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坤
(江蘇大學文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13)
文·史·哲研究
周有光精神論略
李金坤
(江蘇大學文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13)
周有光先生雖然駕鶴西去,但他的矢志不渝的愛國赤誠、獨立自由的求索精神、敢講真話的可貴品質、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海納百川的世界胸懷、鐘情專業(yè)的堅韌意志、一生好學的求知興趣、隨遇而安的淡泊境界、謙遜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舉杯齊眉的恩愛美德,無不彰顯出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偉大的歷史使命感與崇高的擔當責任感。今人理當努力承傳周老偉大精神,積極弘揚周老崇高品格,為中華復興、世界和平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周有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精神遺產;薪火相傳
2017年1月14日,世界罕見的英杰人瑞、常州籍周有光先生從容淡定地走完了他112年荊棘與鮮花并陳、風雨和彩虹齊飛的傳奇歷程,用自己那支神秀而靈動之筆畫上了人生圓滿的句號,享盡天年,駕鶴西行。京城一夜悲風吹,千樹萬樹梨花開。草木黯然,舉國哀悼。無論對周老熟悉與不熟悉的,國內或國外的,人們或詩或文、或往吊或追思,紛紛以各種形式懷念這位奇壽、奇思、奇才的世紀奇人。悼懷之余,筆者以為,悼念的真正意義則在于梳整提煉周老寶貴的精神遺產,讓今人知照承傳,發(fā)揚光大,進而使人人為富國強民、振興中華擔荷責任與使命,奉獻智慧與汗水,發(fā)熱發(fā)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概而言之,有光精神,約有十端。謹此簡論之。
周老是一位經歷晚清、北洋、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漫長歷史的“四朝元老”,充滿傳奇色彩。鄭板橋《竹石》詩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任憑時代風云如何翻卷激蕩,無論專業(yè)崗位怎樣變更錯位,他始終不變的是為振興中華、國富民強而奮斗不息的赤子情懷。早年留學美國與日本期間,原本可以留在國外享受榮華富貴,但他毅然決然、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為她的繁榮昌盛奮斗不止。他所言所行,所思所想,無不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維系在一起。在國家物質匱乏積貧積弱的時代,他從事實業(yè);在民智未開的時候,他做了語文教育的基礎性工作,并且一再強調通識教育的重要性;而當理性和常識被忽略時,他更是義不容辭地“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李大釗聯(lián)語),辨誤糾謬,開智發(fā)蒙,由衷呼喚人們正確認識自己、認知社會、認清東方與西方、中國與世界的正確關系,提醒人們要有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地球村意識。
周老不但熱愛祖國,還關愛家鄉(xiāng),視愛鄉(xiāng)為愛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當109歲的他得知家鄉(xiāng)一所無緣無名的常州大學擬成立“周有光語言文化學院”并聘任其擔任終身名譽院長時,竟然一口應允。他囑咐希望學校要 “開放辦學,面向世界;世界眼光看中國,國際視野做學問”。[1]這是對家鄉(xiāng)也是對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最大的支持與鼓舞。
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認為:“楊國亮、周有光等九位百歲老校友,用知識改造社會,用文化重塑民族,用奮斗書寫自我,是一百年來無數(shù)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保?]心系祖國,終身不改,精神可嘉,百世流芳。
屈原《離騷》云:“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陳寅恪做學問一生堅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兩位賢哲高尚的精神品質,在周老身上得到了十分完美的統(tǒng)一。
