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令才 崔 云
(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華東分院,江蘇 南京 210023)
?
某地下清水池抗浮穩(wěn)定性設計與分析
陳令才 崔 云
(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華東分院,江蘇 南京 210023)
介紹了水池整體抗浮和局部抗浮的驗算方法,闡述了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抗浮措施,并結(jié)合工程實例,詳細論述了地下清水池通過混凝土管樁實現(xiàn)水池抗浮穩(wěn)定的設計過程,為類似工程設計提供了思路。
清水池,抗浮設計,抗拔樁,水浮力
在市政工程項目中,存在大量的地下式水池結(jié)構。此類水池承受了較大的地下水浮力,由于設計者對水浮力估算不足或采取的抗浮措施不當,在水池施工和使用階段,經(jīng)常出現(xiàn)水池上浮引起池體傾斜、漂移、底板向上撓度增大等,進而導致結(jié)構出現(xiàn)裂縫、管道被拉壞,影響項目正常運營。因此,對于地下式水池,尤其是在雨量充沛、地下水位高的地區(qū),應特別重視水池抗浮設計。本文以某供水增壓站7 500 m3全地下式清水池為例,對地下水池結(jié)構抗浮設計方法進行探討,以便合理進行水池的抗浮設計。
水浮力對水池的破壞形式有兩種,大多數(shù)情況下為整體破壞,即水池整體上浮導致結(jié)構失穩(wěn)并出現(xiàn)裂縫;部分較大水池還會發(fā)生局部破壞,即當水池內(nèi)設置中間支撐結(jié)構時,因抗浮力分布不均,底板下的地下水浮力可能導致單獨的支撐結(jié)構發(fā)生軸向上移[1],造成底板和頂板開裂。工程中采用抗浮系數(shù)表示結(jié)構的抗浮能力,根據(jù)CECS 138:2002給水排水工程鋼筋混凝土水池結(jié)構設計規(guī)程[1]中規(guī)定,水池的抗浮系數(shù)Kf≥1.05。
1.1 整體抗浮
整體抗浮計算公式:
(1)
其中,G為水池結(jié)構自重標準值,kN;F為底板外挑覆土及頂板覆土重標準值,kN;γ為地下水重度,取10 kN/m3;A為水池底板平面面積,m2;H為底板在地下水位下的埋深,m。
1.2 局部抗浮
清水池為無梁樓蓋結(jié)構體系,內(nèi)部設置立柱,應驗算局部抗浮,以保證安全。
局部抗浮計算公式:
(2)
其中,q1為頂板自重及頂板上覆土單位面積重標準值,kPa;q2為底板單位面積重標準值,kPa;Lx為x向柱間距或柱心到池壁中心距離,m;Ly為y向柱間距或柱心到池壁中心距離,m;G1為單根柱重標準值,kN;γ為地下水重度,取10 kN/m3;H為底板在地下水位下的埋深,m。
從以上抗浮公式看出,影響水池抗浮能力的因素有水池結(jié)構自重、地下水位、水池埋置深度、底板平面面積等[2]幾方面。一般情況下,為防止水池上浮破壞,工程中可通過增加配重、設置抗拔樁、降排截水等措施增加水池抗浮能力。
1)配重法:通過增加水池重量抵抗水浮力。具體為增加水池底板、壁板、頂板等結(jié)構自重;通過增加底板挑耳寬度加大挑耳以上覆土重量;增加頂板以上覆土高度增大土重;在不影響工藝運行的情況下,盡量減小水池平面尺寸及水池高度。
2)抗拔樁:利用樁與土的摩擦力抵抗浮力。其與抗壓樁在性能上有所不同,抗壓樁承受的是基礎傳來的向下壓力,力為自樁頂至樁底部向下傳遞;抗拔樁承受水的浮力,力為自樁底至頂部向上傳遞,荷載大小隨地下水位變化而變化。抗拔樁的樁型通常有鉆孔灌注樁、預應力抗拔管樁等。
3)降排截水法:主要是在施工中通過降排水系統(tǒng)及排水溝使地下水保持在較低水位,以此降低水浮力實現(xiàn)結(jié)構抗浮目的。
3.1 工程概況
某供水增壓站7 500 m3全地下式清水池,平面尺寸39.1 m×51.7 m,高度4.95 m,埋深5.45 m,底板厚450 mm,壁板厚300 mm,頂板厚200 mm,底板飛邊長度300 mm。清水池為無梁樓蓋體系,柱網(wǎng)間距3.5 m×3.5 m,內(nèi)部設置砌體導流墻。場地類別Ⅳ類,抗震設防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0.15g,抗震設防標準丙類,基礎設計等級丙級。清水池平面布置圖如圖1所示。
3.2 地質(zhì)條件
場地自上而下存在雜填土、粉質(zhì)粘土、淤泥質(zhì)粉質(zhì)粘土、砂質(zhì)粉土、粉砂等土層。其中雜填土土質(zhì)不均勻,淤泥質(zhì)土呈流塑狀,含水率高,壓縮性大,重度小,工程力學性質(zhì)差。場地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潛水及弱承壓水,地下水位埋深較小,根據(jù)地區(qū)經(jīng)驗,水位變幅1.5 m左右,歷史最高水位在地表附近,抗浮設計水位取地面。
3.3 設計流程
結(jié)構抗浮設計一般按以下流程進行:結(jié)構自重計算→地下水浮力計算→確定是否滿足抗浮要求→選擇抗浮措施→技術比較確定抗浮措施→施工圖設計。
3.4 抗浮設計
1)抗浮驗算。
整體抗浮計算:水池結(jié)構自重G=G底板+G壁板+G頂板+G柱子+G導流墻=47 325 kN;覆土重F=F頂板+F底板=23 128 kN;水浮力F浮=γAH=113 159 kN;由式(1)計算得整體抗浮系數(shù)Kf=0.623<1.05。
由以上計算可知,該清水池抗浮系數(shù)遠小于規(guī)范允許值1.05,水池整體抗浮及局部抗浮均不滿足要求,因此該清水池需要增加抗浮措施抵抗水浮力。
2)方案分析。
該水池整體抗浮與局部抗浮計算時,抗浮重量與水浮力相差分別達到40%,50%左右,差距較大。通過增加自重抗浮會導致結(jié)構截面尺寸過大,由于混凝土結(jié)構需要滿足最小配筋率使得鋼筋量增加,同時過厚的板也不利于水池的裂縫控制;通過增加頂板覆土抵抗浮力,較高的覆土不僅增加頂板配筋量,也影響廠區(qū)整體布局及工藝運行;通過增加底板外延長度,極大增加了占地面積,由于廠區(qū)面積限制,擠占其他構筑物及管線的空間。因此通過單純增加結(jié)構自重及覆土抵抗水浮力既不經(jīng)濟也不合理。
