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并思(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
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研究方法――在“圖書館閱讀推廣理論與實踐”專題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范并思(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
大家下午好!屏幕上主辦方選放了一張我的照片,那是我學術生涯最好的階段,即2004年到2008年我博客主頁上的一張照片。那個階段我關注公共圖書館,寫過一些有影響的文章。一些觀點后來成為許多圖書館館長的實踐,或被國家政策認可。能夠在自己的學術生涯里提出被別人認可的觀點,而且還趕上了一個時代,這個觀點正好切合了這個時代,這對于一個學人是非常幸運的。那個階段我還寫博客,博客對于我的學術事業(yè)的推動也很大。有一篇寫圖書館2.0的博客,2005年9月份國外才出現(xiàn)圖書館2.0這個概念,我10月份寫了篇博文,11月很幸運被王波看到并向我約稿。2006年1月《圖書館2.0:建構新的圖書館服務》公開發(fā)表。這篇文章連續(xù)五年在圖書館學這個學科里引用率是最高的。所以我說那個階段是我學術生涯最好的一個階段。2008年,中國圖書館學會發(fā)布《圖書館服務宣言》,它宣告我所追求的公共圖書館理想已經(jīng)沒有任何障礙了。作為一個學人,我必須去尋找新的研究領域,后來找到了閱讀推廣和未成年人服務。今天我就在這兩個領域嘗試著創(chuàng)新。我對自己學術生涯唯一感到自豪的事,就是我從未停止探索新的領域。即使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64歲了,我還是希望自己在理論探索的最前沿。
1.1 初識閱讀推廣
講一下我認識閱讀推廣的過程。其實早在2005年中圖學會剛啟動閱讀推廣的時候,我就開始關注這一領域了。2005年開始,中國圖書館學會每年開一個新年峰會,這個峰會要提出若干個主題,比如“圖書館權利”、“圖書館核心價值”等,每個主題由一位學人來講解。2005年新年峰會就有“社會閱讀”的主題,應該由王余光教授來講。結果王余光那年沒有到會,這個主題無人講解。我錯過了了解閱讀推廣的這個機會。
2008年《圖書館服務宣言》發(fā)布后,我打算找一些新的研究領域。這時發(fā)現(xiàn)閱讀推廣很火。王余光、徐雁等教授在各地講閱讀推廣。為了解閱讀推廣,我像粉絲一樣追著他們到深圳、到廣州,去聽他們的報告。他們的報告非常受歡迎,王余光教授口才太好了。但是聽完后靜下來思考,我覺得他們所講的主要是自己的閱讀體驗,并不是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所關注的內容。
2010年后,全民閱讀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特別是新聞出版署的國民閱讀調查數(shù)據(jù),引起了全社會對于中國人不讀書的批評,并引起學者們對淺閱讀、功利性閱讀、數(shù)字閱讀的批評。這種批評有濃厚的精英主義色彩,與我信仰和宣揚的公共圖書館精神是那樣的格格不入,這使我找到了自己研究閱讀推廣的切入點,這就是基于圖書館職業(yè)理念來研究圖書館人在閱讀推廣領域的創(chuàng)新。
1.2 從事閱讀推廣研究
在閱讀推廣領域我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說關注閱讀推廣的歷史方位。現(xiàn)在很多人講閱讀推廣,都要聯(lián)系到國家文件和國家領導人講話,因為最高領導在講全民閱讀,所以我們要搞閱讀推廣。這個邏輯是對的,這就是閱讀推廣的法理基礎,領導人倡導全民閱讀奠定了閱讀推廣的法定合理性。但是閱讀推廣還有它的學理基礎。從學術背景上說,全世界的圖書館都在發(fā)展閱讀推廣這樣一種服務,而他們國家可能并沒有有領導人在提倡,這是為什么?因此我們需要把閱讀推廣放到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變革的時空背景下去觀察、去考察。這樣我們就能確定閱讀推廣是一種新興的圖書館服務這樣一個基本判斷。既然將閱讀推廣當成一種圖書館服務的話,它就必須接受圖書館服務理念的指導、制約,因此我就寫了類似閱讀推廣是什么、為什么這樣一些論文,來研究圖書館的核心價值、職業(yè)倫理、現(xiàn)代圖書館理念等理論與閱讀推廣的關系。
