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劉毅
【摘要】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生源差異較大,突出體現(xiàn)在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對不同水平、性格的學生采取統(tǒng)一的授課內(nèi)容、方法和進度,無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很難獲得提高。本文將從分層次教學理論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特點,探究如何在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中建立適當?shù)姆謱哟谓虒W模式,以此來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 高職英語 教學模式
近年來,在國家招生政策的影響下,高職院校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伴隨而來的問題是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生源質量整體下降。與普通高校的大學生相比,高職學生的個性與特點較為突出,尤其體現(xiàn)在文化基礎和知識結構方面,他們的認知能力、語言接受能力具有多樣化和層次性的特點。在同一個班級內(nèi),有的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差而跟不上正常的課堂進度,導致厭學和缺乏學習動力,而有的學生基礎較好,學習熱情也很高,對他們來說,課內(nèi)的知識顯得比較單薄。面對這種情況,對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學生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內(nèi)容、進度、方法進行授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難提高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也不利于學生的進步,致使高職英語教學陷入僵化。針對此情況,以“因材施教”為基本理念的分層次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特點,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又有助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
一、分層次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分層次教學,就是考慮不同學生間存在的差異,確立以學生為主體,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設計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有效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授課方式,創(chuàng)立評估體系,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諧的發(fā)展,全面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鬃犹岢龅摹耙虿氖┙獭苯逃砟钤谖覈鴼v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隨著我們?nèi)丝诘牟粩嘣鲩L,學校中班級的人數(shù)不斷擴大,對學生不加區(qū)分的傳統(tǒng)式教學逐漸成為主流的教學模式。20世紀60年代,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提出的學習理論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主要問題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適當?shù)膶W習條件,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學習動機等方面就會變得十分相似?!边@里提到的“適當學習條件”實際上就是指根據(jù)學生的水平、特點而制定的學習目標、學習內(nèi)容等,而分層次教學恰好能夠為不同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條件,從而使各層次的學生都獲得進步。
二、分層次教學模式實施方法
1.學生分層。學生分層是實施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核心與難點,怎樣把學生分配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層次是教師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學生分層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建立在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于剛入學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試卷測試的方式初步將全班學生分為A、B、C三個小組。A組為成績優(yōu)異、基礎扎實的學生,對這類學生進行教學應該以拓展課內(nèi)知識為主,因此稱其為拓展層;B組為成績中等、具備一定基礎的學生,教學內(nèi)容應注重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知識,適當進行提高,屬于提高層;C組是成績較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學目標為夯實基礎,最低限度地完成教材要求即可,屬于基礎層。
學生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每個學生的了解,結合其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方面的特征,更加準確地完成學生分層。此外,如果某些低層次學生表現(xiàn)突出,進步很快,教師需要把他們提升到高一層次的小組,相反,高層次小組的學生如果出現(xiàn)退步的情況,則要將他們的層次降低。
2.教學分層。教學分層可以細化為兩個方面。第一,目標分層。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各層次學生的水平、能力,為A、B、C三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A組學生要在完成基本教學要求的基礎上,拓展課內(nèi)知識,全面提高“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的能力,并且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能力;B組學生要注重課程的基本要求,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能力訓練,逐步提高英語水平;C組學生則應注重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授課分層。在授課階段,根據(jù)分層的目標給三組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包括掌握不同層次的單詞和短語、回答不同層次的問題并完成不同層次的練習、作業(yè)。例如,在講授一篇英語閱讀前給學生布置思考題,C組學生只需要完成第一題即可,B組學生要回答兩個問題,A組學生要在回答前兩道題的基礎上,再完成一道拓展題;文章中會出現(xiàn)很多生詞短語,C組學生掌握基礎單詞短語的意思即可,B組學生要在掌握大部分單詞短語的基礎上,適當拓展其用法,A組學生需要掌握包括拔高詞在內(nèi)的全部單詞短語,并能夠熟練運用;在完成課后翻譯作業(yè)時,C組學生要翻譯5個基礎的句子,B組學生完成教材要求的10個關鍵句翻譯,A組學生在完成B組任務的同時,還要自己寫一段話來總結文章大意。
3.評價分層。教學評價具有診斷、激勵、調(diào)節(jié)、教學等作用,是檢驗分層次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評價分層就是對分層次教學內(nèi)容進行測試,利用不同難度的問題和試卷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測。具體來講,在學期末設計A、B、C三套考試試卷,其中C卷的考核內(nèi)容為教材中最基本的單詞、短語、句型和語法,而B卷在C卷的基礎上增加課外閱讀和寫作,A卷涵蓋“聽說讀寫譯”五個部分的全面考查,試題的難度要高于其他兩套。這樣,利用不同的試卷分層次進行教學評價可以很好地找出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教師掌握教學的進展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成效
分層次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分層優(yōu)化、分類指導的教學原則,深化了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為課堂教學形式提供了新思路,同時,也在實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分層次教學模式利于每個層次的學生取得最大的進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制定的教學計劃,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使學習能力強、思維敏捷的學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其次,分層次的教學內(nèi)容更加貼切學生的學習特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英語基礎差的學生詞匯量貧乏,在教師教授時時常因為聽不懂、跟不上而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而在分層次教學的C組教學中,講授的內(nèi)容難度低,讓基礎差的學生能聽得懂,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再次,分層次教學幫助教師提高了教學能力。分層次教學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這提高了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控力,并且在教學中組織各層次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時,要求教師熟練運用多種課堂策略,從而培養(yǎng)了教師的靈活思維方式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四、分層次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分層次教學極大地增加了教師的壓力。劃分層次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因此,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正視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再進行學生分層。了解學生不能只看其課堂中的表現(xiàn)或是考試成績,而應多與學生在課后進行溝通,傾聽他們的個性和訴求,但要對每個學生都知根知底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此外,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需要準備統(tǒng)一的教學內(nèi)容,而分層次教學需要教師準備三個層次的教學內(nèi)容,大大增加了備課難度。
第二,學生層次劃分較為籠統(tǒng)?,F(xiàn)在高職院校招生途徑多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差異很大,僅僅劃分成三個層次并不能最貼切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層次內(nèi)的學生仍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
第三,分層次教學可能會給部分學生造成心理問題。一些學生很容易把分層次教學與區(qū)分“好生”和“差生”相聯(lián)系,由此,層次高的學生可能會驕傲自滿,而層次低的學生則可能產(chǎn)生自卑、自暴自棄的心理問題,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教師應對每個層次學生都一視同仁,給于同等的關心和照顧,并盡可能多地發(fā)揮激勵機制的作用。
總而言之,高職英語課程分層次教學模式雖然在實施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它切實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較好解決了由于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引發(fā)的教學問題,相信通過不斷的完善,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推進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改革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顧紅兵.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考試周刊, 2011(67).
[2]宋麗萍.高職院校英語分層教學問題探討[J].高教學刊,2016 (2).
[3]李國榮.高職英語分層次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以湖南石油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2011級石化專業(yè)為例[J].海外英語,2012 (24).
[4]張妍.高職英語分層次教學改革初探——以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英語教學為例[J].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2).
作者簡介:
劉穎(1963.7.13-),女,副教授。
劉毅(1989.7.29-),男,助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