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均,孔晨光,李守彬
核電機組通過多個復雜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核能與電能的轉換。在能量轉換過程中,一系列重要設備均需通過大量的管道,實現(xiàn)能量的傳遞。管道內高溫高壓蒸汽或流體長期在管道內快速流動,沖蝕了管壁,導致壁厚減薄,尤其是小徑管內的沖蝕更為嚴重。沖蝕是小徑管斷裂或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決管道沖蝕減薄的問題尤為重要。目前,主要采用射線檢測技術,對小徑管的沖蝕情況進行評估,為后續(xù)管道更換或相關工程評價作參考。隨著我國核電機組的迅速發(fā)展,解決小徑管的沖蝕問題,已成為重要的課題。
核電機組在役期間,系統(tǒng)內金屬管道的減薄失效,可根據(jù)管道內介質的不同,分為沖蝕和汽蝕兩種失效狀態(tài)。一般而言,流體的壓力越大、速度愈高、流體中懸浮的固體顆粒愈多、愈硬,則管壁被沖蝕的現(xiàn)象愈嚴重。介質對管壁的沖蝕程度,取決于流體的流動方式。層流時,由于流體具有黏度,在沿管道的截面上有一種穩(wěn)態(tài)的速度分布。湍流時,這種穩(wěn)態(tài)速度的分布已被破壞,這不僅加速了腐蝕劑的供應和腐蝕產(chǎn)物的遷移,而且在流體與金屬之間產(chǎn)生的切應力,能剝離腐蝕產(chǎn)物,從而加大了沖蝕速度。在節(jié)流口或彎頭處,介質的高速流動,具有很大的動能,巨大的沖刷力將使管道下游彎頭、節(jié)流孔板下游管道焊縫、管道變徑處的使用壽命成倍下降。
對于管道沖蝕的射線檢測方法,主要有雙壁雙影重疊影像法、雙壁單影法底片黑度確認法。根據(jù)核電廠復雜的管道布置和狹窄的操作空間,采用恰當?shù)耐刚辗绞?,是檢測管道是否存在沖蝕的關鍵。針對不同的管徑及任意管壁厚度,推薦采用射線檢測的透照方式。檢測方法及曝光位置的設置,如表1所示。
針對小徑管的管道及管道焊縫,射線檢測時,主要采用了雙壁雙影垂直透照方法,檢查管道的沖蝕程度。對管道及焊縫的沖蝕檢測,主要有2種射線檢驗方法。
3.1現(xiàn)場條件及溫度
針對預防性檢查,需拆除保溫層后進行。反饋檢查應在表面檢查合格后進行。對于現(xiàn)場已經(jīng)出現(xiàn)泄漏的管道,不需要做沖蝕檢查。RT檢查時,要求被檢對象的溫度在50℃以下。若管道存有液體介質的,需排空后再進行檢查。
3.2執(zhí)行標準和器材要求
檢測標準按照RCCM2000+2002補遺標準的要求執(zhí)行。檢驗人員應具有相應的射線探傷資格證書(國家核安全局、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頒發(fā)的證書)、輻射安全與防護中級證書(環(huán)境保護部頒發(fā)的證書)。經(jīng)過核電廠相關輻射與安全培訓中心核實,并給予授權后方能上崗。射線源為Ir192(使用時最大活度100Ci,半衰期74天,焦點尺寸 3×2 mm)。采用膠片為AGFA D3或KODA C2,或其它顆粒度相當于C2類的膠片。采用鉛箔增感屏(前屏0.2 mm、中屏0.1 mm×2、后屏 0.2 mm)。屏蔽鉛板的厚度,至少為2 mm。
采用Fe像質計,對于雙壁雙影透照時,鋼絲橫跨被檢管道源側表面。對于雙壁單影或中心曝光透照,鋼絲放置于片側1/4處,細絲朝外。靈敏度的選擇原則,相當于管道焊縫射線檢驗時的選擇原則。對于濾光板的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對于濾光板的要求
4.1布片方式及工藝特點
在小徑管的焊縫及沖蝕檢測中,主要采用雙壁雙影垂直透照的方法進行檢測。采用橡皮筋或膠帶,將膠片緊貼在管壁上進行透照,像質計置于管道源側。檢測時的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小徑管管道及焊縫沖蝕檢查(垂直透照)
對于小徑管的沖蝕檢測,采用雙片進行透照,對于黑度無強制性的要求。需同時進行管道焊縫檢測時,黑度要求為 2.7-4.5。采用垂直透照法,2次曝光的角度,應互為90°。
4.2幾何不清晰度的選擇
為了提高沖蝕減薄后輪廓在底片上的清晰度,當放射源的類型確定后,射線照相的幾何不清晰度,需作為選擇焦距的重要條件,其中幾何不清晰度的選擇,應參照RCCM標準的要求。使用Ir192時,Ug≤0.3,最小焦距,可根據(jù)式(1)確定。
式(1)及式(2)中:
Ug-幾何不清晰度;
b-管徑被檢源側表面至膠片的距離;
f-放射源至工件表面距離;
F-焦距;
d-焦點。
5.1在ASME標準A312中,對于小管徑的管壁厚度,有相關的公差要求。現(xiàn)場對管壁沖蝕檢查時,若沖蝕量已達管壁總厚度的12.5%,認為是不可接受的,需及時更換管道。在ASME標準中,對管壁厚度的具體要求,如表3所示。
表3 標準中要求的管壁厚度
5.2對管道射線探傷后,由于底片的貼合度、焦距及放射源的固有特性,在管道或管道焊縫的底片上,形成的影像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放大,管壁被沖蝕的曲型案例,如圖2所示。如D0放大為D2,殘余壁厚T1放大為T2,如圖3~圖5所示。此時,可使用公式準確計算出真實的減薄量ΔT,從而計算出減薄系數(shù)。
圖2
圖3
圖4
圖5 沖蝕典型案例
可根據(jù)投影原理,計算管道的殘存壁厚。
式(3)中:
T1-管道實際殘存壁厚;
T2-射線底片上測量的管道殘余厚度;
D0-設計管徑(現(xiàn)場實測的管外徑);
D2-在射線底片上測得的管徑。
對于減薄量的計算:
ΔT=T0-T1
即:ΔT=T0-T2×D0/D2
減薄系數(shù)的計算:
η=ΔT/T0
得:η=(T0-T2×D0/D2)/T0
根據(jù)國內外有關文獻記載,管道因沖蝕而減薄、降質的情況較為普遍。對于小徑管被沖蝕的排查工作,也受到各大電廠的重點關注。射線探傷作為核電小徑管沖蝕檢查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地檢測管道的殘余壁厚和最小壁厚。通過檢測,對沖蝕后的管道是否需更換進行評估。此種射線探傷方法,可推廣到各大電廠。但是,由于在現(xiàn)場的輻射防護要求高,實施時較為繁復。在普查時,建議采用脈沖渦流檢測技術或超聲波技術,當發(fā)現(xiàn)管壁減薄較為嚴重時,應采用射線探傷方法,以驗證管壁沖蝕的減薄量。
參考文獻:
[1]法國核島設備設計、建造及在役檢查規(guī)則協(xié)會.RCCM2000+2002補遺.壓水堆核島機械設備設計和建造規(guī)則[S].2002.
[2]ASME鍋爐及壓力容器委員會無損檢測分委員會.ASME鍋爐及壓力容器規(guī)范[S].2004.
[3]強天鵬.射線檢測[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