我在《閱讀推廣理論自覺》里面引用過IFLA素養(yǎng)和閱讀委員會的一份指南,名為《在圖書館中用研究來促進素養(yǎng)與閱讀:圖書館員指南》。一般的專業(yè)委員發(fā)布指南都是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而這個指南不一樣,它不是告訴我們怎么去做閱讀推廣,而是告訴我們怎么去做閱讀推廣研究。這很能說明研究對于閱讀推廣的重要。素養(yǎng)與閱讀委員會為什么要關心研究?其實就是要提升閱讀推廣的效率。
閱讀推廣的效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很多人沒有關注這個問題,這又跟我們閱讀推廣的合法性,或者說法理合理性、學理合理性聯(lián)系在一起。閱讀推廣本質來講是一種小眾化的服務,比如講故事服務,十幾二十幾個人在聽,相對于在一間很大的可以容納上百人看書的閱讀室服務,它很小眾。小眾化的服務同時又是一種高成本的服務,華東師大圖書館正在搞寫對聯(lián)活動,這個活動的成本比借閱要高得多,因為它要紙、要墨、要場地。那么問題來了,高成本為小眾服務,允許嗎?違背圖書館公平服務的原理嗎?符合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嗎?這就需要學理合理性的解釋。IFLA的這個指南里面特別強調要提升效率,要測評。我們可以通過評估來確定這種服務是不是合理合法。
1.3 典型的閱讀推廣研究
2013年北京大學博士論壇上,于良芝教授介紹了兩個典型的閱讀推廣研究。Goldhor想要確定大學圖書館休閑類文獻的最佳推廣方法,做了一個試驗。如果是不懂研究的人去做這個事情會怎么做,我想就是做一個書單給讀者,這樣做肯定有效果。但如果是研究,就要看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哪一種方法更合理。他們這個試驗很簡單。選擇114本傳記書,先統(tǒng)計3個月的借閱數(shù),然后將傳記書隨機分為三組,一組陳放閱覽桌,展牌上寫“你可能錯過的好書”,一組編制推薦書目,第三組不處理,分別統(tǒng)計3個月借閱數(shù),最后全部傳記書歸架統(tǒng)計10周。觀察的結果是擺在書桌上的書的借閱率明顯的高于其他兩個組,這就得到了第一個結論,就是對于休閑類文獻,和讀者直接見面是最好的推廣方法。接下來他們把這些書收回來,打散重新放到書架上面再觀察,結果依然是當時放在書桌上的這一堆書被借閱率更高。因此就得到了第二個結論,一本書被別人看過以后再被別人看的概率就提高了。這就是研究,它可以產(chǎn)生很好的效率。
另外一個典型的研究是伯明翰大學的B.Wade教授和M.Moore博士的低幼兒童閱讀研究,這個研究持續(xù)了十幾年。研究的核心結論就是兒童在很小就具備閱讀能力。結論出來以后英國的一家基金會就開始啟動BookStart的低幼兒童閱讀推廣項目,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一個全球性最有影響的項目,我國蘇州圖書館也加入了這個項目。這個案例表明,真正的研究是能夠產(chǎn)生很好效益的。
2.1 圖書館學論文的寫作方法
閱讀推廣研究屬于圖書館學的研究,許多圖書館學研究方法可以現(xiàn)成運用,所以我這里也會講到一些圖書館學的研究方法。很多專家學者或刊物編輯都在介紹圖書館學的研究方法,這些介紹對我們很有幫助,但也有些方法個性化因素太多,對研究資源的要求較高,學習或復制的難度較大,在圖書館員的研究實踐中的價值并不大。圖書館員做研究可能更多要落實到寫論文。寫論文可以找一個方向或領域,比如說閱讀推廣,然后我們去收集資料,用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資料的新穎、稀缺、豐富和使用的合理決定了論文的高下。也可以找一個觀點,比如說我不同意王波的“閱讀推廣一定要領導來做”這個觀點,有了觀點后找資料來證明自己這個觀點。觀點的新穎性,以及有無恰當?shù)馁Y料證明該觀點,決定了論文的高下。第三,還可以找一個事實或事件分析。事實或事件本身的意義,分析的視角決定了論文的高下。日前我剛在某雜志審了一篇文章,文章用青浦圖書館小青團為案例,寫得非常好。事情本身好的話就能構成一個很好的論文視角。
