發(fā)生變化的要求以及內容進行細心研討,按照具體變化對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法加以調整。按照考試大綱以及考試說明具體變化來對復習重點以及難度加以準確把握。復習期間,教師要對考查的各知識點、考查重點以及考查要求加以明確,特別是重點培養(yǎng)考生的數學方面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復習時,加大對于數學文化的整體滲透。
備考期間,不少學生重視資料,但卻忽略了教材。此種做法是錯誤的。高考命題一般都以《考試說明》為依據,但《考試說明》則是以《課程標準》及《考試大綱》為依據進行制定的。教材乃是對課程進行的具體化,所以教材才是高考命題的根本依據。高考數學當中30%-45%的試題都是出自教材當中的習題、例題以及參考題。所以,備考時,教師需引導考生重視教材,并且研究以及回歸教材。第一,引導學生對重點知識具體形成以及發(fā)展過程進行再現。第二,引導考生把知識網絡梳理清楚,對知識結構加以掌握,加強對于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第三,對教材當中典型例題以及習題加以透徹理解。第四,善于在考試真題當中尋找教材題型,探尋高考試題和教材試題的結合點。如此一來,可以吸取課本具有的營養(yǎng)價值,將教材具有的備考功能發(fā)揮出來。
如今,新課程一直提倡著勇于探索、積極主動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要對學生學習能力加以關注,同時還要對其在活動當中展現出來的情感變化加以關注。備考期間,學生處在主體位置,其在教學活動當中最具靈性、教師若想對復習教學整體效率加以保證,需要激發(fā)考生自主學習這一意識,促使其能動性得以發(fā)揮。然而,如今有不少考生依然對教師講解進行著被動接受。對于此,數學教師需轉變現有觀念,重點設計合理的生成及展現,強化和激勵這些策略,不斷引導考生進行提問以及思考能力。復習課上,給學生多留一些思考空間及實踐,逐漸培養(yǎng)其勤于動口、愛動腦和動手的學習習慣[1]。
盡管新課程下的高考一直試圖在形式以及內容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然而萬變不離其宗,考查主體依然是數學方面基礎知識、通性通法及基本技能。由于能力把知識當作載體,因此脫離知識空談能力沒有任何意義。數學方面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是對考生數學能力加以訓練的重要依據。所以,復習課上,教師需把基礎知識當作立足點,并且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注重創(chuàng)新。復習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方法不應僅是簡單進行回顧以及重復,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生認識加以深化,讓學生對知識間具有的內在聯系加以認識,進而可以對知識進行恰當分類以及整合,逐漸形成相應的知識塊以及知識網。例如,三角公式需以推代記,而等差數列具有的通項公式以及前n項和需站在二次函數及一次函數角度加以認識等[1]。
解答高考數學問題時,經常會出現“會但不對,對但不全”這一現象。究其原因,是因考生的審題能力較弱,在解題期間書寫不夠規(guī)范。所以,日常訓練之時,教師需著重培養(yǎng)考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并且善于對學習細節(jié)加以關注,同時學會對數學概念、符號、推理、定理以及性格直加以準確表述。除此之外,數學教師需再平時借助表率作用以及嚴格要求對考生學習方面行為習慣加以規(guī)范,進而促使考生可以在高考當中獲取一個良好的數學成績。
結論:綜上可知,高考數學主要對考生數學方面綜合素質加以考查,命題非常質樸無華,而且非常貼近教學實際,同時側重知識應用以及探究,借助數學文化和數學運用對考生數學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加以考查。備考期間,數學教師需緊扣課標,仔細研讀考試大綱及說明,重視教材,并且回歸教材,以生為本,實施主體參與,同時夯實基礎,注重通性通法,規(guī)范訓練,促使學生養(yǎng)成解題良好習慣,進而提升考生學習效率,使其在高考中獲取滿意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