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建安詩歌

      2017-04-13 09:24:56陳玲玲
      現(xiàn)代交際 2017年2期
      關鍵詞:詩風建安曹植

      陳玲玲

      摘要:建安時期在歷史上是一個戰(zhàn)爭時代,這一時期的詩歌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筆濃墨重彩,詩歌的風格、詩歌的發(fā)展變化、詩歌中的悲情、詩歌中的寄托、詩歌中的風骨,如水般穿梭于歷史里。

      關鍵詞:建安時期詩歌建安風骨詩歌特點悲情

      中圖分類號:1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2-0116-02

      一、建安詩歌歷史背景

      東漢末年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最終導致時局惡化,使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遭到了嚴重破壞。而建安文學就是在這一時局下發(fā)展而來。

      建安(196-220)是漢獻帝年號,古代文學史中通常以建安文學標志為魏晉南北朝文學的開端,然非也。建安詩歌實際上包括了建安年間和魏朝前期的詩歌。建安時期社會動蕩,黃巾起義,東漢朝廷衰敗,軍閥豪強混戰(zhàn),民生艱苦,詩人們以此為背景,詩中暗藏時局動蕩之況。在這戰(zhàn)爭年代人們渴望和平。而詩人們也在詩中表達自身的激情與報效祖國的志向,以及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使詩歌充滿了悲涼慷慨的情調。魏晉南北朝經(jīng)學走向衰弱,詩人們的思想從經(jīng)學的束縛中掙脫出來,又受樂府民歌的熏陶。因而詩作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鮮明爽朗,詩作所述言語大多質樸剛健,這種獨特的風格特征,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詩人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劉楨)及著名女詩人蔡文姬。

      二、建安詩風發(fā)展階段

      獨具魅力特征的建安詩風應是指以三曹七子為核心的詩人群體的創(chuàng)作。所謂詩風,一是指創(chuàng)作的風氣,二是指詩歌的風格。從創(chuàng)作風氣的角度來看,從前期到鄴下時期建安詩歌經(jīng)歷了從個體的自然化的寫作向群體的藝術化的寫作的轉化。最終在曹植的晚年時期創(chuàng)作中回到高度個性化的寫作。從詩歌風格角度來看,建安詩歌經(jīng)歷了由早期的質樸向鄴下時期的文質相諧的發(fā)展過程。從建安風骨內涵來看,建安詩風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東漢末年,軍閥割據(jù),曹操《蒿里行》《薤露歌》,王粲《七哀詩》及四言《贈士孫文始》《贈蔡子篤》等作,都繼承了東漢后期文人寫四言、五言和樂府風氣。足以見得建安詩風,是發(fā)源于漢末時期。并不是自創(chuàng)的新類型詩風。但因其亂世激烈的斗爭與之前盛平時期奢靡之世清辭麗句、哀樂任情的風格大有不同,本樂府采風之舊規(guī),寫亂世驚心之變相。故以之為建安詩風之發(fā)端,以質樸緣事為體。

      第二個時期為鄴下時期,建安十年(205)春正月,曹操攻破鄴城。十三年(208)秋,曹操攻破荊州。攻城之后曹操便占領鄴城、荊州。使得兩處文化交融,文人匯聚,也使得建安十三年的文化得以繁榮。這一階段是建安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被封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在他手下置“五官中郎將文學”一職,使得不少文人集結于一處,在曹丕主持下,文人們于此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和學術論議。這一盛況在曹丕、曹植和其他的建安詩人的文作之中皆有記載。如曹植《與楊德祖書》:

      仆少好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步于漢南,孔璋鷹揚于河朔,偉長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璉發(fā)跡于大魏,足下高視于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包荊山之玉,吾王于是設天網(wǎng)以該之,頓八纮以掩之,今盡集茲國矣。