2.2 在學科前沿選題
接下來我特別想講的就是關注學科的前沿,不管是做圖書館學研究還是閱讀推廣研究,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科的前沿。只有在前沿上耕耘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不然我們老是看別人已經(jīng)寫出的文章,已經(jīng)炒熱的熱點,雜志上全都被這個主題刷屏了,你再去寫這個主題,編輯早就審美疲勞了。因此,是不是能走進這個學科的前沿對于我們做研究來講是最重要的。
怎樣關注前沿呢,我曾經(jīng)編過幾句話,一是順應趨勢,臺風來了,豬也能飛起來,就是說你找到了風口。二是要順勢而為,時代、社會、政治領域的大事件很容易引發(fā)各學科的學科前沿,它能夠幫助到我們。三就是可以制造話題,吳建中是高手,他曾經(jīng)把Information Commons譯成信息共享空間,這個翻譯的結果使得信息共享空間在我們國內變成了一個熱點,比國外更熱,這就是制造熱點。
2.3 信息獲取方式
怎么去走進這個學科前沿呢,就需要我們去獲取關于前沿的信息。本來這不是一個問題,但是對圖書館員來講偏偏就是一個問題。因為圖書館員最習慣于別人定題目,我們去找資料。讀書的時候導師讓我們找資料,成為圖書館員后專家讓我們找資料。都是別人給定題目我們找資料。在數(shù)據(jù)庫里找資料,找到的都是已經(jīng)過時了的資料,可以證明現(xiàn)有觀點的資料,但對選題沒有幫助。這就是我們圖書館員的信息獲取能力非常強,但很多人找不到學科前沿的最重要的原因。
信息獲取的方式有很多種,只關注信息檢索和搜索是遠遠不夠的。紙質文獻時代我們怎么做學問?要到資料室里面找到書和期刊文獻閱讀,這個叫瀏覽。我們現(xiàn)在有了網(wǎng)絡,什么都是百度,不去瀏覽那些看似無用的東西,不再有瀏覽了。學會對網(wǎng)絡學術資源的瀏覽,是我們觸及學科前沿的基本方式。
2.4 接觸與進入學術圈
非正式交流是獲取學科前沿信息的又一個重要途徑,非正式交流其實就是接觸與進入學術圈。很多人講到做研究的時候非常鄙視“圈子”,其實這個鄙視是不對的。自從近代科學出現(xiàn)以來,學術研究一直就是學術圈的活動。現(xiàn)在科研泛化,但最有價值的研究信息仍然最早存在于學術圈。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相關的學術圈子,走進學術圈子,這才是做研究的好方法。
進入學術圈最簡單的途徑是師承,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方法。其次是參加學術會議,選擇一些有質量的學術會議,結識行業(yè)專家并設法保持聯(lián)系。此外在網(wǎng)絡時代,專業(yè)網(wǎng)絡社區(qū)也拓展了青年學人接觸專家的渠道。參與專業(yè)社區(qū)、關注專業(yè)社區(qū)信息,已經(jīng)成為網(wǎng)絡時代研究與寫作的基本方法?,F(xiàn)在的學術社區(qū)一直都在變化,從BBS時代到現(xiàn)在的微信圈,活躍的社區(qū)一直在變化。我們怎樣努力地適應或緊跟變化,通過圈子使自己進入學術社區(qū),這確實很值得關注。
參與學術團體的活動也是進入學術圈子的途徑。比如說上海圖書館協(xié)會閱讀推廣委員會,下屬有閱讀推廣理論與方法、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大學生閱讀推廣、少兒閱讀推廣、數(shù)字閱讀等5個專業(yè)委員會。無論哪個委員會都非常希望更多年輕的、活躍的、有思想的優(yōu)秀館員加入,但是這些委員會的組織者可能不了解大家,如果我們想在這些委員會里面做點事情的話,就需要自己更加主動一點。
