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好像很喜歡鄰座那個長頭發(fā)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他一講到她的種種瑣事,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發(fā)亮,開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樣子。
他的爸媽都不忍說破。因為他們知道不經(jīng)意的玩笑都可能給這年紀的孩子帶來巨大的羞怒。甚至因而阻斷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對異性那么單純的思慕。
雙方家長在校慶時孩子們的表演場合里見了面。女孩的媽媽說女兒常常提起男孩的名字,而他們也一樣有默契,從不說破。
女孩氣管不好,??人?、感冒。老師有一天在聯(lián)絡(luò)簿上寫道:“鄰座的女孩感冒了,只要她一咳嗽,男孩就皺著眉頭盯著她看。我問他是不是咳嗽的聲音讓他覺得煩,沒想到他卻說不是,他說她咳得好辛苦。他好想替她咳!”
老師最后寫道:“我覺得好丟臉,竟然用大人這么自私的想法去污蔑一個孩子那么善良的心意?!?/p>
男孩的爸媽喜歡聽他講那女孩的點點滴滴,因為從他的描述里仿佛看到了孩子們那么自在、無邪的互動。
“我知道為什么她寫的字那么小,我寫的字那么大,因為她的手好小,小到我的手可以把它整個包起來!”男孩說。
爸媽于是想著孩子們細嫩的雙手緊緊握在一起的樣子,以及他們當時的笑容。
“她的耳朵有毛呢,亮晶晶的!”
爸媽知道那是下午的陽光照進教室,照在女孩的身上,女孩耳廓上的汗毛逆著光線,于是清晰可見;孩子簡單的描述中,其實有無比深情的凝視。
三年級上學期的某一天,女孩的媽媽打電話來,說他們要移民加拿大。
“我不知道孩子們會不會有遺憾……”女孩的媽媽說,“如果有,我會覺得好有罪過……”
沒想到男孩的反應倒出乎他們意料地平淡。
有一天放學后,男孩連書包也沒放就直接沖進書房,搬下世界旅游的畫冊便坐在地板上翻閱起來。
男孩的爸爸問他:“你在找什么?”男孩頭也不抬地說:“我在找加拿大的多倫多有什么,因為××要搬家去那里!”
畫冊沒翻幾頁,男孩忽然就大笑起來,然后跑去客廳抓起電話打。撥號的時候還是一邊忍不住地笑。之后爸爸聽見他跟電話那一端的女孩說:“你知道多倫多附近有什么嗎?哈哈,有破布呢……真的,畫冊上寫的。你聽啊……你家那塊破布是世界最大的破布,哈哈哈……騙你的啦……它是說尼亞加拉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啦……哈哈哈……”
孩子要是有遺憾、有不舍,爸媽心里有準備,他們知道唯一能做的事叫“陪伴”。
后來女孩走了,男孩的日子照常過,和那女孩的聯(lián)系好像只有他書桌上女孩的媽媽手寫的英文地址。
寒假前一個冬陽溫潤的黃昏,放學的男孩從巴士上下來時神情和姿態(tài)都有點奇怪。他滿臉通紅,眼睛發(fā)亮,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好像捏著什么無形的東西,快步地跑向在門口等候的爸爸。
“爸爸,她的頭發(fā)呢!”男孩一走近就把右手朝爸爸的臉靠近,說,“你看,是××的頭發(fā)呢!”
這時,爸爸才清楚地看到孩子兩指之間捏著的是兩三根長長的發(fā)絲。
“我們大掃除,椅子都要翻上來……我看到木頭縫里有頭發(fā)……”孩子講得既興奮又急促,“一定是××以前被夾到的,你說是不是?”
“你……要留下來做紀念嗎?”爸爸問。
孩子忽然安靜下來,然后用力地、不斷地搖著頭。但爸爸看到他的眼睛慢慢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淚。他用力地抱著爸爸的腰,把臉貼在爸爸的胸口上,忘情地號啕大哭起來,而手指依然緊捏著那幾根正映著夕陽的余光在微風里輕輕飄動的發(fā)絲。
(選自《情感讀本·道德篇》2016年第8期,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