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福生
摘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來看,從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來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重要的、亟待解決的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絕不是個別教師在某個學科在較短時間內所能完成的。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廣大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研究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學管理策略,尋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和學習內容的安排以及學習方法的指導。
關鍵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88
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主要內容大致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關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要從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有:1. 預習的習慣。學生進行預習,可以有三種層次:第一種是課前看一看(或翻一翻)課本;第二種是看課本解決生字詞(語文、外語)、做做練習(數(shù)、理、化);第三種是查找資料作深入研究。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達到前兩個層次,少數(shù)學生能達到第三個層次。學生達到何種層次,與教師堅持要求、督促檢查有關。不同學科、不同章節(jié)應該有不同層次的預習要求。2. 復習的習慣。學生進行復習,可以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先復習,后做作業(yè);第二種是先做作業(yè),有時間再復習;第三種是安排時間復習。注意整理歸納,形成知識結構。多數(shù)學生應達到第一種要求,隨著學習深入,應對學生提出第二、第三種要求。教師布置假期作業(yè),應要求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使其系統(tǒng)化、結構化。不同的復習階段應有不同的復習要求。3. 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學生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自己能查詞典解決。長期堅持,就能養(yǎng)成使用詞典的習慣。
二、關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指導學習方法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即會閱讀、會思考、會檢索、會調控。1. 會閱讀。閱讀是學習的基礎。閱讀時,眼睛首先從書本或屏幕上感知文字或圖像的信息。然后,大腦進行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等思維活動從中提取、處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郭慧智老師認為:“現(xiàn)代教學論發(fā)展的趨勢就是,把教學的重點從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轉移到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教學,實質上是教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的基礎是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會思考。思考是學習的核心。閱讀后遇到問題就要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的獨立思考的過程。一個學生學習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思想能力的高低。教師要通過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教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學會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認識事物的方法;能透過現(xiàn)象抓住實質進行分類比較的方法;能一分為二又能合二為一,進行發(fā)散和收斂的方法……要通過不同的課型、題型,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思維品質。3. 會檢索。檢索是學習的手段。在信息時代學會定向檢索是現(xiàn)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學習手段。教師要有計劃地在每學期都要擬定一些課題,讓學生自己到圖書館去查找資料、選擇資料。從紛繁的知識素材中提煉出有用信息,學會自己解決問題。4. 會調控。調控是學習的保證。穩(wěn)定的情緒與平和的心態(tài),對學習是有利的。在自學過程中,有時會嘗到成功的喜悅,有時也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就要求學生能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要避免狂妄和消沉,能自己教育自己,不斷進取,爭做強者。
三、關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
1. 問題推進式。課堂教學是在教師不斷地提出問題,學生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對于學生來說,解決問題所用的知識是已經(jīng)學過的,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揮最大的潛能,教師只是相機給予適當?shù)狞c撥,這樣做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推進式的教學基礎是知識建構理論。新知識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它們之間有內在聯(lián)系可以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問題推進式的教學結構是: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2. 啟發(fā)討論式。這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間和學生間相互研討為主的一種教學法。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發(fā)揮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條件,能較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fā)討論式教學,兼容其他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討論式。以教師為主導的討論式: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導討論——歸納總結。這種方式較適合理科概念和規(guī)律的教學,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進程。以學生自學和交流為主的討論式:布置課題、提出要求——學生自學、檢索閱讀——小組討論、組間交流——教師評價、課題總結。這種方式較適合文科內容的教學,易于發(fā)揮求異思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3. 實踐探究式。在教學中把社會調查、實驗操作作為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器材,使學生有動手實踐的機會,進行觀察測量、分析研究。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fā)興趣、展開思維,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
四、關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管理策略
1. 學校的教學管理。校方在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的聯(lián)席會議和全體教師會上多次宣傳學校的主張:培養(yǎng)“三兼優(yōu)一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必須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學校提出把“第八節(jié)課還給學生”的要求,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讓學生自主選擇并記學分;學校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控制雙休日、寒暑假的集體補課;嚴格控制課外練習次數(shù),控制作業(yè)量,調整作業(yè)內容。學校要求教師把學法指導滲透在日常教學中,成立了學法指導研究,開設學法指導講座。學校組織自主學習的研究,組織全校教師聽課交流,使自主學習研究深入開展。2. 年級組管理。年級組長組織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年級和班級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要相互配合。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幫助學生制訂發(fā)展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要作為教學目標貫穿在日常教學中。各科教師要提出本學科自主學習的具體要求,并經(jīng)常督促檢查;年級組要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與模仿的對象。對做得好的要大力表彰,對做得差的要耐心幫助。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子縣教師進修學校 04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