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姜晨軼,丁小萍
?
改良疼痛評估方法在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中的應用
王 偉,姜晨軼,丁小萍
[目的]探討改良疼痛評估方法在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00例行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病人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50例,A組采用改良疼痛評估方法,B組采用定時疼痛評分法,觀察兩組病人術后第1天~第5天的視覺模擬評分(VAS)及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情況,并對兩組病人住院期間的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A組病人VAS評分與嗎啡使用量基本相符,且A組病人滿意度高于B組(P<0.05)。[結論]對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采用改良疼痛評估方法,可以更真實地反映病人的疼痛程度,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改良疼痛評估方法;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滿意度;鎮(zhèn)痛;嗎啡
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是膝關節(jié)終末期病變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但術后疼痛是病人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1]。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四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2]。骨科病人術后疼痛嚴重影響著病人的生活質量,降低了病人康復訓練的主動性,進而影響病人的肢體運動功能恢復及遠期手術效果[3]。因此,鎮(zhèn)痛治療對骨科病人的術后恢復非常重要,但鎮(zhèn)痛治療需要有有效的疼痛評估方法。本研究對傳統(tǒng)疼痛評估方法進行改良并應用于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的疼痛評估中,取得良好效果?,F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行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病人。隨機將病人分為A組和B組各50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身高、入院時疼痛評分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性別(例)男女年齡歲有無配偶(例)有無體重指數kg/m2 文化程度(例) 初中及以上高中及以下入院疼痛評分分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A組50123861.5±7.2448224.5±2.138122.48±0.2667.5±5.15.12±0.61B組50133760.2±7.5649124.3±2.036142.56±0.3966.3±4.35.23±0.74統(tǒng)計值χ2=0.053t=1.860χ2=0.344t=0.488χ2=0.208t=-1.207t=1.279t=-0.197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1.2 方法
1.2.1 評估人員 成立科室疼痛專業(yè)小組,護士長為疼痛小組組長,關節(jié)外科主任為小組顧問,選擇3名工作4年以上、工作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關節(jié)外科護士擔任小組成員,并對所有小組成員進行系統(tǒng)的疼痛專業(yè)知識培訓,使其熟練掌握疼痛評估方法。
1.2.2 評估方法 A組采用回顧性疼痛評分法,即改良疼痛評估方法,病人根據自己的活動情況分為三種時段進行評估,分別為夜間痛、休息痛、步行痛。夜間痛為病人夜間睡覺時的疼痛感覺;休息痛為病人在沒有進行鍛煉及下床活動時引起的疼痛感覺;步行痛為病人在下床鍛煉及上廁所時的疼痛感覺。病人以回憶的方法進行評估,讓病人仔細回憶以上三種時段的疼痛情況,并給予適當的分值,此種疼痛評估可以在一天中任意時間段完成。B組采用定時評分法,即常規(guī)的疼痛評估方法,一天兩次評分(08:00和14:00),護士會到床旁詢問病人,讓病人根據自己的癥狀進行打分,然后責任護士將評好的分值記錄在科室自制的疼痛評估記錄表上。
1.2.3 評價方法 ①術后第1天~第5天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進行疼痛評估。VAS根據病人自身疼痛體驗將疼痛嚴重程度進行量化表達,是目前國內進行骨關節(jié)炎疼痛評價最常用的評估工具?,F在臨床上使用的多是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會監(jiān)制的VAS卡,分為10個等級,數字越大,表示疼痛強度越大。由病人標出自覺疼痛程度的標尺所處位置。<3分為輕度疼痛,3分~6分為中度疼痛,>6分為重度疼痛。②術后第1天起(手術當天因不存在運動問題,不需要比較分析)分別用兩種方法進行疼痛評估,并將評估的結果反饋給醫(yī)生,并對醫(yī)生處理的措施及結果進行記錄(病人圍術期的疼痛處理取決于臨床需要,不因研究而改變)。醫(yī)生常規(guī)使用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特耐)、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作為基礎鎮(zhèn)痛藥物,嗎啡作為應急鎮(zhèn)痛藥物(病人出現急性、難以忍受的疼痛時遵醫(yī)囑使用)。比較兩組各時間段的嗎啡使用情況。③出院時對兩組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使用的滿意度調查表為護理部統(tǒng)一使用的滿意度調查量表,量表分為非常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級。責任護士在給病人做出院宣教時將量表發(fā)放給病人,病人出院前將此表收回,量表回收率為100%。
