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語作為各行業(yè)對外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對以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能力為目標高職院校學生越來越重要。作為必修課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組織水平直接決定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本文針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普遍問題,提出了適合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旨在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捉進英語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
關鍵字:高職;英語;課堂教學
H319
高職院校是以培養(yǎng)技術性人才為目標,也就是要培養(yǎng)既有大學知識,又有一定專業(yè)技術和能力的人。英語作為各行業(yè)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一直以來被高校列為必修課。由于學生學習水平,英語基礎,未來用途等因素,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不能簡單照搬本科或普通??茖W校的教學方法。
十多年來, 高職教育蓬勃發(fā)展,眾多高職教育工作者總結了大量的經驗,編寫了許多適合高職學生水平和未來發(fā)展的教材。高職高專教材的編寫符合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及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然而,優(yōu)秀的教材能夠充分發(fā)揮其作用的根本在于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精髓的把握和利用。
一、高職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困惑
1. 英語基礎較差,參差不齊
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而且問題多樣化,多層次化。在單詞量方面,有的學生單詞量在兩千左右,而有些學生不到一千。在聽力方面,有些學生能夠根據提示聽懂較長獨白,而有些學生連課堂基本用語都不能理解。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如果簡單地跟隨教材講解,很可能產生整體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
2. 學生學習積極性低
高職院校中除英語類專業(yè),其他專業(yè)學生普遍對英語的興趣不大,甚至有些學生在選專業(yè)時特別規(guī)避對英語要求高的專業(yè)。這主要是兩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之前所提到的學習基礎差,在中小學的學習中,英語學習并未給這些學生帶來成就感使他們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在高職院校的學習時間大多只有兩到三年,且最后一年多以實習為主。學生認為入校學習的目標是掌握某一工作技能,由于忽視英語在未來工作中可能發(fā)揮的作用而缺乏學習的動力。
3. 學習方法陳舊,效果不佳
在中小學的應試教育壓力下,大多數學生習慣于傳統(tǒng)的背單詞,語法,題海戰(zhàn)術來學習英語。這種方法對于要參加特定英語考試前進行集訓的效果較好,但并不能真正使學生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在工作中的實用性低無法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對于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1. 鼓勵有效的小組活動,促進各層次學生共同學習
在任務型教學中較常見小組討論等合作活動,旨在增強學習者的參與性。而對高職英語課堂來說,教師提出要求,學生進行自愿分組的方式幾乎是不能完成任務活動的。
一方面,對于學習興趣不高的高職學生來說,分組多半是找和自己熟悉的同學坐在一起,常常會把一次討論活動演變成聊天活動。因此,在高職英語課堂上,從分組開始就應是教師主導進行的。教師應對分組提出具體的要求,每個小組應由不同學類型和層次的學生組成,如每組成員需要包括善于口頭表達的,善于書面整理的,善于利用各類輔助資源的學生。使學生在小組中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強項,另一方面可以在合作中學習其他人的優(yōu)點。
另一方面,少數英語水平稍強的學生可能會成為被依賴的對象,出現一組當中只有一人埋頭苦干,其他人默默無聞的情況,把分組討論的時間變成鴉雀無聲的時間。為避免這種情況,要求課堂組織更嚴謹,要求更細致。如各組成員應在任務開始前進行細致分工,制訂完整的任務計劃,全組成員對每個成員完成各自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該評價也應納入最終結果演示當中,作為小組成績評定的一項。教學者不能只是個聆聽者,等待學生的最終展示,也需要參與到各組的討論等活動中,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帶入到課堂學習中。
2. 加分制度替代懲罰制度,提高學習成就感
學生學習英語中的負能量會在學生中快速傳播,成為教學中的不安定因素,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到達預期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既要表揚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也要鼓勵努力但一時進步不大的學生。對于英語基礎好的同學,許多作業(yè)練習可以完成得較好,對于每一個完成優(yōu)秀的任務都給予加分鼓勵,他們自然積極性更高。對于基礎較差,容易放棄的學生則可以給予展示加分獎勵,即只要通過認真思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同樣可以得到相應的加分。在努力得到肯定的情況下,學生會更愿意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并展示自己,使成就感和自信心都得到提升,學習效果更好,最終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 課堂過程考核替代單一期末試卷考核
目前,各個院校都在進行考試考核方法改革,這是因為傳統(tǒng)的單一期末試卷考核方式既無法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無法全面考核學生的真實水平。與專業(yè)課不同,對于英語教學而言,能夠帶學生外出實踐的機會很少,教師只有注重課堂同步過程考核,才會發(fā)揮考試的作用。
強調課堂同步考核并不是簡單地增加平時成績比例,減少期末試卷比例。而是將單一的筆試試卷測評變?yōu)槎鄻踊摹捌綍r成績+階段性過程測試+期末測試”的模式。上述提到的鼓勵加分可以較好地運用于平時成績考核中,作為課堂表現計入最終成績中。過程測試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能力及階段內所學知識水平,以口語表達為主,書面考核為輔??谡Z表達可以是個人演講,兩人對話,也可以是小組任務討論結果展示。書面考核主要針對翻譯及實用寫作。在多樣化的考核中,學生可以改變平時不聽講,期末學一周的狀況,以更集中的精神狀態(tài)面對每個階段的學習。
三、結論
由于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英語教學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模式。教學應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使學生通過有效的課堂學習,切實地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張利,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英語廣場.2016年第4期
[2]李仕敏, 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探析.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 2015年第8期
[3]陳嘉恩, 高職公共英語課堂生命化教學的缺失與構建.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 2015年第1期
作者簡介:
譚燕(1978—), 女,湖南茶陵人,湖南科技職業(yè)學院講師,湖南大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