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威
(山西省三門峽庫區(qū)管理局 山西運城 044000)
黃河潼關至三門峽大壩段河道有效治理的策略研究
陳 威
(山西省三門峽庫區(qū)管理局 山西運城 044000)
以黃河潼三段河道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其現(xiàn)狀進行系統(tǒng)化的分析,以此為基礎,全面提出科學化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探索新模式、完善規(guī)章制度、提高管理質量、完善水法規(guī)體系、增強水法律意識、加強水行政執(zhí)法等,進一步規(guī)范了黃河潼三段河道治理行為,保障了黃河庫區(qū)居民生活質量,確保河道健康發(fā)展、人民財產不受損失。
黃河潼三段;河道;治理;依法治水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黃河灘區(qū)內人類的各種活動越發(fā)頻繁,在此背景下,人們對黃河防洪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河道內建設項目日益劇增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大了河道管理的難度。為優(yōu)化黃河河道管理,有效發(fā)揮黃河職能,降低人水之間的矛盾,在保證黃河防洪安全的基礎上,推進河道內建設項目的有序進行,提高河道管理水平,為進一步推動灘區(qū)內經濟發(fā)展夯實堅實的基礎,以全面實現(xiàn)防洪安全與經濟增長。按照目前我國政府對黃河治理提出的新要求,為保障居民財產安全、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以潼三段為例,提出有效治理黃河河道的策略。
三門峽水利樞紐是黃河干流上興建的第一座兼顧防洪(包括防凌)、灌溉、發(fā)電和供水的綜合性大型水利樞紐,控制流域面積68.6萬km2,占黃河流域面積的91.5%,并分別控制黃河總來水量、來沙量的89%和98%。該工程于1957年4月動工興建,1960年9月開始蓄水運用。庫區(qū)范圍包括黃河龍門、渭河華縣、汾河河津和北洛河狀頭四個水文站至大壩區(qū)間的干支流。
三門峽水庫位于陜西、山西和河南三省交界處,庫區(qū)分布在中條山和秦嶺之間的山間盆地。潼關將庫區(qū)分為兩個部分,潼關以上庫區(qū)黃河河谷較寬,且有遼闊的渭河平原,約占總庫容的70%;潼關以下河谷變窄,至三門峽壩址庫段,兩岸山巖夾峙坡高溝深,地勢陡峻,整個庫區(qū)呈“小頸大肚子”形態(tài)。潼關至三門峽大壩(簡稱潼三段)河道長113.5 km,河谷寬1~6 km,兩岸為黃土臺塬,岸頂一般高出河床20~60 m,河道上寬下窄。
潼三段位于陜、晉、豫三省交界處,左岸有山西省芮城縣和平陸縣,右岸有陜西省潼關縣和河南省靈寶市、陜縣、湖濱區(qū)。根據(jù)三門峽水庫非汛期不超過318m運用的控制條件,庫區(qū)可分為自然河道段、過渡段和庫區(qū)段。黃淤41斷面-黃淤30斷面,為自然河道段,當非汛期最高控制水位318 m,回水末端在黃淤30斷面附近;黃淤30斷面-黃淤22斷面為過渡段,也是回水變動段,根據(jù)2002—2010年三年非汛期的蓄水位分析,蓄水位的變幅在黃淤30斷面-黃淤22斷面之間,為水庫的過渡段,該河段非汛期形成淤積三角洲,三角洲頂點在25斷面附近;汛期降低庫水位,該河段發(fā)生沖刷;黃淤22斷面-大壩為水庫段,根據(jù)史家灘2002—2005年非汛期實測逐日水位統(tǒng)計,非汛期的最低庫水位為311 m左右,其回水末端在黃淤22斷面附近。
為保障庫區(qū)人民有一個較安定的生產和生活環(huán)境,山西省芮城縣自1971年開始率先修建護岸工程,1975年潼三段治理列入國家基建計劃,由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負責組織河南、山西、陜西三省實施。由于投資所限,建設的工程較少,作用有限,治理進度十分緩慢。為進一步加快潼三段治理步伐,黃委設計院于1998年4月編報了《黃河三門峽庫區(qū)(潼三段)近期治理可行性研究報告》(以下簡稱《98可研》),并通過水利部審查。從此開始對潼三河段進行系統(tǒng)治理。
近年來潼三河段外部條件發(fā)生了一些變化: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庫投入運用,三門峽水庫承擔的防洪、防凌任務有所減輕;為控制潼關高程、減少庫區(qū)淤積,三門峽水庫降低水位運用;上游來水來沙減少,使工程數(shù)量少、適應能力差的矛盾日漸突出。因此,潼三河段目前仍存在著以下突出問題:上段缺乏迎送流工程,不能很好地起到控導河勢的作用,隨水沙條件變化,河勢游蕩多變,上提下挫,坐灣淘刷,隨時都有塌村、塌地、塌站的可能;潼三河段中下段護岸工程少,保護范圍有限,塌岸仍在繼續(xù)發(fā)展。此外,部分工程標準低,工程質量差、結構型式不合理,因近幾年河勢發(fā)生變化,主流頂沖工程下部,嚴重威脅著工程的安全。
為發(fā)揮和鞏固已建治理工程的效果,提高該河段整體抗洪能力,保障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改善機電灌站的取水條件,對潼三河段進一步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我國涉水利益發(fā)生了本質性的變化。針對黃河河道治理問題,應充分結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積極探索出適應黃河河道治理的新模式。新的發(fā)展模式,不僅要建立在河道健康發(fā)展的基礎上,同時也要滿足整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基本要求,達到穩(wěn)定推進灘區(qū)內經濟發(fā)展的目的,有效降低人水之間的矛盾,滿足防洪、行洪與民生安全等要求。
采用先進的科學手段,對現(xiàn)行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做進一步的完善,建立健全技術審查審批制度。在不斷優(yōu)化責任追究制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分級負責制,為遏制河道內建設項目出現(xiàn)各種違章現(xiàn)象,應從體制上做出進一步的完善,建議建立技術審查專家制度。從近年來的管理成效來看,在遏制河道內非法采砂、灘區(qū)內亂建磚廠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由于該做法能起到一定的管理效應,所以,建議繼續(xù)推廣。
