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是指兒童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學習策略去完成學習行為的自信程度。情緒是影響兒童個體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運用理性情緒療法,幫助兒童調整情緒,樹立合理的學習信念,有助于提升兒童的學習效能感。
【關鍵詞】理性情緒療法;兒童;學習效能感
【中圖分類號】G4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88-0013-03
【作者簡介】朱立萍,南京市江北新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南京,210048)心理教研員,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情緒管理與親子關系。
情緒是人身心健康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小學時期是個體情緒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情緒反應、情感內容不斷豐富,情緒體驗也不斷加深,但因為他們的情緒情感不成熟,所以情緒指標不穩(wěn)定,控制力也比較差,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消極的學業(yè)情緒,如一些學生表現出明顯而持久的厭學情緒,一提起學習就心煩意亂、情緒低落,對作業(yè)有抵觸情緒,甚至有些學生有嚴重的考試焦慮和厭學情緒。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情緒穩(wěn)定、自控力強的學生參與意識強,學習較主動;而那些情緒不穩(wěn)定、自控力差的學生往往被動地應付學習,不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情緒對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影響來看,情緒影響他們的認知加工過程、學業(yè)成績,也影響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創(chuàng)立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其核心理論是ABC理論。在ABC理論中,A代表誘發(fā)事件(activating event),B代表個體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即信念(beliefs),C代表這一事件后個體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consequences)。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事情本身。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在特定領域實現預期結果所需行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個體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為的自信程度。如學生知道努力學習就能提高學習成績,在這里,提高學習成績是努力學習這一行為的結果期望,而學生對自己努力學習能力的自信程度就是自我效能感的體現。學習自我效能感,是兒童的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領域內的表現,換言之,兒童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兒童個體的學業(yè)能力信念,是兒童對自身完成某項學習任務或學習行為的信念。
因此,兒童對自我學業(yè)能力的信念,即學習自我效能感,直接影響他們的情緒狀態(tài),當兒童的情緒不為緊張、煩躁、焦慮所困擾時,他們更期待學習上的成功,對控制自己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主觀判斷水平也高得多。所以,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對于提升兒童的學習效能感有著直接的作用。
一、理性情緒療法的基本理念
(一)從認知出發(fā)——常見的不合理學習認知
艾利斯指出:人的情緒障礙(如悲觀、壓抑、憤怒、自卑等),以及不良的行為反應(如攻擊、退縮、逃避、破壞性行為等),是來源于人自身對外界所發(fā)生的事件不合理、不客觀、不科學的評價、解釋和看法。每個人都有合理與不合理的認知: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的、適度的情緒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會導致不良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那么,在兒童在學習方面,又存在哪些常見的不合理的學習認知呢?一般認為主要包括:(1)我只有學習成績優(yōu)異才能獲得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喜愛和贊許;(2)學生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學習;(3)如果我的學習成績不好,大家都會不喜歡我;(4)學習好的孩子犯錯沒關系,老師會原諒的;(5)沒有什么比學習更重要;(6)我只有成績優(yōu)異了,才有資格得到想要的禮物;(7)我不應該在課余時間還想著出去玩;(8)上課聽不懂,肯定是因為我太笨了;(9)作業(yè)不會做,如果問老師和同學,他們肯定會嘲笑我;(10)不上補習班,肯定會在班級中落后……當然,以上這些對于學習的不合理認知也源自社會、學校與家庭的“不合理認知”,長期處于這種文化背景之下,兒童也就自然形成了這些不合理的學習認知。
(二)不合理學習認知的特點
對于這些常見的不合理學習認知的特點,我們有必要去了解。分析,這樣才能厘清兒童對于學習的不合理認知。
1.絕對化的要求。
對學習絕對化的要求,是指兒童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fā)點,對學習這件事情存在必須這樣或那樣的信念,這種信念通常與“必須”和“應該”這類絕對化的詞語聯系在一起。
2.過分概括化。
對學習方面的認知是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過分概括化在思維模式上常常表現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全或無”的思維模式,要么全對,要么全錯,把學習看成非黑即白的單色世界,沒有中間色;另一種是“過度引申”,由學習這件事情引申出關于能力、價值等因素的普遍性結論和看法。
