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鵬 董風齊
(武城縣水務局,山東 武城 253300)
全方位深度改革 大力度激發(fā)活力
——武城縣農田水利改革創(chuàng)新工作經驗總結
董大鵬 董風齊
(武城縣水務局,山東 武城 253300)
2014年12月,武城縣被確立為國家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chuàng)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是山東省6個國家級試點縣之一。武城縣通過兩年多的試點實踐,探索出了符合武城實際、具有武城特色的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模式,并于2016年4月在山東省農田水利改革現(xiàn)場會上做典型發(fā)言,與山東省30個改革試點縣做經驗交流。本文詳細介紹了改革創(chuàng)新的主要做法。
武城縣;農村水利;改革創(chuàng)新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完善農田水利建設管護機制,一直是近幾年農村水利工作的重點和難點,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提出,“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chuàng)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落實小型水利工程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加大投入力度,規(guī)范建設標準,探索監(jiān)管維護機制”,將工程的運行管護提到非常重要的高度。2014年12月武城縣被確立為國家級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chuàng)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武城縣以此為契機,全方位深度改革,大力度激發(fā)活力,探索出了符合武城實際,具有武城特色的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模式。
武城縣隸屬山東省德州市,隔京杭運河與河北省相望?,F(xiàn)轄7鎮(zhèn)1街1個省級開發(fā)區(qū),面積748km2,人口40萬,耕地總面積74.36萬畝。武城縣屬海河流域衛(wèi)運河系,西北兩面有衛(wèi)運河、四女寺減河,中間六五河貫穿全縣,舊城河、六六河等支流交錯,互相連接,形成了“五縱四橫”的灌排骨干水利系統(tǒng)。武城縣現(xiàn)有頭屯、呂洼、辛王莊三大灌區(qū),輻射灌溉面積38.66萬畝,全部實現(xiàn)了節(jié)水灌溉現(xiàn)代化。三大灌區(qū)現(xiàn)有水利管護人員159人,其中河道維護人員61人,公司管理人員18人,維修服務隊3支共21人。全縣已建成小農水泵站59座,在建14座,擬建15座。今年以來,武城縣農田水利灌溉公司灌溉服務中心累計澆灌農田及經濟作物35萬畝,受益群眾7萬戶,公司實現(xiàn)效益160萬元,農民協(xié)會(泵站站長)實現(xiàn)人均收益1.2萬元。小農水已成為灌區(qū)農民及用水大戶的貼心工程。
按照山東省水利廳的決策部署,武城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武城縣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chuàng)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不斷創(chuàng)新投融資機制,完善產權制度和監(jiān)管體制,積極推進農田水利改革, 2014和2015年完成投資1200萬元,2016年完成投資160萬元,極大促進了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管理和維護。特別是2015年6月18日山東省改革試點現(xiàn)場會以來,武城縣在省、市水利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全方位深度改革,大力度激發(fā)活力,以市場為導向,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以政府監(jiān)管、公司運營、協(xié)會管護、市場推進為抓手,以服務群眾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建立了長效運行管護機制,實現(xiàn)了水利項目的長久使用。
2.1 深化產權制度改革
2015年7月13日,武城縣農田灌溉產權制度改革儀式正式啟動,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各鎮(zhèn)街書記鎮(zhèn)長、水利站長、泵站站長(協(xié)會會長)及用水戶代表271人共同舉手表決通過了《關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確權登記頒證的指導意見(試行)》,儀式現(xiàn)場頒發(fā)了59座泵站的產權證和使用權證,灌溉公司與各鎮(zhèn)村推薦的59名編號用水協(xié)會(泵站站長)簽訂了管護協(xié)議書,完成了產權移交,明晰了水利工程所有權屬,在放活經營權、保障收益權、促進農田水利設施良性運行與有效管護工作上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2.2 推進管護機制創(chuàng)新
武城縣第16號泵站(李家戶鎮(zhèn)辛莊站)覆蓋2個村3158畝地,用水戶1129戶,該站有站長一名,水管員兩名,去年灌溉農田7325畝次,年實現(xiàn)利潤48345元,而且在整個水利泵站運行過程中管網、出水口等無一損壞。這與在2015年采取新的管理模式是分不開的。在此過程中,在市水利局的指導下,成立了農田灌溉公司,全面管理灌溉事項,并進行市場化運作、企業(yè)化管理,公司與各泵站站長簽訂管護協(xié)議,站長負責泵站日常管護、維護、養(yǎng)護,承擔泵站管網及各類閘閥、出水栓的管護維修。理清了各自的職責,充分調動了泵站站長(協(xié)會會長)的管護積極性,讓泵站站長真正把水利設施當作自己的“責任田”,并提高用水戶自發(fā)參與管理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使以前經常遭到破壞的支管網、閘閥、出水栓等,得到了有效管護。自從新的管護制度實施以來,各類閘閥、支管網、出水栓的損壞率減少了90%以上。武城縣始終堅持“先建機制、再建工程”的原則,印發(fā)了《武城縣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暫行辦法和武城縣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績效考評辦法(試行)》。在此基礎上,2015年8月,武城縣水務局研究制定了《武城縣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理細則》,明確了財政資金投入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模式、管理職責、管理辦法,建立了“政府監(jiān)督、部門監(jiān)管、公司運營、站長管護、分層逐級負責”的運行管護機制。從當前運行的情況看,倒逼的考核措施,逼出了協(xié)會和用水戶的積極性,全縣水利管護平穩(wěn)高效,健康良好。
