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銳鋼
河南延建縣人民醫(yī)院外科 延津 453200
早期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治療硬膜外血腫的體會
郭銳鋼
河南延建縣人民醫(yī)院外科 延津 453200
目的 探討早期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治療硬膜外血腫的效果。方法 將90例硬膜外血腫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45例。觀察組行早期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對照組行開顱去骨瓣血腫清除術。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 2組患者一次性血腫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再出血率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早期出血量較小、尚未并發(fā)腦疝時,應用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與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硬膜外血腫,均有較好治療效果。但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且術后再出血率低。
硬膜外血腫;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
腦外傷并顱骨骨折時,由于骨折撕破了位于骨溝的硬腦膜動脈或靜脈竇,可引起硬膜外血腫[1]。當血腫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會引起顱內壓升高,治療不及時,可發(fā)生腦疝而危及患者生命。現(xiàn)選取2014-11—2016-01間在我院就診的90例硬膜外血腫患者,分別使用早期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與骨瓣開顱清除血腫術治療,并將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0例患者均經(jīng)腦部CT檢查確診為硬膜外血腫。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中線向健側移位>1 cm,血腫量大及合并腦疝等患者。隨機分為2組,各45例。觀察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25~54歲,平均38.1歲。對照組男31例,女14例;年齡21~49歲,平均36.9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骨瓣開顱清除血腫術:根據(jù)術前腦部CT檢查結果對顱內血腫進行定位,確定血腫的頭皮外投影。去除骨瓣清除血腫后,進行加壓包扎。觀察組實施早期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根據(jù)術前腦部CT檢查結果對顱內血腫進行定位,以血腫最厚的位置作為鉆孔位置。鉆孔后插入引流管,排出部分血腫后,注入尿激酶進行溶栓,將引流管固定。術后第5天,行CT檢查。待血腫消除后,再將引流管拔出。觀察2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一次性血腫清除率及術后再出血率。
2.1 2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注:aP<0.05
2.2 2組一次性血腫清除率、術后再出血率比較 2組患者的一次性血腫清除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后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一次性血腫清除率、術后再出血率對比[例數(shù)(%)]
硬膜外血腫主要是由于外力所導致的短暫的顱骨變形,使腦膜中動脈、中靜脈及板障靜脈或靜脈竇破裂、出血。血液聚集一定量后,會壓迫腦組織,形成腦疝。手術為主要的治療措施,目前應用較多的為早期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及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早期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可在局麻下進行,避免了全麻風險。同時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而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需在全麻下進行,手術時間長、術后恢復慢,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不僅影響手術治療效果,且患者痛苦大[2]。但由于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的降低顱內壓及止血效果不如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故宜在早期進行。當并發(fā)腦疝、血腫量較大及中線偏向健側1 cm以上時,仍需選擇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3]。本文2組方法均有良好的一次性血腫清除率,但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再出血率均低于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的患者,效果更為滿意。
[1] 楊春林,潘密.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術治療硬膜外血腫的臨床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20(23):157-158.
[2] 佟志峰.鉆孔引流治療急性硬膜外血腫的臨床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1,32(32):6 835-6 835.
[3] 曹亮輝,康良.急性硬膜外血腫的手術治療體會[J].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2013,13(4):339-340.
(收稿 2016-06-12)
R651.1+5
B
1077-8991(2017)02-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