3.糟糕至極。
當學習上遇到一點挫折,就認為學習是非??膳隆⑹衷愀獾氖虑?。糟糕至極這種思維方式容易導致兒童陷入極度悲觀和絕望的不良情緒之中。
(三)理性情緒療法技術
當出現不合理認知時,需要運用一些技術來進行干預,這樣才能緩解不合理認知帶來的不良情緒及不良學習反應。
1.評估。
評估自己的不良情緒和不良行為反應是否是由不合理的學習信念引起的,這樣才能決定是否采取合理情緒療法。
2.接納。
認識到對于自身面臨的學習問題,自己應當負主要責任,從而能夠從改變自身做起。
3.發(fā)現。
找出自己關于學習的不合理信念,列舉出來。
4.建構。
與列舉出來的不合理學習信念辯論,改變自己的不合理的學習信念,在自己的努力及他人的幫助下建立合理的學習信念。
5.行動。
矯正過去在不合理學習信念支配下形成的不良的學習行為反應,使自己的學習認知與行為重新協(xié)調一致,建立起良好的學習行為反應。
二、理性情緒療法提升兒童學習效能感的運用
(一)從教師做起,轉變不合理學習認知
1.常用語言需正向。
“你完全有能力學好這門功課”,類似的教師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認知起著決定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言語說服時,必須注意改變他們的不合理學習認知,讓他們更為積極地看待自己的學習能力。要讓學生感到教師值得信任,教師的言論要與事實相符,最好采取言語說服與任務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教師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結合學生的學習進步,逐步提升對他們的學習效能評價。當說服性效能評價略高于學生的能力時,他們會感到更為可信,更有可能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2.分析行為需細致。
教師應該以客觀、嚴謹的態(tài)度來分析導致學生學習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在下結論之前,應該全面深入地收集學生學習遇挫的有關信息;在收集到盡可能多的線索之后,要針對學生個體對學習問題進行客觀、細致的分析,然后再下結論,給學生更好的學習行為指導。
3.歸因偏差需避免。
當學生的學習出現問題時,教師比較容易傾向于將學生的失敗簡單地歸結為特質方面的原因,如頭腦笨,不用功等。這樣,教師很容易對學生失去信心,也對自己的教學能力有懷疑,覺得自己無法改變現狀、改變學生,會放棄對改變學生學習行為的努力。在學生出現學習問題時,教師消除歸因偏差很重要。
4.反饋評價需慎行。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言語、行為、情緒傳遞給學生的反饋信息,以及它們對于學生學習認知的重要影響,如在學生完成了一個很簡單的任務時對他大加表揚,在全班學生都考得很好的情況下只表揚某一個學生,在學生不需要幫助時提供幫助。教師應注意揣摩、注意把握,盡量避免無意中對學生的合理學習認知產生不良影響。
除此之外,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積累經驗,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外,教師還應依據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協(xié)助他們完成積極的情緒體驗,喚醒求知情緒,改變他們對挫折的恐懼,幫助他們克服習得性無助,重振信心,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二)輔以特色活動,提升學習自我效能感
1.開展特色活動,提升學習自信。
可以根據晨會、班會的時間,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一些提升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活動。如舉辦以“說說我的優(yōu)點”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學生暢談自己的優(yōu)點;又或者利用家長會的時機,舉辦一次較為特殊的“報喜會”,表揚一段時期以來取得各種進步和成功的學生,改變家長對孩子的認知,家長和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信心;還可以開展一些形式不同的“經驗交流會”,讓學生暢談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分享成功喜悅的同時分析失敗的原因,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榜樣及前進的動力。
2.個體理性情緒療法訓練。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失敗和成功,怎樣看待失敗和成功是影響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教師應及時對學生進行理性情緒療法訓練,改變他們對學習失敗的不合理的認知,幫助他們進行歸因:倘若將學習成功歸功于自身的能力及努力,將失敗的原因歸為自己的努力不夠,會對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提升有促進作用;反之,將學習失敗歸因于能力有限,將學習成功歸因于運氣較好,則對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提升有消極作用。所以,要讓學生體驗到合理的學習認知能讓自己的情緒有所緩解,從而改變學習行為,更好地提升學習自我效能感。
3.在學科滲透中提升學習效能感。
在學科教學中,如果能夠挖掘材料、把握時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步步的解題過程清晰明白,改變了學生對于數學很難學習的不合理學習認知;同時可以通過作業(yè)、板演及發(fā)言,使學生感受成功帶來的積極情感,讓他們明白,只要積極嘗試,所有的困難都能克服并獲得成功。長此以往,學生在合理學習認知及積極情感體驗下,也會對學習有積極的行為,從而提高學科成績。
大量教育教學實踐證明,不恰當的認知是引起學生情緒低落、厭學、緊張、焦慮和自我否定的重要原因,而這些原因又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低下,從而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不合理的認知,并建立理性的信念,使學生情緒積極向上、樂于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提升學習自我效能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