      文章生動地描述了建安文人由早期的分散各地到建安中期的向鄴都匯聚,形成一個空前的文學家群體的情形。在曹丕的提倡下,當時出現(xiàn)了同類題競作的風氣,其盛況在文學史上是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在這一背景下,建安的詩風、文風都發(fā)生了變化,逐漸向炫麗、文采的方向發(fā)展,但仍保持前期詩文中那種慷慨多感的基調,同時醞釀一種慷慨任氣的文學風格。就如《文心雕龍·明詩》:“暨建安之初,五言騰踴。文帝、陳思,縱轡以騁節(jié);王、徐、應、劉,望路而爭驅。并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辭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蔽钠龅谋闶青捪聲r期的詩風。在鐘嶸《詩品·序》中以“建安風力”作為其評價。但劉、鐘在描述建安詩風時,主要是將其與后來的中古各期的詩風相比較而言之。著重于它的任情抒發(fā)、質樸不雕。事實上,如果將鄴下詩風與建安前期尤其是漢樂府、漢末古詩相比,則鄴下詩風,實為詩歌走向更加藝術化的重要階段。

      第三個時期為魏朝的前期,太和六年(232年)曹植去世,以其為下限,此期的創(chuàng)作,專家之詩,實際上僅剩曹植一人繼續(xù)。曹植的后期創(chuàng)作與其鄴下時期的創(chuàng)作相比而言,發(fā)展甚大。但不能認為是建安詩風的發(fā)展和其新發(fā)展的標志。這一時期詩壇的狀況,如鐘嶸而言“凌遲衰微”。明帝曹睿是保存作品較多的一位文人,他的作品以樂府為主,但仍然沿用魏曹君王為樂府制詞的“特權”,他的樂府多秉承其父祖的成調。依擬的作風明顯。其中如《步出夏門行》實為宰割曹操、曹丕的詞句而成,開后來傅玄一派擬古、隱括之風氣,反映了魏初詩風的浮淺、依擬的特點。其余何晏、應璩之流,多淪于平鈍,蓋專詣者少,多為率爾之詠,似漢人作詩的習慣。

      三、建安詩歌的特點

      《文心雕龍·明詩》中,“五言騰踴”是建安詩歌中的一大特點。五言詩萌生與民間歌謠密切相關,五言詩是在民間歌謠的澆灌中發(fā)展而成,秦漢時期的民間歌謠,便有五言形式的。而東漢末年出現(xiàn)的《古詩》十九首,標志了文人五言詩已經(jīng)臻于成熟。而建安時期文人競相創(chuàng)作五言詩,使得五言詩在當時的詩壇上的位置舉足輕重。從歷史上三曹七子留下的五言詩來看。說明了當時詩人對五言的重視程度。在當時五言詩已蔚為大觀,成為當時文人所運用的主要詩歌形式。而建安時期的詩歌在創(chuàng)作上也具有與各個時期的不同特點:

      (一)題材的選擇:注重反映時代的苦難

      建安時代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政治腐敗。黃巾起義,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建安詩人生活在這樣悲苦環(huán)境下,經(jīng)受戰(zhàn)爭的戾氣和顛沛流離之苦。生活的苦難驅使了文人們拿起手中筆記錄這個紛亂的時代。正因此建安詩歌雖然題材類型豐富多樣。卻有一個被文人所共同選擇的題材,那便是反映時代的苦難。就如曹操的《薤露行》: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詩歌以董卓謀權篡位、朝廷混亂、權勢爭奪這一時代為背景,以沉重的話語描述了時代的苦難。國家的淪陷。朝廷的倒塌等等這一讓人聞之嘆息的歷史悲劇。

      (二)主題表達:注重民生人生的關懷

      任何戰(zhàn)爭時代、動亂時代,受苦受難的永遠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們,這一幕幕悲慘畫面深深的刻入詩人眼中心中,因此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深刻的反映了這一時代人們所遭受的苦難,并對此表達他們對百姓生活艱苦的深切同情。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發(fā)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詩中雖然講述的是秦始皇修筑長城這一歷史事件。但其中關于“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的描寫。不單單是描述秦筑長城這一歷史中人民的苦痛,更是表現(xiàn)東漢時期的民生悲苦,沉重的徭役負擔不知道壓垮了多少家庭。那連綿不絕的長城就是上千冤魂的無盡悲哀。這就是把東漢末年的民間民生之苦用歷史重現(xiàn)。