2.1 兩組病人VAS評分及嗎啡使用情況(見表2、表3)
時間項目VAS評分分嗎啡mg術后第1天夜間痛6.18±1.143.53±4.85休息痛3.82±1.85步行痛4.36±1.16術后第2天夜間痛3.76±1.351.18±0.03休息痛3.30±0.68步行痛3.76±1.69術后第3天夜間痛3.58±0.780.59±2.39休息痛2.06±1.12步行痛3.10±0.45術后第4天夜間痛1.54±0.840休息痛1.20±1.39步行痛1.96±1.89術后第5天夜間痛0.68±0.820休息痛0.48±0.65步行痛0.42±0.57
時間VAS評分分嗎啡mg術后第1天 08:002.94±1.073.53±4.82 14:002.02±0.97術后第2天 08:002.10±0.171.18±3.25 14:001.94±0.65術后第3天 08:001.63±0.490.78±2.72 14:001.69±0.68術后第4天 08:000.80±0.660 14:000.59±0.57術后第5天 08:000.45±0.500 14:000.22±0.42
2.2 兩組病人滿意度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滿意度比較 例(%)
以往有學者對疼痛測定方法進行了研究,但未見從評估方法的角度進行的研究[5]。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病人使用的疼痛評估方法能更好地反映了病人的疼痛情況,而B組病人因評估方法不準確,出現了在評估分值較低的情況下,醫(yī)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使用鎮(zhèn)痛藥物,使疼痛評分失去了意義,說明回顧性研究更能反映病人真實的疼痛程度,以便于醫(yī)生能夠更好地對疼痛進行干預。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可引起中度和重度疼痛,而病人術后又需要盡早進行功能鍛煉,患肢的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功能康復[6]。所以,正確的評估方法能夠真實地反映了病人的疼痛情況,有助于醫(yī)生與護士正確掌握病人的疼痛情況,并給予針對性的治療,使病人早日康復。
病人滿意度調查是適應醫(yī)學模式轉變的一種新的護理質量評價方法,是病人對護理質量最客觀、最公正的評價,它真實地反映了病人對一系列護理服務的體驗[7]。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病人滿意度高于B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使用改良疼痛評估方法,使病人的疼痛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病人的舒適度得到了相應的提高。責任護士通過對病人進行疼痛評估及干預,使責任護士與病人的交流時間增加,讓病人更多地感受到護士的關懷與照顧,增加了病人對護士的信任感,有效地提高了病人滿意度。
疼痛評估是疼痛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疼痛評估是規(guī)范化用藥的前提,本研究采用的改良疼痛評估方法及時、準確地對疼痛進行全面評估,真實地反映了病人的疼痛情況,并根據疼痛評估情況選擇理想的藥物,以做到及時、準確地給藥,且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滿意度。
[1] 王躍.全膝置換術后疼痛的爭議與線索[J].中國骨傷,2014,27(4):267-268.
[2] 趙秀芝.術后患者疼痛的觀察與護理教育[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0):161-162.
[3] 王金葉.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評估及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25):194-195.
[4] 張軍鋒,劉桂芬,張愛蓮,等.骨關節(jié)炎疼痛評估的方法及注意事項[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6):693-695.
[5] 王紅霞,唐霖,張萍.骨科術后患者4種疼痛評估方法適用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6):5-7.
[6] 顧美珍,艾紅珍,姜習鳳.疼痛評估表在膝關節(jié)置換圍手術期鎮(zhèn)痛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護理,2012,4(1):28-29.
[7] 韓海燕.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前后住院病人滿意度調查分析[J].全科護理,2012,10(2):357-358.
(本文編輯崔曉芳)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pain assessment in patient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ang Wei,Jiang Chenyi,Ding Xiaoping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Shanghai 200003 China)
王偉,主管護師,本科,單位:200003,上海長征醫(yī)院;姜晨軼、丁小萍(通訊作者)單位:200003,上海長征醫(yī)院。
R473.6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1.040
1009-6493(2017)11-1402-02
2016-02-21;
2017-01-11)
引用信息 王偉,姜晨軼,丁小萍.改良疼痛評估方法在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11):140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