2.5 選題的信息源
關于選題的信息源,我建議大家關注外文資料。雖然外文資料看起來累一點,但是一般不重復、不抄襲,能夠接觸到一些比較好的資料。國外有開放獲取傳統(tǒng),有些好的資料都在期刊論文發(fā)表前幾個月就開放獲取了,對把握學科前沿特別有幫助。
重要學術機構的官網(wǎng)是我們獲取選題信息的重要途徑。例如IFLA的官網(wǎng)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新概念,OCLC的官網(wǎng)上經(jīng)常發(fā)布研究報告,美國國會圖書館官網(wǎng)上的BIBFRAME主頁上,關于BIBFRAME的模型、圖表、草案、MARC映射等都有。上海圖書館學會的官網(wǎng)上,有各種各樣的新聞、公告、資源(會議PPT)等。
如果說剛才這些東西我們都還算經(jīng)常接觸的話,郵件列表我相信就很少有人去關注了。郵件列表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恐龍,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了解這個東西,因為它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是BBS出現(xiàn)之前的一種工具,很少有人去了解它。但在國外的學術團體、學術圈子里,以這種方式去進行學術討論還是一種最主要的方式。比如說IFLA,它的官網(wǎng)上面就有郵件列表Mailing Lists,里面有各種各樣重要的郵件列表。OCLC關注編目,所以它的郵件列表中主要是與編目相關的東西。訂閱了這些郵件列表和討論組以后,我們就能了解到最新的信息。以RDA研究為例,RDA在2005年就出現(xiàn)了,出現(xiàn)以后我們國內很快就有文章出來,然后是長達5年的研發(fā)期,這一期間我們只看論文是無法關注它的。但是訂閱了郵件列表的人可以看到他們在里面“吵架”。某個條目為什么要列,理由是什么,有人講理由有人反對。RDA發(fā)布后,在編制過程中吵過架的人寫出英文論文,我們國內的人看到了再寫成一篇中文論文,然后你再看了這篇中文論文再寫論文,這都第幾手資料了!如果你是RDA郵件列表的訂閱者,等RDA發(fā)布就寫論文,這種研究的感覺與看到中文論文再寫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還有個很重要的選題信息源是課題指南。2017年的國家社科基金指南剛剛發(fā)布了,客觀地說,國家社科基金指南里面的一百多個題目,不是每個題目都代表了學科的前沿,但是,這批指南由幾十位專家提出,出題時還要征集周圍專家的意見,由這些人提交上去的題目,基本將最優(yōu)秀的選題一網(wǎng)打盡了。近年國內很多前沿的東西都首先出現(xiàn)在國家社科基金的指南里面,它是幫助我們了解學科前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上海圖書館學會、中圖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也在發(fā)布課題指南,他們的指南也出自專家,值得我們選題時關注。
2.6 實踐聯(lián)系理論
做研究我們經(jīng)常要涉及一個問題,也是很多專家教導我們的,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我對這個說法一直是很鄙視的,我覺得對于圖書館員應該反過來,實踐聯(lián)系理論。因為圖書館員不缺實踐。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前提是有一個很好的理論。但圖書館學里面哪有什么非常優(yōu)秀且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讓我們來聯(lián)系高校閱讀推廣實踐?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理論。所以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是把我們優(yōu)秀的、豐富的實踐提升到理論高度,這是我們做研究最重要的追求。如果不能將實踐提升到理論,我們稱為經(jīng)驗描述。學科發(fā)展早期允許經(jīng)驗描述。比如早期的閱讀推廣研究可以是簡單介紹案例,但閱讀推廣研究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再簡單介紹案例就不行了,需要把實踐提升到一個理論的高度。
