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錦芬
摘要: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本文從“合理布置,針對性強”“靈活批改,方式多樣”“評語激勵,拓展興趣”等方面對如何增強小學語文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yè);批改;有效性
G623.2
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是小學語文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一項常規(guī)工作,是教師工作中備、教、改、輔、考的重要一環(huán)。怎樣更好地做好語文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工作,有效發(fā)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是一個值得每位語文教師深刻思考的重要課題。作為一名在教學一線工作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師,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就小學語文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布置,針對性強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作業(yè)是對上課內容的有效檢測與補充。那么該怎樣布置作業(yè)?布置多少?布置什么?則要語文教師多加思考與斟酌。根據多年的實際經驗,我認為,給學生布置作業(yè),關鍵不在于量有多大,而在于有多精,特別是要注重作業(yè)在內容上的針對性有多強。
比如,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授課內容主要側重于字詞的積累與運用,簡短場面的描述等。故而,若本周我主要授課內容是字詞書寫與文章內容的背誦,則會在作業(yè)的布置上適當加大漢字筆順,字音的聽寫力度以及對個別重點詞語的運用方面的內容。這這類作業(yè)的檢查形式也可多樣,可以讓在作業(yè)本上聽寫,也可在教師上課時點名讓學生上講臺在黑板上聽寫,也可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在同桌之間互相聽寫等,教師只需做好統(tǒng)籌、抽查工作即可。而對于詞義的檢測,我不主張讓學生死記硬背詞語的意思,我通常會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對詞義的理解,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給學生多造一些學生能夠理解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語文環(huán)境中感悟該詞語的意思,從而達到加深理解、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的目的。如此,不僅能達到了檢測教學效果的目的,也能讓學生把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靈活批改,方式多樣
作業(yè)布置好了,就到了批改的環(huán)節(jié)。如何通過對作業(yè)的批改達到對學生教學效果的檢測,并為接下來的教學整改提供有效依據?我以為,我們必須要在作業(yè)的批改方式上下功夫,嘗試采用靈活的方法,不斷提高作業(yè)批改的有效性。如果教師只是傳統(tǒng)地全批全改,只會把自己埋葬在作業(yè)堆中,無暇他顧。因為我們都知道小學一個班的學生數(shù)量比較多,作業(yè)種類也多。而語文教師通常是擔任兩個班,有時甚至是三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面對作業(yè)量,批改任務重卻又不能降低要求的現(xiàn)實情況,我們只能在批改的方式上追求多樣化與靈活性。為了達到有效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并讓學生能通過作業(yè)的批改結果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目的。根據我多年積累的經驗,以下幾種做法非常有效。
1.全批全改。主要是針對學生出錯較多的知識點,我一般會采用此種方法。比如古詩的默寫。在西藏,由于學生的漢語水平普遍較低。尤其是小學,大多數(shù)學生看似會背,但讀音讀不準,反復強調也無濟于事,也因此,造成古詩默寫時狀況百出。同音字,錯別字等不勝枚舉。因而,古詩默寫上我會全批全改,發(fā)現(xiàn)錯誤,自己會將錯別字改正,并認真規(guī)范地加以書寫,讓學生一目了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第一時間加以牢記。
2.學生互相改,教師點評。對于作文,我通常都會讓學生先交叉改,發(fā)現(xiàn)對方的問題(如錯別字,病句等)并改正,引以為戒,之后要求寫上自己的評語。之后在同學批改的基礎上,自己改自己的作文。最后,教師收集作文再統(tǒng)一批閱。此法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而且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有長足的發(fā)展。
3.教師點名改。對于個別知識點掌握不好的部分學生,我會通過作業(yè)加強其鞏固力度。作業(yè)做完,通常會點名讓這幾位同學改作業(yè)。然后讓學生將自己批改的作業(yè)交老師驗收。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該知識點,還可以讓老師發(fā)現(xiàn)該生是否有耐性、是否細心等學生問題。
三、評語激勵,拓展興趣
對于批改的作業(yè),我一般都會寫上適當?shù)脑u語。評語可長可短,根據作業(yè)完成情況或根據最近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等為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感受到老師對其的關注與關愛。從而讓學生喜歡老師,達到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目的。
記得,我有一年擔任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共80多名學生里,扎西同學語文基礎差,在上一年級時,每次考試都是兩個班里墊底的。升入二年級后,我接手該班級,對于扎西同學,我沒有批評,而是在課余多與他用漢語交流。同時,在班里讓漢語水平好的同學多找他玩。作業(yè)批改上我每次都會寫一些激勵的話語,或寫一些針對他最近思想動態(tài)的話語。就這樣,扎西的漢語口語水平提高了,認識的漢字多了,能聽懂大部分漢話了,能用漢與人溝通交流了。不僅如此,他打心底喜歡學上語文課了,自己也不再被同學另類“矚目”了。
其實,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教師,日常教學工作很繁瑣,很累人,但只要我們多思考、多交流、多總結、多嘗試,就一定能將自己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用對方法,自己輕松了,教學成績不降反升;找準突破口,變難為易,學生有自信,就有興趣學好語文了。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童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3]張行濤:新世紀教師素養(yǎng),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4]張靖:《分層教學,異質合作》[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5]朱永新:走進最理想的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7年。
[6]中華人民共和過教育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