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循鵬
摘要:詩歌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存在功利化、模式化等問題,為了促進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良好發(fā)展,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解決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詩歌教學 問題 途徑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豐富并完善教學方法,提升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質量,滿足教育改革的需求。
一、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潛在的問題
1.詩歌教學過于功利化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各學科素質教育的落實情況。然而,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傳統教育的影響仍然存在。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背誦和默寫詩歌,忽視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學生也習慣了背誦和默寫詩歌,不會主動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味,并且在考試的重壓之下,學生不愿意將時間花費在詩歌解析中,而是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數學、英語等可以快速提升成績的學科上。這些原因最終造成了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的功利化。
2.詩歌教學的模式化
當前,詩歌教學的模式化也是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一大問題。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教師為了方便教學,導致詩歌教學模式化。引題、破題、介紹作者、范讀、詩句解析、背誦、練習,這已經成為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一大模式,使原本鮮活、優(yōu)美的詩歌,成為一堆等待解剖的字句,嚴重扼殺了學生感受詩歌、學習詩歌的積極性。此外,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無法創(chuàng)新詩歌教學模式。因此,在詩歌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只能沿用原有的詩歌教學模式。
二、解決小學詩歌教學潛在問題的途徑
1.提高學生詩歌閱讀量
要想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多接觸詩歌,讓學生體會詩歌本身的韻味。而要讓學生多接觸詩歌,只依靠語文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或放假期間接觸詩歌。如在放寒暑假之前,筆者會要求學生在假期中每天閱讀、背誦《唐詩三百首》中的一篇詩歌,從而增加學生詩歌的閱讀量。此外,筆者每天會安排一名學生在上午第四節(jié)課之后,在黑板角落抄寫一篇詩歌,并要求學生將其抄好、誦讀,然后利用每周的班會課時間,舉辦詩歌背誦、默寫活動,獎勵背誦、默寫詩歌最多的學生,借此增加學生詩歌的積累量。
2.介紹作者的時代背景
要避免詩歌教學的功利化,教師除了要增加學生詩歌的積累量,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之外,還要讓學生深入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與作品產生共鳴。
在詩歌教學中,筆者通過詳細介紹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融入詩歌的情境中,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提升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欣賞能力。此外,筆者還在詩歌教學開始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視頻或音頻,讓學生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背景,從而把握詩歌的情感脈絡,讓學生認真投入到詩歌學習中。
3.打破詩歌模式化教學
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游戲打破固有的詩歌教學模式。游戲化詩歌教學,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讓詩歌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如在教學《題西林壁》時,筆者簡要分析了詩歌內容后,將準備好的面具分發(fā)給學生,并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另外一位學生為他戴上面具,然后筆者問戴上面具的學生:“如果其他同學不告訴你面具上有什么圖案,你能知道自己面具上的圖案嗎?”戴上面具的學生回答:“當然不能?!边@時,筆者就會朗誦《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戴上面具的學生:“你看不到自己面具上的圖案,不就是‘只緣身在此山中嗎?”通過游戲教學,筆者讓學生深刻理解詩句中蘊含的哲理,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詩歌學習的興趣。
三、結語
詩歌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學生審美水平的重要文化載體。小學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自身肩負的使命,不斷創(chuàng)新詩歌教學模式,為提高學生的詩歌素養(yǎng)做出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青少年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