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萍
G633.4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合作方式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在各學科中加強對同學合作學習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法之一,在形式上成為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明顯特征——它直接向“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發(fā)起攻擊。
一、解讀合作學習含義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于70年代率先興起于美國,并且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它的產(chǎn)生除了美國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
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研究和實踐,都驗證了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教學常規(guī)組織形式在提高學習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在嘗試采用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且無論什么課型都采用。但有調查發(fā)現(xiàn),并非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需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美術課堂中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較多,產(chǎn)生了許多誤區(qū),課堂實效不高。
二、正視合作學習誤區(qū)
誤區(qū)1、合作學習就能小組學習。
許多老師認為,只要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自然就會合作。因此在分組時也是“自由分組”居多,按身高、按座位等等沒有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因素等元素就分小組。由這個案例看來,“自由分組”最終的結果是聰明能干的同學一、兩個人做了一盞燈,而其他同學卻什么收獲都沒有。導致小組活動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
誤區(qū)2、合作學習就成“避風港”。
教師既不指導學生如何與小組中其他成員的交流,也不監(jiān)控學生在小組中的交往活動。導致學生參與程度明顯不均衡,個別學生發(fā)言頻頻,多數(shù)學生沉默不語,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顯然小組合作成了優(yōu)勢學生展示的舞臺,他們在討論和集體交流中無疑成了中心人物。久而久之,弱勢學生成了旁觀者,學習討論的積極性越來越低,最后小組合作再也不關他們的事了,并為一些學困生提供了玩耍的機會,做起了“甩手掌柜”。
誤區(qū)3、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
教師“一問即議”,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小組代表發(fā)言,最后教師統(tǒng)一大家的認識。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勢必使部分學困生,失去了對問題思考的權利,導致他們只有靜觀坐聽的份,成了思維敏捷的優(yōu)等生的陪襯,造成學生學習的兩極分化,使教師走入了“重討論,輕思考,重群體,輕個體”的誤區(qū),熱熱鬧鬧的小組合作學習,掩蓋了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在討論過后,是學生探索經(jīng)驗的蒼白和獨立意識的流失。以群體討論來掩蓋學生的獨立思考。
誤區(qū)4、合作學習就有小組成就
小組合作的成績評定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優(yōu)勢生付出努力獲得了成績,其他小組成員的勞動成果也成了他們的勞動成果,他們搭著這輛順風車取得了分數(shù)。
這樣一來,教師的評價體系變與小組活動實效完全脫節(jié)。
三、優(yōu)化合作學習策略
⒈確定合適的小組合作成員
合作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通常合作學習應采用異質分組的方式,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一組內(nèi)組成4——6人小組。教師應對分組方式做出具體指導,必要時可請班主任或者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分組,以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另外小組剛成立時,為更好的達成有效合作的目的。教師應花一定的時間使每個成員明確責任,學習合作技能。只有當學生都具備了這些素質和能力,分組學習才能產(chǎn)生實效。
⒉挑選適合的小組合作領導
小組長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這一點也不為過。組長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能夠分配學生任務,調控小組紀律。所以小組長的選擇和培訓十分重要。因此在確定小組成員的時候一定要為每一組都安排一個適當?shù)念I導人。
⒊選擇適當?shù)男〗M合作內(nèi)容
⑴集體性競爭性作業(yè)。通過合作學習,將個人之見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主體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協(xié)作意識,增強集體觀念和競爭欲望。如在教學蘇教版美術第7冊第16課《版面設計》一課時,教師先出示手抄報范作,學生分小組在自己組里拿到的手抄報范作上的找六大要素。小組間比一比,看看那個小組找得又快又準。每個成員積極投入,有的記錄,有的找,組內(nèi)秩序有條不紊,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⑵操作性作業(yè)。如遇到一人在美術課堂上無法完成的作業(yè),很有必要小組完成,根據(jù)作業(yè)量安排人數(shù),可以是兩人一組,也可以是4人、6人組。學生通過分工負責,能充分發(fā)揮合作的優(yōu)勢。同樣《版面設計》一課要想在一課時內(nèi)完成作業(yè),毫無疑問是要小組4——6人來一起合作完成的。這樣的合作,既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有利的。
4.實施恰當?shù)男〗M合作評價與獎勵
⑴評價要具有激勵性,多維化。
正面、激勵的評價有利于增強學習小組的凝聚力,再度合作的欲望,提高小組合作的學習效果。例執(zhí)教五年級《魚的紋樣》以“廣匯小學《鑒寶》欄目”評選出“最佳色彩獎”、“最佳造型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根據(jù)小組合作實況,評選出“最佳溝通獎”“配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集體智慧獎”等等。這樣,使小組合作學習更積極向上,使學生更樂于參與,可以激起部分學生再接再厲,可以燃起部分學生“奮發(fā)”的欲望。
⑵獎懲要既有公平性,多樣化。
在小組每一個成員都全身心投入活動的前提下,當小組中一個同學受到獎勵時,同組的同學也可分享這份榮譽。例如,一個同學獲得了一面小紅旗,小組也可獲得一面。小組學習任務完成出色,每個成員都可加分。反過來,活動中一個同學違反紀律沒有得到組員的幫助改正,那么會降低全組的成績。
實踐證明:合作學習確實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它對我們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面向全體學生,有利于因材施教,從而能真正實現(xiàn)每個學生的有效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因此,我們應不懈努力,走出誤區(qū),走進真正合作,優(yōu)化小組學習,提高美術課堂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曾琦.走出誤區(qū)、走進真正合作 基礎教育課程 2005
[2]任建鯤.提高小學美術課堂中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3]《美術(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校本研討問題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