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
德育工作往往是學校的重點,很多學科的教學也是緊緊圍繞著德育工作來進行開展的。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對于學校的德育滲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憑借空洞和乏味的理論熏陶是不夠的,要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合理的滲透,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滲透,使很多的德育資源白白的浪費掉。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在學校進行文化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能夠在幾年以后重復背誦從學校畢業(yè)的東西......學習文學的終極目標是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形成——道德,品質(zhì)和美?!币虼耍Z文教學應該是豐富心靈和靈魂的提升,可鍛鑄人的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為目標,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人品,促進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fā)展?!闭Z文教材,不論它是真、善、美,或為假、丑、惡,或高尚的品德,人格魅力的高貴的寫照,或者是對祖國河流和祖國的山川,建設(shè)社會主義變化的贊不絕口等,無一不是一種思想和情感的渲瀉,其間包含了豐富的思想道德內(nèi)容,這是語文學科在教學和教育中的獨特優(yōu)勢。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高尚品德和審美情趣的健康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道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
首先,詞句滲透分析。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中的一些句子,段落,這被稱為文章的“眼睛”——即“文眼”。有層次的分析關(guān)鍵詞,進行有效的引導點撥是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內(nèi)容的一種方法。比如,在進行教學《孔乙己》時,我們應抓住“笑”字,引導學生分析?!靶Α背霈F(xiàn)在文本中的頻率有十次以上,他經(jīng)常是大笑著,然后在笑聲中走去,尤其是第二次再次出現(xiàn)在酒店的時候,讓人感覺到這是多么可憐又可悲的人物。但文本用“微笑”給他做背景,可見人們受封建主義的毒害很深,在那個時代的人,人竟是這樣麻木。如此悲傷卻用笑來體現(xiàn),更見悲涼。所以,從文章的“文眼”開始挖掘出的社會根源,讓學生了解封建社會的弊端,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第二,朗讀滲透。
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通過感受文章語言來進行分析,但是朗讀會有更加深刻的體驗,因為閱讀是語音傳遞思想的載體和感受思想的直接通道?!拔锘笔沟脤W生接受起來更直接,甚至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朗讀中學生可以通過語氣,音調(diào)節(jié)奏,喜,怒,哀等表情同步朗讀,這樣可以很容易的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受到影響,有助于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再如《背影》,可以讓學生選擇感覺最生動的語段和最感人的話語,并進行欣賞交流。學生朗讀極為豐富,順勢教師啟發(fā):注意到了,學生的朗讀有高低變化,從溫和的語氣變?yōu)槌林?,有或快或慢的速度,然后請一位學生讀,其他同學聽,感受語調(diào)的高和低......再想想他為什么這樣讀出。最后,老師還安排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實際上是教師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和學生的感受同步運行,相互和諧共振激發(fā)的過程。讓學生與文中作者共同感受幸福和悲傷、愛與恨,因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討論滲透。
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爭奪討論,這樣的課堂形式總能帶領(lǐng)大家走向閱讀深處。例如,《愚公移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愚公移山的行為,學生就愚公的“智慧”和“愚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說,愚公家前的是兩座大山,工具簡單,人手少,搬山計劃可能就會被隨時打斷,”搬家是比較明智的選擇。還有學生認為,愚蠢的老頭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善于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也正是有這種精神的不斷鼓舞和激勵,才使得我們今天進入了全面建設(shè)的小康社會,對于這種精神必須大力提倡和積極發(fā)揚。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有時也可以暗示,但最終讓學生自我決定。豐富自己的經(jīng)驗,讓學生的想法和感受走得更高更深的方向發(fā)展。在這次討論中,學生明白了愚公的成功,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和堅強的毅力,也表明了要克服困難,我們必須下定決心,不懈奮斗的道理。語文課堂討論,使教學得到了升華,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而且還建立了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于學生學習和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幫助!
四,言行滲透。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加里寧說:“學生們處處模仿老師,老師的觀點,性格,生活,對各種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可能影響學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必須好好檢查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是被監(jiān)管最嚴格的,任何人在世界上還沒有這樣的監(jiān)督。”“正人必先正己”。如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生的自我意識大大提高,他們不是絕對服從教師,言聽計從,而是在教師的身上選取一些優(yōu)秀品質(zhì)來作為規(guī)范自己行為的準則。具體來說,教師的形象可以告訴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如何行動,如何對待人生,如何對待其他事物。教師通過教學向?qū)W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言傳”的過程中也體現(xiàn)教師的形象,以身作則,親自進行“身教”?!把孕小笔菍W生產(chǎn)生影響的直接方式,因此,教師應加強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品質(zhì),學生也就會從心里表現(xiàn)出尊重,愛,信任和欽佩,從而引發(fā)了巨大的力量,實現(xiàn)了道德教育的目標。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只有個性會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p>
當然,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是多元的,這就需要我們有意識地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崇高職責,把握時代的脈搏,深鉆材料,確定德育滲透突破,恰到好處的滲入。讓語文德育教學不是像油和水一樣自由狀態(tài),完全獨立的,而是非常和諧,難以分開的。使學生不僅學會通過語文教材可以得到知識的增加,而且在品德上都能得到很好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