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實驗學校 遼寧 沈陽 110011)
關于學生閱讀教學的研究,目前國內外都十分重視。我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把閱讀放到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小學低年級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盡管低年級課文文字優(yōu)美,但對于孩子來說生字,句式,顯得有些困難的。這就需要處理好閱讀與識字的關系。況且,識字是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因為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識字的多與少、快慢,直接關系到讀寫,特別是關系到閱讀開始的早晚以及閱讀能力的強弱。做到在閱讀教學中識字,通過抓重點字詞感悟文本,有效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教師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設置不同的情境,把生字學習和課文內容的教學相結合,在增強趣味性的同時,為課文的學習降低了難度。
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前提??梢宰寣W生把自己喜歡的書帶到學校來讀,并規(guī)定每天早自習為讀書時間,同時允許學生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后,一有時間就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書。班級中應設立班級圖書角,書本可以通過自捐,用輪換交流的方式來看圖書。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制定完善的管理和借閱制度,由學生自己管理。學生在這方小天地里既是讀書小會員,又是圖書管理員。班級可以定期舉行各種讀書比賽,召開讀書交流會等活動,營造濃濃的讀書氛圍。這樣可激起學生潛心閱讀的興趣。
小學生閱讀大多是追求情趣,注重情節(jié),有時甚至只看插圖,有囫圇吞棗的通病,那么必須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閱讀的方法包括誦讀、默讀、速讀、略讀、瀏覽等。
3.1誦讀。誦讀是形成語感的溫床,是架起文本與閱讀之間的橋梁。低學段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與吸收,單靠理性分析是行不通的,一定要利用漢字的形、聲、義相配合的方式。通過反復誦讀,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時,便捷地理解文本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內在美。
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10課《征友啟事》一課時,我采用誦讀指導法,以讀帶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通過教師引讀、分角色讀、齊讀、指讀、配樂誦讀等方式,讓學生通過反反復復地、原汁原味地誦讀課文,直接接觸文本,遵循母語讀書內化的學習規(guī)律,真正達到有感情誦讀,真正地入境悟情。
3.2默讀。默讀是一種閱讀主體不動唇、不指讀、潛心與文本對話,快速高效地搜集信息、培養(yǎng)思維能力、獲取審美體驗的閱讀方法。在小學階段,兒童由低級的出聲朗讀發(fā)展到無聲默讀,是閱讀能力的一個質的飛躍,同時,他們的朗讀能力也在不斷地向著高級發(fā)展。因此,我認為默讀能力的訓練應從二年級開始。
語文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語文》從二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開始接觸默讀。教師要講清楚默讀的要求,開始時,可以適當降低難度,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分層次達標。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同時注意巡視,檢查學生是否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用眼睛看清詞句的要求,促進邊讀邊思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
3.3速讀。速讀就是要求改變學生平時“逐字閱讀”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字群閱讀”的閱讀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目十行”,其目的在于訓練學習者靈敏的閱讀反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認為小學四年級以上學習速讀,效果最佳。
教師每節(jié)課前可以對學生進行眼機能訓練,包括定點凝視訓練、橫向快速移動訓練、縱向快速移動訓練等,來鍛煉眼球運動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擴大視野。
在進行速讀訓練時,教師可以將閱讀的內容,以字群的方式加框,并配以聲音,讓學生跟隨聲音的節(jié)奏和方框的速度來閱讀,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率。
3.4略讀。所謂略讀,指快速閱讀文章以了解其內容大意的閱讀方法。略讀的基本任務有三個:一是了解“寫了什么”,這里主要是要讓學生“把握大意”;二是說說“有什么感受”;三是哪些地方印象最深。換句話說,略讀是要求學生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jié),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速度。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把握它的特點,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5瀏覽。瀏覽即大略地看,大致分為掃描式、跳讀式兩種。掃描式,要求在閱讀中一目數行,迅速掃視,摘取字里行間的重要信息,如前言、目錄、結束語等。跳讀式,根據某種目的或需要,舍棄一部分不讀,只快速閱讀相關的部分,如讀標題、圖表、與主題相關的關鍵詞語等,主要用于查找有關資料。
掌握多種讀書的方法,一定會帶動學生將讀書走向深入;而對于教師來說,只有真正將這些方法落實到對學生閱讀指導的始終,才能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