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第五幼兒園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200)
前言:混齡游戲就是指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由幼師指導與安排將年齡存在差距、認知存在差距的幼兒組織在一起一同完成游戲,借助游戲的過程領略學習的魅力與合作的樂趣。根據社會學理論得出,幼兒認知社會最佳的途徑就是游戲,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完成對社會的判斷和理解。從某些角度來說混齡游戲對每一名參與的幼兒都可以實現社會化角色、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必須予以這種教學方式足夠的重視,積極探索這種游戲教學的開展策略,以便更好地促進幼兒能力的進步。
1.1師幼配比不合理。為了解混齡游戲的開展現狀,筆者用實際走訪的方式進行了調查并發(fā)現,某市的2所幼兒園人數都在400人以上,去除掉后勤部門人員共有13名幼師,368名幼兒,也就是說每一名幼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照顧多達近30名幼兒。不同于小學、初中的學生,幼兒自律性往往非常的低。筆者在旁聽的過程中也發(fā)現,在開展混齡游戲時,當幼兒被分散到游戲區(qū)域后,即便所有幼師都在場,幼師們也很難注意到場中發(fā)生的所有情況。幼師們?yōu)榱吮U嫌變旱陌踩坏貌粚⒂變嚎刂圃诳梢姺秶鷥龋@使得幼兒失去了自主游戲、自主探索的權利和機會。從中不難看出師幼比例不合理成為了限制混齡游戲開展的關鍵[1]。
1.2空間設置不科學。許多幼兒園的混齡游戲在空間安排上存在明顯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并沒有合理設置動靜分區(qū)。從字面意思我們可以得知動靜分區(qū)就是將需要動態(tài)活動的區(qū)域與安靜的區(qū)域分隔[2]。然而事實上想要分隔動靜區(qū)域是很難的事情,幼兒們在娛樂的過程中,因為缺少自律性且幼兒園校區(qū)往往又很小,所以很多幼兒在玩樂的過程中都會不經意之間闖到閱讀區(qū),影響閱讀區(qū)幼兒的閱讀。喜歡閱讀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閱讀氛圍與閱讀環(huán)境,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源自于動靜區(qū)域劃分的不合理。
1.3材料缺少創(chuàng)新性與延伸性。每一名孩子所喜歡的游戲都是不同的,相對來說幼兒往往都是喜歡新奇的游戲的,也就是說很多游戲往往只能吸引幼兒一段時間,過了這段時間之后幼兒就不再喜歡這項游戲了,玩具不再受到幼兒的喜歡,成為了游戲區(qū)域的一種擺設。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于游戲材料缺少足夠的創(chuàng)新性和延伸性,幼兒并不理解教師所投放的游戲有那些規(guī)則。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游戲材料與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不相符,沒有引起幼兒的娛樂興趣。以筆者的調查資料可知,幼兒對于科學區(qū)、建構區(qū)、美工區(qū)的興趣是比較低的。通過調查得知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源自于這些區(qū)域的材料有限,游戲內容單一。不僅限制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揮,同時還無法吸引幼兒的娛樂興趣。
在幼兒教育中,如何引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是非常關鍵的,游戲作為最適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教師必須善用混齡游戲教育方法,為幼兒們提供新穎有趣的內容和游戲素材,在游戲中引入道德教育,這樣才能夠保障混齡游戲的順利開展,提高幼兒們的參與興趣。
2.1擴大游戲領域。幼兒一般都非常喜歡具有社會性的游戲[3]。為了最大化混齡游戲的效果,混齡游戲不妨擴大到教育領域。即安排不通年齡段的幼兒一同學習、一同感知,在相互交往、共同活動下學習新知、認知自然。如感知春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安排一名大孩子帶領一名小孩子,大孩子作為講解員,增強大孩子的信心和耐心,培養(yǎng)小孩子尊重前輩的習慣。此外幼師還可以組織幼兒一同參與美術制作、手工制作等活動,利用這種方式增強幼兒游戲參與熱情,實現幼兒心智的全面成長。
2.2豐富游戲素材。為了保障每一名幼兒都能夠從混齡游戲中有所收獲,增強混齡游戲吸引力就成為了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幼師有必要為幼兒們提供內容豐富的游戲素材,為混齡游戲的進行與組織提供保障。此外幼師必須善用游戲內容、巧設游戲環(huán)節(jié),確保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都能夠在游戲過程中收獲技能與知識。
2.3引入道德教育?;忑g游戲不僅可以作為培養(yǎng)心智的方式,同時也可以作為德育滲透的環(huán)境。教師在混齡游戲中應有意的滲透的道德教育。如當有年齡較小的幼兒摔倒時,要鼓勵年級較大的幼兒去扶起,在玩游戲中如果有年幼幼兒不懂規(guī)則情況下,則由年長幼兒示范。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幼兒們理解互相關懷的意義,培養(yǎng)幼兒們的道德感和價值觀。
結語:本文以幼兒混齡游戲開展的現狀為切入點,通過分析當前幼兒混齡游戲開展的弊端與問題提出各種有效的應對策略,就如何實現幼兒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進行了深度的研究。事實上混齡游戲在國內仍為一個雛形,是一種教育模式的探索,所以教師在嘗試應用這種教育方式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在學習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育的方法,并將這種教學方式貫徹與落實到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