本工程場地地質(zhì)條件差,底板以下存在較厚的軟弱土層,地基承載力及沉降不滿足要求,應進行地基處理或采用樁基礎??紤]該特點,通過工程樁抵抗水浮力,合理利用該工程樁作為抗拔樁使用,提高水池抗浮能力,且正常情況下,樁長由抗壓承載力控制,不會增加樁長。因此本清水池采用直徑400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來抵抗水池豎向壓力及水浮力,結(jié)構經(jīng)濟且安全可靠。
3)抗拔樁設計。
樁基設計時,應分別進行抗壓和抗拔設計,取其最不利結(jié)果。
抗壓計算:④-2層粉砂,樁端極限端阻力標準值3 200kPa,工程力學性質(zhì)較好,選擇該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進入該土層不小于0.8m,樁長20m,經(jīng)計算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840kN??紤]活載及貯水重量等,水池總重標準值∑G=153 600kN,計算樁基數(shù)量時不考慮地下水浮力的有利影響,樁總數(shù)n=183,實際取192根。
抗拔計算:樁基的抗拔承載力破壞可能呈單樁拔出或群樁整體拔出,即呈非整體破壞或整體破壞模式,對兩種形式破壞的承載力均應進行驗算。按照樁長20m計算基樁的抗拔承載力特征值,抗拔系數(shù)取0.7。
a.根據(jù)JGJ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3],整體破壞時基樁抗拔承載力應滿足:
Nk≤Tgk/2+Ggp
(3)
(4)
其中,Nk為按荷載效應標準組合計算的基樁拔力,kN;Tgk為整體破壞時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Ggp為群樁基礎所包圍體積樁土總重除以總樁數(shù),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
由式(4)計算得Tgk=660 kN,樁土自重Ggp=2 067 kN;整體抗浮計算時的樁基承受的拔力:n總Nk=Kf×F浮-(G+F)=1.05×113 159-(47 325+23 128)=48 364 kN;由式(3)計算得Nk=48 364 kN/192=252 kN≤Tgk/2+Ggp=2 397 kN,樁基不會發(fā)生整體破壞,水池抗浮滿足要求。
b.根據(jù)JGJ 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3],非整體破壞時基樁抗拔承載力應滿足:
Nk≤(Tuk/2+Gp)
(5)
Tuk=∑λiqsikuili
(6)
其中,Tuk為非整體破壞時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Gp為基樁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
由式(6)計算得Tuk=890 kN,基樁自重Gp=37.7 kN;局部抗浮計算時的樁基承受的拔力:Nk=Kf×F浮-F=1.05×667.6-334.3=366.68 kN;由式(5)計算得:Nk=366.68 kN≤(Tuk/2+Gp)=482.7 kN,樁基不會發(fā)生非整體破壞,水池抗浮滿足要求。
水池抗浮設計應根據(jù)水文地質(zhì)、水池自身結(jié)構特點、施工場地環(huán)境等因素選擇合理的抗浮措施。對于抗浮系數(shù)與規(guī)范允許值相差較大且場地存在較厚軟弱土層時,通過工程樁實現(xiàn)水池的抗浮,是一種經(jīng)濟合理的措施。采用抗拔樁時,不僅應驗算樁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將樁土作為整體的抗浮體系,避免群樁效應導致整體抗浮承載力小于水浮力而發(fā)生整體破壞[4];此外還應驗算中間支撐區(qū)域內(nèi)抗拔樁承載力與水浮力的大小關系,從而避免發(fā)生單樁拔出的非整體破壞。同時采用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作為抗拔樁使用時,還應注意加強樁與承臺的連接并確保管樁接頭的有效性,避免出現(xiàn)抗拔失效。
[1] CECS 138:2002,給水排水工程鋼筋混凝土水池結(jié)構設計規(guī)程[S].
[2] 李增濤.半地下式水池抗浮穩(wěn)定性分析與研究[J].工程建設,2016,48(4):40-43.
[3] JGJ 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S].
[4] 王 浩.地下室結(jié)構的抗浮設計與分析[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
Design and analysis on anti-floating stability of an underground clean-water tank
Chen Lingcai Cui Yun
(ChinaMachineryInternationalEngineeringDesign&ResearchInstituteCo.,Ltd,EastChinaBranch,Nanjing210023,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the whole and partial anti-floating of the pool, illustrates the common anti-floating measures in the current projects,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nd indicates the design process for the pool anti-floating stability with the concrete pipe piles of the clean-water pool, so as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
clean-water pool, anti-floating design, uplift pile, water buoyance
1009-6825(2017)07-0051-02
2016-12-13
陳令才(1986- ),男,工程師; 崔 云(1988- ),男,工程師
TU4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