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華
語言的基本功能就是交流,它包括口頭交流和書面交流,只有將這一基本功能應用到教學中,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作用,也才能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特別是枯燥的語法學習。如何將“交流”應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形成一種有效教學方式是值得每位教師進行研究的。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作為一個必修方向,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交流能力的發(fā)展,師生之間極少有交流和互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且很少能夠使用到英文交流,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交流式學習中開展語法教學的方式,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一、交流式學習法的特點
相對于傳統(tǒng)翻譯法,交流式學習法的理念可以說是革命性的,交流式學習法把重點從語言能力轉移到了交流能力上。一些學者認為,交流式學習法這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法,給學習者增加了更多責任和參與性,它一般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活動或者小組活動來完成。同時,交流式學習法對于語言的準確性一般采取相對寬松的態(tài)度,認為語言的含義比形式更為重要。最后,交流式學習法采納了一個相對更為人性化的觀點,就是語言表達更傾向于個人情感的表現(xiàn),而非單純的語言結構。
二、交流式學習法的缺陷
與此同時,交流式學習法也受到一部分對于英語語法使用不熟練的學習者的反對。這些學習者更傾向于以英語為母語的教師來進行授課,從而對他們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更為準確地回答。因此,對于交流式學習法這種以小組合作方式來完成的教學,教師在其中的影響被弱化,從而導致了適應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學生無法獲得有效的學習目標的達成。他們認為交流式學習法以語言的流利性為目的,破壞了對語法進行分析和解讀的過程。
三、如何應用交流式學習法
從上面的分析中不難看出,任何一種學習、教學法都有其利弊,僅靠一種方法就解決所有的問題是不科學的,也不可能。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定情況下的特殊的作用。語法翻譯法有助于理解語言之間的互相影響,比如詞語的選擇、語句的順序、句子的結構等,學習者還可獲得一個直觀而可靠的模板,明確對應的語言中何種翻譯和表達是更為準確的。交流性教學關心的不僅是語法的應用,更多的是如何在正確的場合使用適當的表達。對此,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展開教學。
一是分類學習場景詞匯和句型。分類非常重要,如果語法句型,類別詞匯積攢的不夠,尤其是在某些場景下,不知道一些詞匯該怎么把握,甚至想不出能代替的詞組,那會使得交流無法進行下去。此時,就需要采用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方式將分類詞匯里面的生詞、句型弄明白。教師可根據收集的分類詞匯和句型,假想一些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背誦句子和詞匯。這種身臨其境的動作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興趣,提高各種句型和詞匯運用的靈活程度,為同學間進行交流提供了保證。
二是選擇有效的交流活動方式。為了將語法內容融入到場景中,需要教師根據語法的內容進行恰當的安排。例如對于時態(tài)的學習,教師可通過開展小組間的講故事交流活動來展開教學,當學生談到理想的時候,引導他們用一般將來時來進行表示。
總之,沒有語法,詞語也就無法表達出它應有的情感和含義。語法教學不僅給了學生在英語環(huán)境中表達自己的能力,也滿足了學生對于英語語言能力掌握的期待。在英語語言學習中是沒有捷徑可走的,無論是何種學習方式,都需要對語法理論、句法結構和詞語含義進行理解和積累。教師應該在目的性更強的課堂中有針對性地使用交流式學習法,教師應當合理分析課堂和教學目標的需要,從而合理選擇恰當的交流內容在課堂開展交流活動,通過交流學習來進一步提高學習者在語言交流中的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