不斷開展黃河潼三段的岸線規(guī)劃工作,為進一步提高本段黃河管理夯實堅實的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潼三段河道內不僅增加了護岸工程,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灘涂的開放項目。面對這種趨勢,如果缺乏全面的岸線規(guī)劃與論證,那么勢必會對整個項目的繼續(xù)建設與管理帶來巨大的困難。在黃河河道資源的開放過程中,依然存在多個部門,如水利、城建、環(huán)保等之間的交叉管理問題。所以,加強黃河岸線建設項目的規(guī)劃工作已成一種必然趨勢,也是提高黃河治理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進一步實現(xiàn)黃河科學管理的法律基礎。
為進一步提高潼三段河道的有效管理,需根據(jù)本段河道實情,建立相應的法規(guī)制度體系?,F(xiàn)階段,在黃河潼三段河道管理的過程中,我國依據(jù)的法律條文主要有《水土保持法》、《水法》與《防洪法》等,隨著黃河河道治理、管理方式的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以《河道管理條例》等為基礎的水法體制,但截至目前,水法規(guī)體系依然在進一步的完善與優(yōu)化當中,相關實施細則與配套條例并不完善。各法律法規(guī)之間由于存在交叉、重疊等問題,相互之間失去了必然的聯(lián)系。由于黃河自身的特殊性,它與其它領域并不相同,這從某種程度上進一步加劇了黃河河道治理、管理的難度與復雜性。基于以上情況,除了要進一步加大有關防止水土流失、防洪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同時也要加大河道分區(qū)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并積極推行《黃河治理與管理條例》等。相關部門應充分結合黃河河道治理的實際情況,加強河道建設等管理力度,進一步提高黃河河道建設管理水平。
水利與人民的切身利益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依法治水,除了要加強政府的行政職能,同時也要提高全社會的水法律意識,以全面推進水利事業(yè)的快速、健康發(fā)展。所以,應充分結合黃河河道的具體情況,積極探索能全面提升全社會自覺守法的方式,提高水法的宣傳力度,大力推進水法教育,不斷提高居民的水環(huán)境保護與憂患意識,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識,使其能自覺、主動地維護黃河河道。應采取多種渠道如報刊、廣播等,加強對水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充分發(fā)揮這些宣傳方式的作用。
在河湖管理的相關條例中,我國做出了相關規(guī)定,即在河湖管理領域內,嚴禁繼續(xù)投建其它項目,達到河湖不被侵占的管理目標。遏制、查處河道內非法建筑、河湖傾倒垃圾、亂采亂挖等各類違法行為,保證河道正常運行。而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要嚴格執(zhí)行水行政執(zhí)法。不斷探索繼續(xù)提升水行政執(zhí)法的新渠道,建立一支既有保障能力且職責明確的團隊,有效實施水行政法,不斷規(guī)范執(zhí)法行為,提高執(zhí)法水平,切實執(zhí)行水利事業(yè)良好的發(fā)展秩序,為水法的全面推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由于潼三段河道有其自己的發(fā)展特點,且目前正處于一個社會經濟不斷變化的復雜環(huán)境中,進一步加大了治理難度,這勢必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任務。為進一步實現(xiàn)對潼三段河道的有效管理,還需不斷探索新的治理模式與渠道,提高治理水平,確保河道健康發(fā)展、人民財產不受損失等。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Yellow River Channel from Tongguan to Sanmenxia Dam
CHEN Wei
Taking the Yellow River reach from Tongguan to Sanmenxia Dam as a research object.Firstly,the paper conducts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reach's present situ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all-sidedly puts forward scientific regulation measures mainly including probing new pattern,improv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raising management quality,perfecting water law system,strengthening water law awareness,enhancing water administration enforcement,etc.Thereby,the behavior to regulate the Yellow River reach from Tongguan to Sanmenxia Dam can be further standardized;the resident's life quality in the reservoir zone can be ensured;the health development of the river channel can be safeguarded and the people's properth can not suffered loss.
the Yellow River reach from Tongguan to Sanmenxia Dam;river channel;regulation;administrating water conservacy according to laws
TV85
B
2017-04-05
2017-04-08
陳 威(1990-),男,2012年畢業(yè)于太原理工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助理工程師。
1006-8139(2017)03-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