他一生關心時事、思考未來,關心中國往哪里去、世界往哪里去的人類共同命運的大問題。即使85歲離休告別其他社會身份后,周老則更是滿懷熱忱地關心中國前途,思考文明走向,重新思考真理與追求真理。他說:“我從辦公室回到家里,工作和思考是我生活中的最大樂趣:我比以往更關心中國的發(fā)展和走向;關心整個世界不斷出現(xiàn)的變化。我一直關心中國,我希望中國會變得更好、更有前途。雖然許多事還不盡如人意,但我還是相信人類發(fā)展具有某種客觀規(guī)律。”他強調:“對人生,對世界,既要從光明處看到黑暗,也要從黑暗處看到光明?!鞭q證通達,哲思迥遠。106歲時,他敏銳地提出“三分法”,以其來總結“人類歷史的演進軌道”,即:“文化從神學思維到玄學思維到科學思維;經濟從農業(yè)化到工業(yè)化到資訊化;政治從神權統(tǒng)治到君權統(tǒng)治(專制)到民權統(tǒng)治(民主)”,認為“世界各國都在這同一條歷史跑道上競走,中國不是例外。審視中國在這條跑道上已經達到什么程度,是每一個知識分子的歷史責任?!?/p>
即使在他臨終前的一段時間里,每天雖只能吃400毫升營養(yǎng)液,不能再寫文章,但他的思想依然非?;钴S,每天堅持看新聞了解國內外大事。周老一生,就像一部馬達轟鳴、不知疲倦的會思想的機器。生命不息,思考不已,求索不止,是一個真正的思想者。他的這些語言文字,無疑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寶庫增添了五彩斑斕的光輝。
周老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自始至終都堅持獨立思考,絕不人云亦云。對于這個世界,他有著許多慧眼獨具高人一籌的精妙見解。他不同意文化所謂“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的論述,遂及時提出“雙文化論”。指出:文化流動,不是忽東忽西輪流坐莊,而是高處向低處蔓延,落后追趕先進?,F(xiàn)代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是并行不悖的,現(xiàn)代人應是“雙文化人”。他反對國學之說。他說,學問都是世界性的,是不分國家的。復興中國文化重要的不是文化復古,而是文化創(chuàng)新。不是以傳統(tǒng)文化替代現(xiàn)代文化,而是以傳統(tǒng)文化輔助現(xiàn)代文化。他不同意“例外說”。他認為中國一定要走到人類共同的文明大道上來。世界各國都在同一條歷史跑道上競走,沒有例外。他十分關注發(fā)展中的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及評價,但主張觀察的角度、坐標“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盡管他這些理性聲音在今天很多人看來說的只是常識,但在一個常識匱乏的時代,知識人敢于發(fā)聲,這何其難得?這種觀點或許是一己之見,但多元的聲音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史記·商君傳》云:“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薄俄n詩外傳》卷十云:“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毕荣t之言,皆明顯指出一味順從附和的危害性與敢于直言諫諍的重要性。周老先生就是新時期一位“敢講一般人不敢講的話”的具有大無畏精神的正人君子,極其難得,甚為可貴。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城市建設面貌巨變,但也出現(xiàn)了唯利是圖、金錢崇拜、道德滑坡的不良現(xiàn)象,因此一些學者想用恢復孔孟儒學來治理補救這些弊端,因此,社會上以及一部分大中小學的“國學熱”開始興起。周老為此甚為擔憂,及時發(fā)表了《儒學的現(xiàn)代化》等重要文章。認為傳統(tǒng)文化自有其重要價值,不能丟了自己的好東西,那是真正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又指出:現(xiàn)在很多大學里搞的所謂國學,不是本來的意思,是表面熱鬧??酌现览锩娴幕镜览硎欠媳拘浴⒆鹬厝诵缘???墒沁^去把孔孟之道統(tǒng)統(tǒng)打翻,現(xiàn)在要真正恢復,還缺少社會心理土壤,得慢慢來。
