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佳
【摘要】互聯網時代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捷。得益于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語言的學習同樣與其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成為最重要的語言輔助學習工具。因此,教師和學習者應具有敏銳的眼光,抓住互聯網發(fā)展時代下的機遇。使語言學習更有效和有趣。本文簡述互聯網絡發(fā)展時代下,以計算機網絡為輔助的語言學習的特點和形式。旨在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限制。給予正在“教”的老師與正在“學”的語言學習者新的啟發(fā)。
【關鍵詞】互聯網 語言學習者 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
引言
典型的傳統(tǒng)語言教學模式以老師為主導者,學生為知識被動接受者,在規(guī)定時間內以教室為學習環(huán)境,通過黑板,教科書來教授語言知識。因此,形式特別單一,時間有限,語言課本內容甚至還會出現過時的情況,即與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的使用不符。盡管如此,傳統(tǒng)語言教學模式仍然占據著語言學習過程的主導地位。但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下,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輔助工具的語言學習正改善著這種狀況,形成了語言學習方式潛勢。本文把互聯網的發(fā)展分為3個時間段,分別是互聯網1.0時代,互聯網2.0時代,互聯網3.0時代,探討每個階段下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突出的特點與形式。當今屬于計算機網絡的時代,作為語言教授者和學習者,不應只固守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應向網絡借力。使我們的語言學習方式更加豐富。
一、Web1.0(1996)時代下的特點與形式
Web1.0屬于第一代互聯網時代,主要為只讀網絡,方向較單一,以商業(yè)公司為主體通過網絡發(fā)行內容,而用戶生產的內容卻很少。資源主要以網頁的形式呈現,并提供和實現下載和超鏈接。在這個時期,對于語言教學而言,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為突出的語言教學模式。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它經歷了行為模式,交際模式和整合模式的三個階段。行為模式特點是采用練習式教學法反復進行語言操練。交際模式或溝通式的電腦輔助學習,摒棄了以往的行為主義學習觀,個人電腦的出現取代了大型電腦,語言學習邁向個人化。整合模式即整合是電腦輔助學習,主要發(fā)生在21世紀初期。隨著多媒體和互聯網的發(fā)展,強調學習者應在有意義的社會環(huán)境中,真正地使用語言進行溝通,這樣就可以獲取真實的語言材料。而不是傳統(tǒng)模式中書本上結構化,框架化,甚至有些過時的內容。因此,CALL的發(fā)展歷史也同時體現了語言學習的時代特征及發(fā)展趨勢。網絡1.0時代,利用計算機呈現真實的聲音、圖象、視頻等成為可能。除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老師在黑板上寫,講臺上講,學生拿著課本在下面聽,通過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的功能。老師可以利用電腦展示PPT課件,使教授的內容更加清晰生動??梢圆シ耪鎸嵉恼Z言音頻視頻。以前老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F在老師講什么,學生可以去質疑和獨自探索,利用網絡搜索查詢。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Web2.0(2006)時代下的特點與形式
Web2.0時代由只讀網絡變?yōu)榱思饶茏x又能寫的網絡。Web2.0網絡是平臺,用戶提供信息,通過網絡,其他用戶獲取信息,強調互動性。此階段的網絡具有了雙向性,除了商業(yè)公司為主體通過網絡發(fā)行內容外,網絡用戶的內容也可以上傳到網絡,如把自己錄的視頻放在網絡上,通過博客等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創(chuàng)造了集體智慧。對于語言學習而言,人機互交的時代,計算機輔助交流語言學習CMCL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for language learning)變得愈加凸顯,網絡2.0時代強調內容的互動性,各種社交媒體網絡崛起。全世界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通過社交網絡聯系起來,如E-mail,實時視頻通話的Skype,隨時隨地分享用戶狀態(tài)的Twitter,Instagram,facebook,Microblog,Wechat。在這里,能遇見語言的本族語者,這對于語言學學習者來說,能通過語言的輸入和輸出體驗到真實真切的語言材料和文化。
三、Web3.0(2016)時代下的特點與形式
2016年,網絡逐漸進入了3.0時代,Web3.0網絡為用戶需求者和理解者,網絡對用戶了如執(zhí)掌。用戶體驗性發(fā)揮到了極致。其中,虛擬現實(VR)將成為最具有發(fā)展?jié)摿Φ木W絡技術。語言學習應注重語言環(huán)境,但由于地域的限制,1.0,2.0時代下未能實現真實語言環(huán)境的浸入。三維虛擬學習環(huán)境是網絡3.0時代的發(fā)展成果,使網絡技術從二維走向三維,網絡從輔助學習逐漸變?yōu)閷W習中心的一部分。以改變和學習為主題,使語言學習不在只是使用聲音,圖片構建學習情境。對沉浸性差,情境性不強的單一二維學習界面進行了豐富。如2003年產生于美國林登實驗室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以多用戶虛擬環(huán)境為基礎,融合了網絡游戲,社交網絡?!暗诙松?可以為英語為母語者與其學習者的交互提供與情境相關的空間。這使得語言學習者可以與以英語母語者在真實的、相關的情境中,如辦公室,商店,圖書館以及課堂中進行交互。同時,“第二人生”可以提供各種形式的最新在線教學資源,如視頻、圖像、文檔、互動課程等。第二人生作為一種媒介,可以為教與學提供豐富的環(huán)境。越來越多的學者也傾向于為語言學習者探索一個具有支持性的、建構性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而努力。
四、結論
互聯網從1.0到3.0的發(fā)展時代,語言的教學也逐漸突破其傳統(tǒng)的模式,以計算機網絡為輔助的語言學習為其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帶來了新的教學革命。語言學習的多媒體化已成為當今的發(fā)展趨勢。將計算機網絡技術有機地融合于教和學中,利用好網絡資源已成為成功語言學習者的重要因素,教師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標準之一。
參考文獻:
[1]孟凡勝.CALL—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的角色定位及應用策略[J].外語電化教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