我們在工作、閱讀、調研中間發(fā)現(xiàn)了問題,需要的是將這個問題提升到一個高度。例如,現(xiàn)在很多圖書館出現(xiàn)了讀者流失、經(jīng)費減少這樣一種現(xiàn)象,簡單講就是不景氣。如果就講圖書館不景氣算什么?發(fā)牢騷說圖書館沒人了沒錢又算什么?吳建中將這個問題上升到理論,將它命名“新常態(tài)”。這就是高手。說沒錢沒人了就是實踐,提升到“新常態(tài)”就是實踐聯(lián)系理論了。
閱讀推廣領域,我們可以用經(jīng)驗觀察證明閱讀推廣的正當性或者合法性,比如讀者喜歡。但是讀者喜歡就合法了么?不對。如果圖書館搞一個活動——免費大餐,或者新年免費大餐,吃年夜飯,讀者絕對歡迎。為什么圖書館可以搞猜謎語活動而不能搞新年免費套餐?我們需要尋找它的合理性或者合法性,這就是做研究。這種觀察就形成了我在《中國圖書館學報》上那篇閱讀推廣的論文。文章對于閱讀推廣這種新型的服務給予圖書館基礎理論的解釋,它是不是合法,它是不是具有合理性,它違不違背公平性原則,違不違背圖書館核心價值。把它提到圖書館核心價值這樣一種高度來研究,這就是實踐聯(lián)系理論。
2.7 批判性閱讀和敬畏式寫作
還有一個話題我也比較關心,就是批判式閱讀和敬畏式的寫作。我們現(xiàn)在的人讀書喜歡盲從,特別在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時代,網(wǎng)上天天有“是中國人就必須轉”這樣的一定要你去看的這些東西??戳诉@些東西你就相信,這其實是一種盲從心態(tài)。在網(wǎng)絡時代,我們一定要帶著一種批判的態(tài)度、一種挑剔的態(tài)度、一種審視的態(tài)度去閱讀。
批判性閱讀,應該閱讀的是有價值的文章,是權威性、開創(chuàng)性文章。對于自己不佩服的東西、對于自己看不上的東西,你千萬不要去批判式地閱讀,甚至不需要閱讀。
但是回到寫作,我覺得最需要的不是批判,而是學術敬畏?,F(xiàn)在很多人都是反過來的,看的時候什么東西都相信,寫的時候變成了憤青,這個就不對了。我們看一個例子,據(jù)說程煥文曾經(jīng)在一個閱讀推廣的會議上面講了一句話:“閱讀推廣不是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程煥文是中圖學會分管閱讀推廣的副理事長,此處暫不涉及程教授是否真講過這句話)。如果這句話發(fā)表在某個媒體上,我們有人肯定不服,然后是批評或批判。我想講的是,程煥文是一位優(yōu)秀的圖書館學者,他講的很多看上去信口開河的話,讓你一看就想批判。例如他說過讀者永遠是正確的,說過圖書館要珍惜每一片紙張,說過人有好惡,書無好壞。這些話讓我們有批判的沖動而且批判的論據(jù)特別容易找到。其實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這些話后面的圖書館學的原理,這些原理我不展開了。閱讀推廣不是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它后面包含的圖書館學原理是什么?西方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面高校圖書館是不搞閱讀推廣的,原因是精英主義!高校圖書館員認為,休閑閱讀是社區(qū)圖書館的任務,學生專業(yè)閱讀有導師指導,有閱讀驅動力,不需要圖書館推廣。如果你不了解這個背景就去批判和質疑程教授的觀點,實際上只能顯出你的淺薄。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通過閱讀了解這一說法的學術淵源,研究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學理依據(jù)。