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周老也深表憂患之情。104歲時寫的《窗外的大樹風光》的結尾處有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詩意描寫:“我真幸福,天天神游于窗外的大樹宇宙、鳥群世界。其樂無窮!不幸,天道好變,物極必反。大樹的枝葉,擴張無度,擋蔽了對面大樓的窗戶;根枝伸展,威脅著他們大樓的安全,終于招來了大禍。一個大動干戈的砍伐行動開始了。大樹被分尸斷骨,浩浩蕩蕩,搬離遠走。天空更加大了,可是無樹無鳥,聲息全無!我的窗外天地,大樹宇宙、鳥群世界,乃至春花秋實、陰晴風信,從此消失!”由周老窗外一棵大樹不幸命運的描寫,不難使人聯(lián)想到中國乃至世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屢遭破壞的情形,以召喚人們共同守護地球家園初心良知的回歸。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得好:“比大地更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在周老的心里,總是裝著一個更大的世界。盡管他的身心曾遭受過巨大創(chuàng)傷,但他初心不改,始終關注著國家與世界大事。當他獲悉巴黎發(fā)生恐怖襲擊事件時,立即讓保姆打電話給文化界的朋友,約他們及時到家里來聊聊大事。2016年新年伊始,面對前來看望他的“忘年交”朋友、出版社編輯葉芳先生,周老說了一句帶有人生總結意味的話:“我是認真思考了這個世界的”。的確如此。
最讓人欽敬的是,近些年來他總是反復提倡要有全球化的文化大視野,強調不能只以中國的眼光看世界,而要“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國”。這同當前有些人處處強調中國特色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時代進入二十一世紀,在地球村的形勢下,人類需要面對的共同問題遠遠超過各民族狹隘的利益。強調“中國特色”往往是為一些負面現(xiàn)象辯護,掩蓋落后。他竭力反對把所謂“東方文化”同西方文化對立起來。事實上并不存在一個統(tǒng)一的“東方文化”。流行的以儒家為核心的“東方文化”的說法實際上是“漢族中心論”,連少數(shù)民族都代表不了。所以說以“東方文化”來排斥“西方文化”是站不住腳的,只能固步自封。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新形勢下,就應該具有像費孝通先生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天下大同意識。關于多元文化融合的問題,周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指出:“古代文化以哲學為主導?,F(xiàn)代文化以科學為主導。古代只有民族文化和區(qū)域文化。現(xiàn)代形成了國際文化,這是以科學和技術為核心,兼收并蓄各種文化的精華,有世界各國的精英共同創(chuàng)造的新文化?,F(xiàn)代社會是積極參與國際文化的社會。我國今天實現(xiàn)‘改革開放’?!_放’是實現(xiàn)國際性的前提,‘改革’是實現(xiàn)進步性的條件。積極‘改革開放’,中國就能逐步成為具有國際性和進步性的現(xiàn)代社會?!保?]因此,周老提倡要做地球人、世界公民、從世界看中國等一系列重要觀點,不僅具有哲理性的思想審美價值,在當下則更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政治意義。
周老一生橫跨經濟、語言、文化三大專業(yè),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他先是在大學執(zhí)教經濟學課程,正當事業(yè)風生水起之時,卻又奉調北京,他顧全大局,事業(yè)為重,愉快進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工作。他的語言文字研究,領域甚廣,而研究的中心則是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在其理論與實踐方面做了全面而科學的闡釋。他是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訂者,主持制訂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參與《漢語拼音方案》制定,人們稱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盡管他一再否認這樣的稱謂,但外界依然堅持認定此桂冠。他還參與主持了《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編譯,連襟沈從文笑稱之為“周百科”。85歲離休后,轉為對文化的深入探索,鄭重思考中國的現(xiàn)狀與未來以及從世界角度看中國等重大問題。他在那張歷經歲月煙塵的斑駁書桌上筆耕不輟,奉獻了極其厚重而寶貴的絕世華章,成就了一個真正的名副其實的人瑞“思想者”。這是周老的大幸,也是繁榮人類文化事業(yè)的大幸。
無論是早期從事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抑或是中年進行語言文字改革的探索,還是晚年對世界多元文化意義的思考,周老都能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成一行。行行結碩果,事事開門紅。究其原因,則在于他能做到:鐘情專業(yè),滿腔熱情,執(zhí)著堅定,深究以恒。