      (三)造懷指事:注重藝術手法的創(chuàng)新

      建安詩歌的藝術成就一直深受后人追捧。它不僅意境宏大、筆調明朗、抒情直接,而且其風格特征剛健有力、悲涼慷慨,造懷指事,十分注重藝術手法上的大膽創(chuàng)新。概括地說。建安詩人對詩歌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創(chuàng)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借用古樂寫時事,創(chuàng)造新曲以抒懷;學習漢樂府而又超越漢樂府,建安詩人學習和借鑒漢樂府特別是樂府民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樂府歌辭。對漢樂府民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多有繼承:繼承了“比興”傳統(tǒng)又發(fā)展了“比興”傳統(tǒng)。在創(chuàng)作中借物抒懷、托事寄意,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名篇佳句;敘事寫景則大筆勾勒,描情寫態(tài)則務求細密。

      四、建安詩歌的悲情

      時代賦予了建安詩歌的悲劇氣息,在動蕩不安的年代,詩人的詩中多渲染時局的險惡和環(huán)境的惡劣。使得詩人的悲苦之情得以傾訴。主觀的情緒和意志的激勵給所觀照的景物染上了主觀情感的色彩。而自己的情感也沾染了景物所賦予的色彩。如曹植的《盤石篇》:盤盤山巔石。飄砜澗底蓬。我本太山人。何為客淮東。蒹葭彌斥土。林木無分重。岸巖若崩缺。湖水何洶洶。蚌蛤被濱涯。光彩如錦虹。高彼凌云霄。浮氣象螭龍。鯨脊若丘陵。須若山上松。呼吸吞船橇。澎濞戲中鴻。方舟尋高價。珍寶麗以通。一舉必千里。乘颶舉帆幢。經(jīng)危履險阻。未知命所鐘。常恐沉黃壚。下與黿鱉同。南極蒼梧野。游眄窮九江。中夜指參辰。欲師當定從。仰天長太息。思想懷故邦。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詩中險惡的情景使人望而生畏,那林木下覆蓋的荒原、布滿崖岸的蚌蛤、大能吞舟的巨鯨,映襯了詩人憂郁的悲思。

      在詩歌中,意境是意與境、情與景的高度統(tǒng)一。只有物象的刻畫還不夠。如若沒有內心情感與之相對應,美卻無神。建安詩人有融融的熱情。在其詩中表現(xiàn)出超凡的氣度,是詩人們對外在世界直接而赤裸裸的感受與感慨。在詩人看來客觀世界是微不足道的,他們目光遠大,放眼古今,游目四海。如曹植的《蝦鱔篇》有“駕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詩人登高博見,境界彌遠。如同中國山水之法,以大觀小,群峰盡收眼底。當世界在悲劇詩人胸中有了一個清晰的輪廓時,悲劇意境就產(chǎn)生了。

      總而述之,建安時期的詩歌絢麗多彩,又悲情傷懷。是時代紛爭的反映,是民生之苦的表述,是人心向往的寄托。建安歌詩在詩歌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猜你喜歡
      詩風建安曹植
      寫給曹植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20
      以健為美,力求詩風剛健
      中華詩詞(2020年2期)2020-09-21 09:25:30
      建安區(qū)
      論曹植對于形式美的追求
      “可惜并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谫識——從不合時宜楔入
      學苑詩風
      散文詩世界(2016年5期)2016-06-18 10:03:10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團取暖
      伴侶(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論曹植與《古詩十九首》無關
      曹植七步成詩
      從阮籍、嵇康與傅玄的詩歌看正始與西晉詩風的嬗變
      宣化县| 镇赉县| 佳木斯市| 米易县| 泰来县| 永福县| 大名县| 长葛市| 阿鲁科尔沁旗| 西和县| 时尚| 新巴尔虎左旗| 句容市| 鄄城县| 永康市| 南乐县| 安丘市| 万源市| 渭南市| 特克斯县| 五河县| 灵璧县| 株洲市| 桃园市| 莫力| 保亭| 曲周县| 麟游县| 论坛| 南江县| 赣榆县| 和静县| 周口市| 平乡县| 汉寿县| 上栗县| 区。| 永泰县| 阿拉尔市| 竹溪县| 集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