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濤
摘要:對于初中數學的教學而言,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運用,是新課程改革對現代初中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緊密結合當前生活化教學現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生活化教學道路。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對策
G633.6
數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提升自己的生活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靈活地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指導自己的生活,提升學生的生存技能。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秉承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理解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熟知其運用對策,促進學生數學生活能力的提升。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新課程改革理念是不謀而合的。
一、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必然性
經過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對于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而言,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運用,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也是課程改革的必然。為什么說這是一種必然性呢?筆者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不斷提升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由此可見,對于數學生活化教學而言,在當前的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之下,這已經是教育主管部門衡量教師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指標。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重視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是時代發(fā)展變化的必然,是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指導之下的有效教學模式。
2.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在教育體制上,我國的教育和一些西方國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在業(yè)余時間,筆者有時會觀看一些西方國家的電影或者是電視,通過這種閑暇觀看,筆者發(fā)現:國外的很多孩子,他們都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尤其是在面臨危險或者困難的時候,他們總能夠運用一些平時學習的知識為自己解圍。相比之下,中國的孩子就如同生長在溫室中,經不起風吹雨打,隨時需要父母的呵護。其實,這是教育體制對孩子的影響。中國的教育體制,忽視對孩子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校所學習的知識,不過只是“紙上談兵”而已。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有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重視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生活化,勢必會大大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讓學生懂得如何將一些理論化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中,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這樣的教學模式,將會大大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
雖然新課程改革理念已經明確了教師應當重視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受到各種考試制度的影響,很多教師的教學依然是應付考試型。只要能夠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付出再多的努力和心血也愿意。但是,很少有教師愿意將教學的重點和內容放在一些不在考試范圍之內的教學上。這樣的教學理念,源于考試制度的影響,但無論是基于什么因素,當前,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生活化教學依然是一片空白,很多教師都沒有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也沒有將教學的重心放在生活化教學上,從而影響了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效率。
三、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對策
以上,筆者分析了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意義以及現狀。以下,筆者將結合自己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經驗,闡述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指導之下,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對策。
1.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和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想實現生活化教學的效果,可以通過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促進生活化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初中學生在思考的時候有著依賴直觀和具體的實物支撐的特點, 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 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設定與數學相關的現實生活, 也就是說將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情景中去, 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5軸對稱圖形6的講解中, 以“蝴蝶飛舞、落下”的多媒體演示為基礎,在恰當的時機引入軸對稱圖像的概念。
2.緊扣教材,結合生活案例,促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知識的運用正可謂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是這些數學知識,相比較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而言,顯得更加的通俗易懂。因而, 需要老師能夠深入的研究教材, 結合課堂教學的要求將學習內容生活化。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降水概率、彩票中獎和分期付款等諸多問題, 都可以在進行統(tǒng)計和概率數學知識學習中, 起到良好的作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提升。
3.例題的處理盡可能地實現生活化的效果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在備課是,無論是教材的處理還是教學案例的處理,都應當盡可能地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相吻合,和學生的現有經驗相吻合,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實現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提升。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想不斷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生活的習慣。這種觀察生活的習慣,要求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對于一些日常的生活問題,能夠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并加以解決。久而久之,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提升了,探索能力也提升了。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數學的教學而言,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運用,是新課程改革對現代初中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緊密結合當前生活化教學現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生活化教學道路。
參考文獻:
[ 1]陳木昌. 淺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培養(yǎng)[ J] . 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 , 2009, ( 06) .
[ 2]周鏐.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藝術[ J ]. 新課程(教育學術版) , 200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