周老與生俱來便是一個讀書的天然種子。在他百歲時還提出“終身教育,百歲自學”的八字學習箴言。在病重住院期間,他還對主治醫(yī)生說:“年齡老了,思想不老;年齡越大,思想越新;年齡一年一年大,思想一年一年進步才好!”正是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啊??v觀其一生,他始終沉浸在“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的怡悅之中,總是快樂地行走在學習之路上。
在浙江民眾教育學院任教期間,英俊瀟灑的青年才俊周老身邊不乏向他暗送秋波的“窈窕淑女”。可他那時一心只想留學,便委婉擋卻了飛他而來的一支支丘比特箭,“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魯迅《自嘲》),埋首書房潛心用功。晚年階段,他常說:“做一個地球村的新村民,需要進行兩項自我教育:擴大視野和補充常識。”他曾對兒子周曉平語重心長地說:“我不是要你對我孝,我是要Philanthropy(博愛),有博愛之心,你都會做得很好。我也不會留給你什么遺產,我希望你獲得更多的知識,知識是最好的財富。” 他甚至把孔夫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改成了“學而不思則盲,思而不學則聾”。他曾與科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世紀偉人”愛因斯坦有過幾次親密接觸,特別崇拜他的學問與思想方法,尤其牢記他的“人的差異在業(yè)余”的當面教誨。所以便養(yǎng)成了他“業(yè)余讀書,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至老不變,受用無窮。
格外令人敬佩的是,周老85歲離休后,以“老驥猶懷千里志,不用揚鞭自奮蹄”高度自覺精神,大量閱讀文化和歷史書籍,研究方向也從“小文化”的語言文字延伸至“大文化”領域的社會發(fā)展史和社會文明史。厚積薄發(fā),思想之光在百歲之后遂井噴般地璀璨綻放。100歲出《百歲新稿》、104歲出《朝聞道集》、105歲出《拾貝集》、108歲出《周有光文集》,110歲時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問世。著述多是關注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并對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歧途和誤區(qū)富于深刻反思的自覺精神。世紀老人的暮年之舉,被學術界認為是前承“五四”精神、后啟1990年以后一度終止的中國思想新啟蒙。瀏覽周老一生40余部著作,大半是在離休后完成的。如此煌煌碩果,即便青壯年也難以完成,更何況是世紀老人呢?這簡直是一個難以置信而又不得不信的世紀奇跡。正如李澤厚先生所稱道的那樣:“現(xiàn)在百歲高齡者不乏其人,但像周有光先生生命力如此旺盛,思想如此敏捷,恐怕是碩果僅存了。年事這么高了,還有這樣旺盛的思想活力,還對世界、中國、人生具有這么高的熱情與關懷,還在不斷接受東西方的各種新信息,而且還能作明快的判斷,實在令人欽佩”。值得慶賀的是,鑒于周老對人文社會科學做出的杰出貢獻,102歲的他榮獲中國人民大學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的特等獎。實至名歸,令人驚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其一)周老思想敏銳、視野開闊、著作等身、榮譽至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懷有一顆愛祖國、愛真理、愛人類的赤誠之心,以及他那種作為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濟世情懷與勤勉不倦的好學精神。這對我們今天如何做一個知識人、知識人怎樣擔當社會責任諸問題,無不具有深刻的思想啟迪與精神鼓舞的重要意義。
周老一生奉行著蘇東坡《留侯論》中“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兩句名言。他總是知足常樂,隨遇而安;淡泊名利,寵辱不驚。主張遇事不要生氣,不要太計較,吃虧就吃虧,沒什么大不了的。他總愛講笑話說:“劉少奇講:‘吃小虧,占大便宜。’我則說:‘我吃小虧,不占大便宜?!彼谖镔|方面要求不高,在乎的 是追求精神愉悅。飲食上,很多葷菜不吃,不吃油煎肉類菜肴,主要吃雞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樣。上下午各喝一杯紅茶。穿衣服也簡單,別人送的漂亮衣服沒有機會穿,因為不出門,穿出來也覺得不自由。喜歡小房間,幾十年都住在50平方米的陋室里,還風趣地說有利于聽覺。生前自定“三不主義”:一不立遺囑,二不過生日,三不過年節(jié)。日常生活越來越簡單,生活需要也越來越少,而精神生活則越來越豐富充實。