2.8 調研和量化的設計
在閱讀推廣研究中,實證研究或者計量方法得到的數(shù)據(jù)是有價值的,目前的問題在于這些方法被濫用。首先是樣本缺乏交代的問題,如講了問卷數(shù)量,不講抽樣方法,不講回收率。其次是問卷設計問題,如大量非結構化問題的問卷,或先入為主的問題。第三是調研與量化分析的問題。最后還有閱讀推廣研究中外延泛化的問題,將什么服務都納入閱讀推廣。這些問題使得許多定量研究只是看上去很美。
2.9 追究論據(jù)
最后講一個話題就是對論據(jù)的追究。學術論文和作文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學術論文中的觀點是需要通過論據(jù)來論證的。在選題、觀點和論據(jù)這些研究與寫作要素中,論據(jù)是最可控的,但也是目前青年學人最容易忽視的。這個跟我們長期以來基礎教育的訓練有關。我們寫作文,如果一個標題是“爸爸”,那一定是爸爸對我怎么怎么好。我們的大學生辯論賽也使我們習慣于圍繞論點羅列論據(jù)。我們有很多這樣的問題,有觀點沒論據(jù),就往往是一些不言而喻,論文里面怎么能不言而喻呢?
對傳統(tǒng)文化和名人的崇拜,以及政治生活長期侵入學術,使名人名言做論據(jù)非常流行。鄧小平說發(fā)展是硬道理,那發(fā)展就是硬道理了,對嗎?發(fā)展為什么是硬道理?沒人追究。
用沒有檢驗的數(shù)據(jù)作論據(jù),用隨意檢索或者搜索的資料作論據(jù),這都是我們非常常見的。還有一些是無中生有的論據(jù)。據(jù)說國外圖書館最煩中國人問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不列顛博物院圖書館最怕別人問馬克思的腳印在哪里,一個是哈佛大學圖書館最怕別人問墻上的格言在哪里。
2.10 論據(jù)質量
人文社科里的論據(jù)是有強有弱的,你的論據(jù)是不是客觀、是不是原始、是不是完整,決定了論據(jù)的好壞。在我看來,最好的論據(jù)是一手資料,通過觀察,通過調查,通過業(yè)務記錄得到的。其次是一些機構的官方文件、統(tǒng)計資料、檔案、報紙。接下來是優(yōu)秀的論文、工具書等等。最后是垃圾論文和網(wǎng)絡百科。
看一個例子,沈祖榮是中國圖書館學第一人,這個第一人從美國回來以后發(fā)動了新圖書館運動,但是他到底什么時候回來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上寫“1917年學成歸國”。《20世紀西方和中國的圖書館》上寫是“1916年底”?!渡陥蟆啡臄?shù)據(jù)庫中可以查到1916年8月4號的“近期回國名單”,里面有沈祖榮。這證明沈祖榮是1916年8月前后回國的。至于具體的回國時間,可能要查檔案或通過別的途徑了。這說明什么?說明了報紙比我們的工具書、專著更權威。
再看一個例子,全民閱讀宣傳最常見的文字是:據(jù)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我國2011年國民人均閱讀圖書為4.35本,較2010年4.25本有所增加。但與其它國家相比:日本40本、韓國11本、法國20本、以色列60本。作者用此數(shù)據(jù)說明我國國民閱讀率低,用心是好的。但作為研究則問題多多。日本韓國的數(shù)據(jù)沒有來源,沒有統(tǒng)計方法和統(tǒng)計時間,沒有全球平均數(shù)。我國數(shù)據(jù)是新近的統(tǒng)計,有小數(shù)。而國外的都是不知年份的整數(shù),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屬于不可比較的數(shù)據(jù)。所以大家寫閱讀推廣論文時,最好不要再用這個數(shù)據(jù)了。
2.11 審查引文
論文的參考文獻應該是研究過程的客觀記錄,在網(wǎng)絡學術環(huán)境下,有如下值得關注的問題:同一參考文獻存在不同來源,應該引用哪個?同一知識點存在不同參考文獻,應該引用哪個?同一問題可獲得大量參考文獻,如何取舍?什么該寫引文,什么不該寫?來源文獻有缺失的情況下,如何高效正確地書寫參考文獻?
