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彤
(魯東大學 山東 煙臺 264000)
?
德國功能主義在合同翻譯中的作用
張阿彤
(魯東大學 山東 煙臺 264000)
功能主義作為翻譯中的重要學派,為譯者提供了思路和便利,為翻譯做出了很大貢獻。本文主要從德國功能主義的目的論的角度出發(fā),結合實例,淺談其在合同翻譯中的作用。第一部分是任務描述,包括選擇該任務的原因以及該合同的文體特征;第二部分是翻譯流程;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第四部分為實踐總結,主要為譯后感悟。
德國功能主義;目的論;合同;翻譯
引言
國際商務合同翻譯作為新興的無煙產業(yè),近年來頗為引人注目,為外語專業(yè)人士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本文以《浙江蕭山發(fā)電廠天然氣發(fā)電工程項目設備采購合同》為例,結合德國功能主義的目的論,深入分析國際商務合同翻譯的結構、方法和流程,同時提出了一些注意規(guī)避的問題,為合同翻譯研究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目的論是由雷斯的學生威密爾提出的,即翻譯的第一要素是目的(skopos)。Skopos這個詞來源于希臘,意為目的。在翻譯的過程中,應該首先思考翻譯的目的是什么,面向什么樣的讀者,達到什么樣的預期。本合同的讀者英語接收者,考慮英美國家的表達習慣,筆者從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角度出發(fā)來進行翻譯。
中外交流日益頻繁,貿易量的提升為翻譯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合同翻譯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作為譯者,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合同翻譯對譯者要求比較高,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還要準確、流利地翻譯出來,對譯者來說是個挑戰(zhàn),也是提升。在這一的過程中運用了德國功能主義學說。
“功能主義翻譯理論為一些違反現有翻譯標準但卻經檢驗十分成功的翻譯策略和方法的使用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從翻譯失誤著眼,或運用Nord的翻譯失誤分析模式,或從目的論出發(fā)分析翻譯文本中存在的功能性、文化性以及語言性等翻譯失誤的現象,探討產生失誤的原因。
(一)文體特征
1.文本的詞匯特點
(1)多使用正式詞匯。合同具有法律效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合同語言的選擇充分體現了準確性、專業(yè)性和規(guī)范性。因此,盡量選取嚴肅、正式的用語以實現譯文與原文的功能對等。
(2)多使用專業(yè)術語。商務合同翻譯通常會使用大量法律、金融等專業(yè)術語。這就要求譯者具備相應的學科知識以及術語翻譯的相關技巧。
(一)準備階段
在確定翻譯合同之后,筆者做了如下準備工作。
首先,確定翻譯文本。本合同源于翻譯公司派發(fā)的客戶的實際需求,內容難度適中,篇幅適中,實踐性很強。了解市場的實際需求,才能針對性地提高。
其次,分析、理解原文。讀懂原文意思,這是翻譯的先決條件。理解原文中的規(guī)約用語,明白原文的邏輯結構。不懂的地方及時查找相關資料,確保理解無誤。
再次,查閱資料。閱讀合同翻譯的語言特點以及翻譯技巧,查閱語料庫,準備相關的專有名詞的準確譯語,同時總結出合同翻譯的一些固定表達。
最后,準備工具。筆者準備的紙質詞典和電子詞典。同時筆者也用了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Trados軟件。使用該軟件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重復翻譯,同時術語庫也為術語翻譯提供了便利。
(一)詞法翻譯分析
1.專有名詞的翻譯。本合同中存在很多專有名詞,其意義明確,應從合同和法律的角度來理解。例如第17條中的“稅費”,系指任何政府或有權機構所收取的任何性質的稅收、費用?!癟axesmeansanytax,taxation,expense,customs,tariffsandanyotherchargeswhichareleviedbyanygovernmentauthorityoranyentitythatisauthorizedlegallytolevythetax.”因此,這里的稅費應該翻譯為“Taxes”。此外,本合同中的公司名稱也應該翻譯準確。筆者通過網絡搜索出該公司的網站,查找該公司的官方譯法。在翻譯術語的過程中,首先要透徹理解原文的意思,可以通過百度百科來查詢。然后查找術語庫,或搜索英文詞典,通常會搜索出一個或者幾個,仔細對比,反復推敲,可以通過維基百科確定各詞之間的細微差異,這樣查找出來的術語就基本符合要求了。目的論的法則之一是忠實性法則,專有名詞的翻譯體現了這一法則。
2.能愿動詞的翻譯。本合同中出現了一些能愿動詞,比如:應當、須、不得等等。本合同中所涉及到的能愿動詞一般用英文中的情態(tài)動詞來表達。
首先,“應、應當、須”等應該用shall來表示?!霸趕hall用做規(guī)定雙方義務、責任條款時,應做第一個解釋,即表示命令、必要性和強制性,翻譯時處理為‘應當’、‘必須’,如果做不到,就會構成違約(楊山青,2010:196)?!?/p>
例如:合同協(xié)議書第2條:
原文:以下文件應構成買方和賣方之間達成的合同,每一文件均應作為本合同的組成部分進行閱讀和理解,若各文件之間存在含糊不清或互相沖突之處,優(yōu)先順序應按下列文件順序解釋。
譯文:ThefollowingdocumentsshallbedeemedtoformandbereadandconstructedaspartofthisContract,andshallbeinterpretedinthefollowingorder……
其次,“不得”可以用“maynot”或者“shallnot”來表達?!皊hallnot是對預見的、預期的或計劃中的事件作出否定、更多是側重于如出現某種情況的話,那么何種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否則構成違約行為,而maynot是對已有的各種情況做出解釋,并給予宣布性的否定(楊山青,2010:198)?!?/p>
(二)句法翻譯分析
1.被動語態(tài)的翻譯。被動句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強調,強調某種行為的結果或者施動對象。本合同中使用了很多被動句,一來可以表達主次關系、重點突出,二來表達正式、準確、地道、客觀、簡潔明了。這也是本合同翻譯的特點之一。
例如:
原文:到工作現場部分:EUR1,204,416.00(CIF)
譯文:ThePortiondeliveredtoJobSite:CIFEUR1,204,416.00
2.條件句的翻譯。在國際商務合同中,常用條件句來限定對方的責任和義務。條件句的使用可以幫助雙方權責明確,減少誤會的產生。在國際商務合同中,條件句常用“if,incase,except,provided(that),unless” 等等。
例如:原文:在本合同的執(zhí)行過程中,如果發(fā)現有任何漏項和短缺……
譯文:DuringtheexecutionoftheContract,incaseanyitemisfoundomitted/missingorinshort……
態(tài)度要端正,不可急躁。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慢工出細活,認真對待翻譯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以目的論為指導將譯前準備工作做好。本合同較為專業(yè),譯前需具備一定的商務、金融等知識儲備,這就需要查閱很多資料,多閱讀平行文本。合同翻譯有很多固定表達法,譯者應多加總結,準確運用。最后,要熟悉計算機輔助翻譯的用法。筆者主要運用的是trados。
將理論運用到實踐,從理論中汲取營養(yǎng),以目的論為導向,結合合同翻譯的實際需求,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合同翻譯才能為譯者所接受,才能越走越遠。
張阿彤(1993-),女,漢族,山西運城,研一,魯東大學,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