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大多受到了嚴重影響。家長、學校為了追求文化課的高分而忽視了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的發(fā)展。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自2013年起各地方陸續(xù)開展了高中體育教育改革,而“體育進高考”的討論也一直熱度不減。
關注背后的焦慮
如今,體育的地位越來越高。繼中考中體育成為考試加分的重點科目后,又走進了高中校門,成為高中生學業(yè)水平測試的一項,而且體育在大學校園也占領了高地——大學生必須在體育測評項目上達標后才能順利畢業(yè)。
即使如此,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zhì)仍然很令人擔憂。不久前,在上海某知名高中進行了一次國家學生體質(zhì)測試抽測,參加抽測的60名高一男生有一多半的學生連一個引體向上都做不了。按照完成7個引體向上及格的標準,該項測試中大約三分之二的學生不及格,得零分的學生比比皆是。但更讓我們震驚的是,參加測試的很多學生連努力去完成一個引體向上的欲望都沒有,表現(xiàn)出的是對體質(zhì)測試和體育成績極不在意的態(tài)度。我們還常常聽到這樣的新聞“在高中,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長跑測試之后,就有一大批學生頭暈、嘔吐,甚至暈倒”,“一個高中畢業(yè)班,九成以上的學生近視”、“一些青少年身上出現(xiàn)了未老先衰的跡象”……青少年這樣的身體素質(zhì),怎能不令人擔憂呢?
用考試“以毒攻毒”
初中、高中不斷把體育考試提上日程,目的就是要通過體育考試,提醒學校、家長以及社會各界重視學生的體育運動和身體素質(zhì),督促學生加強體育鍛煉。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院長毛振明直言,“因為體育在學校教育中始終擺在不正確的位置上。學生體質(zhì)已經(jīng)差到如此地步,有人對此很關注、很擔憂、很著急,但還有很多人對此一點也不著急,他們關注的只是學生的分數(shù)、能上什么樣的學校。”事實正是如此,如果不是體育作為中考項目的導向機制,以為家長、學校能自覺支持學生參加體育運動,那實在是有點理想化了!在許多人看來,體育不僅應作為中考項目,還應作為高考項目。諸多知名教育界專家對此持支持的態(tài)度,“只有體育進了高考,廣大家長和學校才能真正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和身體素質(zhì)。”
高考是個指揮棒,有關發(fā)展學校體育的文件再多,只要高考不考體育,很多學校、老師和家長就不會買體育的賬,重視體育只是口頭上說說。如今,體育考試以學業(yè)水平測試的形式進入高中,實際上是敲開了高中生體育課的門,相信這種“以毒攻毒”的做法會引起學生、老師、家長對體育的重視。
體育考試力度加大勢在必行
從2016年起,北京市普通高中把足球考試納入學業(yè)水平測試范圍,學生參與球競賽和活動的情況將被計入檔案,納入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體系。
足球這次在高中的轉(zhuǎn)正,也是體育考試在高中階段加大比重的開始。足球進入高中校園后,體育考試在高中的壓力無論是對考生、家長還是對學校都加大了??梢灶A見的是,學生練習的體育項目會比以前更多,花在體育運動上的時間會更多,學校、家長對學生的身體鍛煉情況也會更加關注。隨著體育考試制度的改革實踐,無論在考試難度和考試項目上都有加大和拓寬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體育在高中校園的地位。
但依賴于成為考試項目使學校體育提升地位,只能是權宜之計。要真正實現(xiàn)體育對于學生的意義,重點在體育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做到“學生樂學”,才能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