方志敏《清貧》說得好:“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zhàn)勝許多困難的地方!”周老正是以其隨遇而安的淡泊心境,贏得了人瑞的罕見福分。也正因為他的健康長壽,才使得他能夠讀書、思考并進而關注新時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課題,從而對中國與世界作出積極的貢獻。
周老始終謙虛為懷,為人低調,樂觀曠達,熱愛生活,善于幽默,富于情趣。解璽璋評價周老說:“周有光先生以105歲的高齡,開博客,寫博文,不能不被看作是一件奇事。在成千上萬的博客中,以周老先生年齡之高,學問之深,恐怕再也找不出一個來了?!边@正可作為周老樂學不疲而樂觀生活的最佳詮釋。
對于社會認知度很高的“漢語拼音之父”的稱譽,周老本人卻一向不予認可。他多次對有關人士說:“讀過我書的人,決不會把那頂桂冠隨便加在我頭頂上”。他認為,漢語拼音很早就出現(xiàn)苗頭,有一個發(fā)展過程,不要把功勞歸在一個人身上。他還這樣說過:“我對語言學與文字學是外行,我參加文字改革工作是偶然。我的孫女兒在小學時候對我說:‘爺爺,你虧了!你搞經濟半途而廢,你搞文改半路出家,兩個半圓合起來就是一個O?!?]這就是我的寫照。”如此見榮譽就讓的若谷虛懷,委實值得尊敬。
周老曾提倡“不怕錯主義”:他認為自己的百年口述史中出錯是難免的,所以他不僅不怕別人提出批評,相反更希望聽到不同意見。近年來周老身體很虛弱,由于來訪記者與友人較多,他每次都要坐較長時間聽別人說話是很耗費體力的,但他卻特別寬容,不會阻止別人說話,總是靜靜等著人家離去。謙謙君子,慈祥仁厚,值得稱道。
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币源藖碓u說周老的大度胸懷,也是甚為確切的。戰(zhàn)亂年代,百姓生活顛沛流離,炸彈就在他的身旁爆炸,自己的家也炸毀了,可他仍然憧憬著光明的未來,毅然堅持每天學習。還有“文革”期間的那些造反派把他的房子封了,財產抄了,他淡然處之。他的住房雖然很小,卻感到別有樂趣。他在《新陋室銘》中不無幽默地寫道:“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光臨。”與他相濡以沫七十年的妻子去世,難受之時,他即風趣地以“人如果都不死,人類就不能進化”的哲理語言來安慰自己。對于別人說他年紀大了,活一天就會少一天。他卻積極樂觀地回應說:“完全不對,我是活一天多一天?!睓C智而豁達,這是何等積極而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學識修養(yǎng)造就了他的曠達人生,謙虛向上又給了他不竭的生活動力。周老晚年曾遭受兩次致命的打擊,一是98歲時喪妻,一是110歲時失子(周曉平),若是一般老人,恐怕難免被擊倒??墒牵蚱渚哂谐H瞬粋涞念B強生命力與堅如磐石的牢固定力,所以都挺了過來。由于其心胸的闊大與曠達,因此,生活的每一天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一種進取,一種奉獻。他永遠保持年輕人的向上心態(tài),他有書可看,有文要寫,有事要做,英雄不遲暮,老年無凄涼。正可謂:詩意棲居有滋味,曠達人生樂悠悠。
周老的夫人張允和是赫赫有名的合肥四姐妹之一,她出身名貴,秀外慧中,才貌雙全,令人艷羨。他們結婚后,兩身一心,同舟共濟,不畏風雨,盡享甜美。兩老無猜,一生恩愛。恰如孫中山先生題贈夫人宋慶齡的聯(lián)語 “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愛有緣共死生”那樣,可欽可佩,可敬可慕。
眾所周知,漢代位賢妻子叫孟光,每天用托盤盛著飯菜舉至眉齊精心侍奉丈夫梁鴻享用,夫妻恩愛,感動千古??扇缃?,周老夫婦也有與此相似的恩愛佳話,所不同的是將“舉案齊眉”演變成了“舉杯齊眉”。對此,周老曾不厭其煩、津津樂道地向來訪者解說道:“我們兩個上午喝茶、下午喝咖啡,都要碰碰杯子,叫舉杯齊眉。這個小動作好像是玩意兒,其實有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說夫婦不僅要有愛,還要有敬。要敬重對方。這很有用處,可以增加家庭生活的趣味,增加家庭生活的穩(wěn)定。”由衷一席話,恩愛精髓見。由此想到了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夫婦相濡以沫一輩子的恩愛模范的“八互”經典原則,即: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助,互讓,互諒,互慰。周老夫婦恩愛一生的幸福美滿婚姻,正是他們共同踐行“八互”原則的生動體現(xiàn)。
周老是個很樂觀曠達的人,什么是都能看得開放得下,就是唯獨恩愛相伴70余年的老伴的離世,使他一時難以于悲傷中解脫出來。半年后,待悲緒漸趨平息之后,他便將夫人的遺作加以整理編輯出版,作為自己永久的紀念。
