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顧月星
H型高血壓中醫(yī)證素的聚類研究
王杰 顧月星
目的研究H型高血壓的中醫(yī)證素分布特點,指導H型高血壓的臨床辯證。方法設計臨床資料調査表,采用Epidata及SPSS Statistics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同時結合中醫(yī)臨床專家意見,最終確定H型高血壓的中醫(yī)證素。結果病性證素:陰虛、陽亢、陽虛、火、痰、血瘀、氣虛;病位證素:肝、心、脾、腎。結論H型高血壓中醫(yī)病性證素:陰虛、陽亢、陽虛、火、痰、血瘀、氣虛;病位證素:肝、心、脾、腎。
H型高血壓;中醫(yī)證素;聚類分析
H型高血壓是指伴有HHcy即血漿Hcy≥10 μmol/L的原發(fā)性高血壓[1-3]。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辨證標準。本研究采用朱文鋒教授[4-6]的證素辨證思維,運用聚類分析的統(tǒng)計學方法,對120例H型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數(shù)據(jù)然后結合中醫(yī)臨床專家意見進行證素歸納,以作H型高血壓辨證規(guī)范之用。
1.1 病例來源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住鹽城市中醫(yī)院心內科病房的120例H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性87例,占72.5%,女性33例,占27.5%。
1.2 納入標準[7]
(1)符合上述H型高血壓病診斷標準的患者;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按JNC8的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8]、《中醫(yī)診斷學》[9]的診斷標準;(2)能明確描述自身癥狀并配合四診調查采集的患者;(3)年齡>18歲,≤85歲,知情同意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7]
(1)年齡大于85歲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3)有惡性腫瘤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4)合并有重要臟器病變及慢性疾病、傳染性疾病等未穩(wěn)定控制而影響四診信息采集者;(5)精神異常不配合者;(6)長期服用鎮(zhèn)痛類及精神類藥物治療者。
1.4 資料收集
設計問卷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研究。調查表資料錄入Epidata 3.1軟件系統(tǒng)。由Epidata 3.1軟件系統(tǒng)將數(shù)據(jù)導出為SPSS文件,以便下一步統(tǒng)計分析。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對四診信息出現(xiàn)頻率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法,剔除出現(xiàn)頻率小于5%的四診信息,中醫(yī)證素情況運用聚類分析法進行統(tǒng)計。
2.1 聚類分析
將四診信息數(shù)據(jù)標準轉換后,運用Ward's metheod最小方差法對65個四診信息進行聚類分析,設定聚類上限為15個,經(jīng)中醫(yī)臨床專家探討,聚15類臨床研究欠佳,聚8類最為適合。對每類所含四診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如下,如表1。
2.2 證素分析
結合中醫(yī)臨床分析各類的證候要素,如表2。無明顯證候要素及證型預示作用的在表中描述為“**”。
證素是通過對臨床四診信息的辨識,確定分為病性證素和病位證素,是構成證名的基本要素[6]。證素辯證有利于抓住辯證的關鍵,準確辨識病位和病性[4-6]。對于H型高血壓的中醫(yī)研究,國內眾學者大多參考《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8]2002版,分為肝火亢盛證、陰虛陽亢證、痰濕壅盛證、陰陽兩虛證,進行證型研究,較少進行證素研究。此次運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將相似的四診信息分在同一類中,以便證素分析,有效減少了人工分析誤差。此次研究顯示H型高血壓的病性證候要素有陰虛、陽亢、陽虛、火、痰、血瘀、氣虛;病位證候要素有肝、心、脾、腎。病性證候要素組合:陰虛+陽亢。病位要素組合:肝+腎。在臨床調查中,痰與血瘀亦是常見的組合,運用聚類分析沒有組合在一起,可能是由于痰和瘀的主要四診信息各自被聚到不同的類中。
由于本次研究收集的患者集中在鹽城地區(qū),樣本量亦小,故其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并進行多中心研究,方能更好地指導H型高血壓的中醫(yī)辨證。
表1 四診信息分類
表2 中醫(yī)證素分析
[1] 李建平,盧新政,霍勇,等. 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6,8(4):23-28.
[2] 張明璽,羅俊. H型高血壓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12,33(2):253-256.
[3] 王鳳,杜文婷,劉萍,等. H型高血壓發(fā)病機制及診療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7):906-908.
[4] 朱文鋒. 創(chuàng)立以證素辨證為核心的辨證新體系[J].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24(6):38-39.
[5] 朱文鋒. 證素辨證研究鉤玄[J]. 河南中醫(yī),2009,29(1):1-4.
[6] 朱文鋒,張華敏. “證素”的基本特征[J].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5,11(1):17-18.
[7] 王杰. H型高血壓的中醫(yī)證素證型研究[D]. 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6-7.
[8]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75.
[9] 鄧鐵濤,郭振球. 中醫(yī)診斷學[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1:106-124.
醫(yī)學論文中統(tǒng)計研究設計
應交代統(tǒng)計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分為前瞻性、 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 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應圍繞4個基本原則(重復、隨機、對照、均衡)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 響。
Study on TCM Syndrome Elements of H-hypertension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
WANG Jie GU Yuexi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Yanc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Yancheng Jiangsu 224001,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s in type H hypertension, and to guide the clinical syndrome of type H hypertension.MethodsThe design of clinical data survey, analysis of data using Epidata and SPSS software Statistic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clinical expert opinion, determination of TCM syndrome of type H hypertension.ResultsSyndrome factor: Yin deficiency, hyperactivity of Yang, Yang, fire, phlegm, blood stasis, Qi deficiency; syndrome factor: liver, heart, spleen and kidney.ConclusionH type hypertension TCM: Yin deficiency, hyperactivity of Yang, Yang, fire, phlegm, blood stasis. Syndrome of disease: liver, heart, spleen and kidney.
H-hypertension; syndrome factors; cluster analysis
R259
A
1674-9308(2017)03-017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3.097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鹽城市中醫(yī)院心內科,江蘇 鹽城224001
顧月星,E-mail:1377514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