《公共圖書館宣言》有這么兩個翻譯:(1)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引自:公共圖書館服務發(fā)展指南.上??萍嘉墨I出版社, 2002.)。(2)公共圖書館應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務(引自:http://archive.ifa.org/VII/s8/unesco/chine.pdf)。
表面上看第一個翻譯非常好,第二個翻譯就沒有這么鏗鏘有力了,所以很多人都會引上面第一句。第二句雖然出自網(wǎng)絡,卻是IFLA官網(wǎng)上面的東西,應該比第一句可信。我們看原文:The services of the public library are provided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of access for all, regardless of age, race, sex, religion, nationality, language or social status。原文里面沒有“權利”這個詞匯。所以同樣是引用,應該考慮引用官網(wǎng)的。
2.12 閱讀推廣理論的選題
最后,再介紹兩個閱讀推廣會議的征文,作為向大家推薦的閱讀推廣理論領域的選題。
上海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理論研討會發(fā)布過一個選題,后刊登于《閱讀推廣:理論如此年輕》一文中:
● 國際和中國圖書館閱讀推廣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社會背景、技術背景與圖書館服務業(yè)態(tài)背景分析。
● 圖書館閱讀推廣給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帶來的新課題、新挑戰(zhàn)。
● 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內涵與外延,不同概念界定的梳理及其所屬學術流派的甄別與分析。
● 閱讀推廣理論的內容框架與體系結構,閱讀推廣理論在圖書館學理論體系中的位置或邏輯定位。
● 圖書館核心價值與職業(yè)倫理對于閱讀、閱讀文化與閱讀推廣活動的指導、促進和自我約束功能(或服務邊界)分析。
● 當前我國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中的讀者權利、普遍服務、公平服務及人性化服務理論問題分析。
● 閱讀推廣的過程管理:閱讀推廣的項目式運作對于圖書館管理模式的挑戰(zhàn),項目管理理論、策劃和品牌營銷理論等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新應用研究。
● 閱讀推廣的資源管理: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資源優(yōu)勢與劣勢,與傳統(tǒng)圖書館服務的比較分析。
● 閱讀推廣對人力資源知識結構的需求分析,圖書館學教育和繼續(xù)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 閱讀推廣方法論研究:活動設計、策劃與組織實施方法,服務績效測評方法,活動總結與案例寫作方法。
中圖學會閱讀推廣理論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將召開“閱讀推廣理論研討會”,會議的征文選題有:
● 閱讀、閱讀動機與閱讀文化
● 閱讀史、閱讀服務史和閱讀推廣理論史
● 閱讀推廣及相關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 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法理基礎與學理基礎
● 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要素與體系結構
● 圖書館閱讀推廣理論的要素與體系結構
● 圖書館核心價值、職業(yè)倫理對閱讀推廣服務的支撐與制約
● 閱讀推廣的目標人群定位
● 各類型閱讀推廣的分類管理
● 閱讀推廣的資源管理
● 推廣活動的策劃與創(chuàng)意
● 閱讀推廣活動的項目策劃與品牌營銷
● 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績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