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周旋智慧
同治年間,一個老人與人發(fā)生糾紛,對方一看老人沒什么背景,就仗著自己有錢有勢,硬將一座墳遷到老人家的祖墳上。官司從衡陽縣打到了衡州府,總是對方占上風(fēng),老人咽不下這口窩囊氣,被逼得想上吊自盡。
這時,一位親友提醒老人,可以找在外為官的干兒子曾國藩出面,就不難打贏官司。老人這才想起確實(shí)有這么一個干兒子,只是多年沒有走動,不好意思去求人,但事出無奈,老人最終還是決定去找曾國藩。
曾國藩生性低調(diào),常在家中勸父教弟,不要干預(yù)地方的事,以免背上仗勢欺人的名聲??墒牵吹蕉嗄晡匆姷母傻星笥谧约?,他實(shí)在難以拒絕。況且對方實(shí)在太霸道,任何人在這種情況下都不該退讓。幾經(jīng)思索,曾國藩想到一個妙招。
第二天,正逢曾國藩接到奉諭升官職,南京的文武官員都來賀喜了。曾國藩在衙門設(shè)宴招待,老人也被請上了席。敬酒時,曾國藩先向大家介紹他湖南來的干爹。文武官員聽了,一起起身致敬,弄得老人怪不好意思。
接著,曾國藩從衙役手中接過一個用紅菱包著的小盒子,打開后拿出一把折扇說:“我準(zhǔn)備送干爹一個小禮物,列位看得起的話,也請?jiān)谏壬咸峥盍裘?,給老人做個永久紀(jì)念。”
大家放下盅筷,接過一看,只見扇上已工工整整地題了款:“如父大人侍右”。下款是“如男曾國藩敬獻(xiàn)”。眾官哪有不賞這個臉的,于是一個個在扇上簽起名來,有的還題了詩句。
不到半個時辰,折扇兩面都寫得滿滿的。曾國藩興高采烈地把折扇收起,仍用紅菱包好,雙手奉送給了干爹。但曾國藩始終沒有口頭答應(yīng)幫助老人出面解決糾紛。
老人住了幾天,只得無趣地回到家鄉(xiāng)。親友問起情況,老人唉聲嘆氣地描述了一遍,親友聽后,哈哈一笑,說曾國藩已經(jīng)給你出面了,關(guān)鍵就在扇子里。老人似有所悟,會意地笑了。
等到衡州知府升堂時,老人手執(zhí)折扇走了進(jìn)去。那時候,被告上堂打官司,手執(zhí)折扇是藐視公堂。知府一見,自然大怒,讓老人扔掉。老人卻說,這把扇子是我干兒子送的,可不能扔。知府覺得事情蹊蹺,就讓衙役奪過扇子呈遞上來??催^之后,知府驚出一身冷汗,很快就把官司公正地裁決了。
當(dāng)退讓已經(jīng)不可能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謀取。然而,謀取的手段不一定是頭破血流,針鋒相對。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高明地巧妙周旋,保持低調(diào)本色,也能達(dá)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艾里香/文,摘自《清遠(yuǎn)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