令人尤為感動的是,自從夫人走后,他就將原來兩人“舉杯齊眉”的茶幾與椅子移開,換成沙發(fā),自己就蜷縮其上過夜,不再進臥室就寢,直到周老逝世為止。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夫婦如此,感人心魄。
周老是清末重臣張樹聲的曾孫女婿,他喝過胡適家的酒,吃過孔祥熙家的餃子,飲過周恩來總理家的茶,也與愛因斯坦一起喝過咖啡。他交友之廣泛,學問之精深,眼界之遠大,思考之邃密,見解之卓識,可謂超凡脫俗,出類拔萃。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聯(lián)語來概括周老的瀟灑人生、詩意歷程是頗為恰如其分的。一位著名文化學者曾這樣評價周老說:“周老最讓我驚奇的不是他的高齡,而是他在一百歲之后都擁有的兩種最難得的生命奇觀:一是質樸的內心,二是清醒的頭腦?!薄案呱窖鲋?,景行行止?!保ā对娊洝ば⊙拧ぼ嚺r》)周老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生命奇觀卻永遠與日月星辰同在,他的真情真性真話將永遠感動世人。他的矢志不渝的愛國赤誠、獨立自由的求索精神、敢講真話的可貴品質、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海納百川的世界胸懷、鐘情專業(yè)的堅韌意志、一生好學的求知興趣、隨遇而安的淡泊境界、謙遜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舉杯齊眉的恩愛美德,無不彰顯出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張載語)的偉大的歷史使命感與崇高的擔當責任感。在當今多元文化并存、謀求共同發(fā)展的世界形勢新格局中,我們理當努力承傳周老偉大精神、積極弘揚周老崇高品格,為中華復興、世界和平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行文至此,意猶未盡,遂綴以小詩,聊表對周老的懷念與崇敬之情。詩云:
四朝人瑞嘆珍奇,十大精神薈萃之。
道義鐵肩擔四為,和平花綻五洲齊。
[1] 唐傳虎.常州大學成立周有光語言文化學院[N].常州日報,2015-01-06(1).
[2] 周有光.對話周有光[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
[3] 周有光.漢字和文化問題[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57-58.
[4] 周有光.人類文字淺說[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73.
Discussion on Zhou Youguang's Spirits
LI Jinkun
(Faculty of Humanities,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Jiangsu,212013,China)
s:Though Zhou Youguang has passed away,his spirits of patriotism,independence,sincerity,longeyesightedness,tolerance,loyalty for his career,modesty,reconciliation,love for knowledge,mutual respect between his wife and him,all of which,symbolize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llectuals' responsibilities and historical mission. People,today,should inherit Zhou's great spirits,actively broadcast his noble qualities and devote ourselves to world-peace.
Zhou Youguang;independent spirit;free idea;spiritual heritage;pass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K825.6
A
1672-6138(2017)03-0047-06
10.3969/j.issn.1672-6138.2017.03.011
[責任編輯:曹娜]
2017-04-05
李金坤(1953—),男,江蘇金壇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與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