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瑂
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歷屆學生榮譽榜上,旅德留學生張寧馨的名字不只一次出現(xiàn),她在這個人才輩出的音樂學府留下自己的青春光彩。張寧馨不僅是著名鋼琴教育家常樺教授的得意弟子,還是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連年的好學生。
印象
2014年,十六歲的張寧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德國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本科鋼琴系。光陰如梭,2016年恰逢常樺教授在蘇州舉辦大師班,特邀張寧馨為講學做示范演奏,也因此促成了我們的這次見面,這是張寧馨出國留學兩年后第一次回國。
為了能在見面前對寧馨有個初步印象,她答應先發(fā)幾段演奏視頻給我,因此她人雖未到京,但在張寧馨的音樂中,我已然對她有所了解了。視頻中的張寧馨清秀可人,頗有些時尚感,她演奏的門德爾松、貝多芬和拉威爾不同于當下年輕演奏者的熱情有余,十八歲的小女生手指所彈奏出的聲音理性而有深度。
蘇州大師班結束,張寧馨準備回大連看望父母,在北京逗留兩三日,于是我們約好了見面的時間。那日,在咖啡廳的一角,我一眼就認出了她:比視頻上還要嬌小,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尤為動人,讓人感覺這個小女生的內(nèi)心世界極為豐富。
成長
如今,少兒學習鋼琴者數(shù)不勝數(shù),能夠在其中脫穎而出并進入專業(yè)院校,尤其是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這個國內(nèi)一流音樂學府的,一般都有一個共同點:從幼時起步始音樂才華即超乎一般的出眾。
張寧馨自然也不例外,她1997年生于大連,自幼喜愛音樂,“我五歲開始學習鋼琴,進步特快,總彈新曲子,‘小湯姆森四本幾個月就彈完了,一年后已經(jīng)可以演奏五、六級的考級曲目,六歲開始跟隨大連一位專業(yè)鋼琴老師繼續(xù)學琴,第一次參加大連市鋼琴比賽即脫穎而出,“八歲已經(jīng)考過十級。我從小興趣廣泛,還愛好舞蹈、繪畫、書法、圍棋……上小學后,父母只允許我保留一個業(yè)余愛好,于是我選擇了鋼琴。我當時就讀大連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文化課一直很優(yōu)秀,二年級時還跳了一級。
“小時候學習鋼琴,對搞專業(yè)并不明確到底意味著什么?最初家長并沒有對我的人生刻意設計,只是支持我的愛好。后來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家長才知道有音樂學院附中這樣的學校。2004年,我第一次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屆‘星海杯全國少兒鋼琴比賽,連獲分賽區(qū)及總決賽第一名,同時榮獲中國作品演奏獎,當時特別受鼓舞,立志要成為鋼琴家。后來,海杯時,聽了常樺老師的教學課,從此跟隨常老師一直到2014年赴德?!睆垖庈叭缡钦f。
2007年,張寧馨經(jīng)常樺老師指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2010年,在激烈的競爭過后獲得學校保送資格直升附中。
張寧馨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常樺教授這樣經(jīng)驗豐富又充滿魅力的專業(yè)老師。她說:“2004年至2014年我離開附中,常老師帶了我整整10年,為我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專業(yè)技術基礎。我的手特別小,但彈李斯特作品技術上沒有任何負擔,當然,我更適合演奏巴赫、拉威爾等音樂家的作品,也更喜歡德奧作品?!?/p>
張寧馨的演奏風格干凈細膩,層次清晰,富有詩情畫意,而琴聲的另一面是她一雙纖纖細手演繹下的深度和力量。
碩果