2.3 激活民間資本參與項目建設的熱情
為解決“誰來投”“怎么投”的問題,縣政府印發(fā)了《關于改革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實施方式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專業(yè)化公司、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等新型主體可作為“項目法人”實施農田水利項目,鼓勵社會資本以“PPP”方式投資修建農田水利設施。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甲馬營鎮(zhèn)西堤口村緊鄰京杭大運河,東岸灘地澆灌多年來散而無序,受小農水的啟發(fā),該村結合實際,經過積極引導,其中有4個大戶投資70萬元,鋪設灌溉管道約6000m,建成項目由投資人運營,實現(xiàn)了千畝耕地的灌溉管道全覆蓋。灌溉時間由15天縮短到7天,灌溉費用低、速度快、操作方便,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認可。
2.4 突出政府在發(fā)展中的監(jiān)督引導作用
2015 年9月,武城縣水務局成立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考核辦公室,與縣改革創(chuàng)新考核辦相協(xié)調,考核鎮(zhèn)級政府在水利設施運行管護改革中的幫扶措施,考核村級兩委在管護中的協(xié)調配合,考核農田水利灌溉公司在工作中的管理水平,同時考核用水農戶的滿意度。如在四女寺鎮(zhèn)臥虎莊村泵站站長推薦選拔過程中,充分尊重群眾意見,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投票推薦,對推薦人選進行張榜公示,考核辦全程進行監(jiān)督,從該站半年來的運行情況看,泵站管理有序,灌溉及時,群眾對自己推薦的管理人員信任、口服心服。通過這種模式,充分調動了鎮(zhèn)村兩級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管理的積極性。
2.5 提升基層水利服務能力
由于歷史原因,水利站建設經過20世紀一段時間的快速發(fā)展后,始終處于低潮階段,武城縣同樣面臨機構人員不健全和設備老化的局面。自2015年山東省農田水利改革試點現(xiàn)場會以來,武城縣加快推進鄉(xiāng)鎮(zhèn)水利站能力建設,2015年底全部恢復建立了鄉(xiāng)鎮(zhèn)水利站,并由鄉(xiāng)鎮(zhèn)主要負責人親自分管,配備專職人員45人,水利服務專用車9輛。重點扶持的四女寺鎮(zhèn)水利站,去年以來投資300萬元,完善辦公設施,購置辦公設備,邀請省市水利專家對水利站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基層水利服務能力,達到了人員專業(yè)化、辦公信息化、裝備現(xiàn)代化、服務規(guī)范化、運行長效化的效果。
雖然兩年多來對農田水利設施改革創(chuàng)新進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工作中也面臨一些問題,工作的進展與省廳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武城縣將全面貫徹全省農田水利改革現(xiàn)場會議精神,積極學習其他縣市先進經驗,繼續(xù)探索完善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機制,努力走出一條利長遠、惠民生的農田水利建管新道路,為農業(yè)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水利支撐。
Comprehensive in-depth reform and vigorous stimulation of vitality——Summary of innovation work experience of farmland irrigation reform in Wucheng County
DONG Dapeng, DONG Fengqi
(Wucheng County Water Bureau, Wucheng 253300, China)
Wucheng County was established as a pilot county for national farmland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y ownership system reform and innov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protection mechanism in December 2014. It is one of the six national pilot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Wucheng County explored a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y management control mode conforming to practical condition in Wucheng with Wucheng characteristics. A typical speed was made on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reform field meeting, and Wucheng exchanges experience with 30 reform pilot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main practices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in the paper.
Wucheng County;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reform and innovation
10.16616/j.cnki.11- 4446/TV.2017.08.015
TV93
B
1005-4774(2017)08- 005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