自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學習開始,張寧馨的爸爸便為了寶貝女兒辭掉工作到北京來陪讀,一門心思培養(yǎng)和照顧女兒。張寧馨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在常樺老師的精心培養(yǎng)下,她的專業(yè)水平突飛猛進,并連連取得好成績。
2007年,張寧馨以華北賽區(qū)第一名的成績,參加了第七十一屆施坦威國際鋼琴比賽暨第三屆施坦威國際鋼琴比賽中國賽區(qū)總決賽,在總決賽中再次榮獲第一名。
2009年,參加由文化部主辦、廈門市政府承辦的首個國家級青少年專業(yè)鋼琴賽事——第一屆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榮獲十五歲以下組名次獎第五名。
2010年,獲“金葵花杯”全國少兒鋼琴大賽北京賽區(qū)第一名,并在上海舉辦的全國總決賽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2011年,獲全國“卡丹薩杯”中國鋼琴作品比賽專業(yè)B組第二名。
文靜懂事的乖乖女形象與富有個性魅力的演奏,使張寧馨在競爭激烈的音樂搖籃中依然出類拔萃,她常常代表學校參加各項重大音樂活動:國家大劇院“經(jīng)典藝術講堂”、北京中山音樂堂“肖邦鋼琴經(jīng)典”音樂會、“李斯特專場——音樂馬拉松”、波蘭大使館“波蘭國慶演出”、中央音樂學院七十周年校慶演出等等。作為學校的優(yōu)秀學生代表,她參加了中國著名青年鋼琴家郎朗在母校音樂廳舉辦的公開大師課以及米開朗基利國際鋼琴音樂節(jié)、北京國際鋼琴音樂節(jié)、青島國際音樂大師班等等。
“記得參加‘誰是下一個朗朗音樂活動時,參賽選手中從十八歲至三十六歲都有,我當時還不到十八歲,因此成績上未有收獲。但通過和朗朗零距離的接觸和學習,我學到了一句話:要用心靈去彈琴?!?/p>
進入附中后,除了完成鋼琴專業(yè)的課程,張寧馨將更多熱情用在了室內(nèi)樂的學習、排練和演奏中。2012年,她組建了鋼琴三重奏室內(nèi)樂組合“ESSI”,并榮獲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第二屆室內(nèi)樂比賽優(yōu)秀獎。2013年,“ESSI”作為最小參賽選手參加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室內(nèi)樂比賽喜獲第七名,并先后在北京中山音樂堂、湖南長沙音樂廳等多地舉辦音樂會。
此外,張寧馨還隨常樺教授錄制了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拜厄鋼琴基本教程、車爾尼740教程和莫斯科夫斯基練習曲 Op.72教學光盤。
留學
2014年,張寧馨考入德國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師從Yuka Imamine教授,她謙虛地表示:“我們學院共有四十多個鋼琴專業(yè)學生,我覺得自己的演奏水平處于中等偏上。出國留學,整個大環(huán)境都變了,文化、藝術、美學觀點都有區(qū)別。比較中德專業(yè)教育,國外學習沒有國內(nèi)專一,有老師手把手教,但拓展了視野,使我對作品的處理和理解更完整。這里的老師不再關心學生技術上怎樣處理,也不強求你怎樣彈,但會給你以影響和積極建議,用她的經(jīng)驗啟發(fā)學生在作品處理上產(chǎn)生更多想象力和可能性,鼓勵你彈出自己的風格,這是我出國留學兩年來最大的收獲。比如踏板的運用,國內(nèi)老師一般提倡不多用,以保持干凈清晰的聲音層次,但在德國老師的啟發(fā)下,我有時輕踏三分之一踏板,為聲音營造一種朦朧遙遠的意境,非常詩意?!?
張寧馨接著說:“在德國,學習課程非常豐富,音樂史、鍵盤樂器史、音響學、樂器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學……都是必修課,都要修滿學分,還有新音樂、室內(nèi)樂、聲樂伴奏需要修。但我們上課不用天天記考勤,選修課你可以去聽課,也可以不聽,但考試要通過,無論課上課下都非常充實,因此有時候不能保障每天都能練琴。加之學校不是專門的音樂學院,琴房很少,只有周末才有機會搶到琴房,因此我經(jīng)常一練就是六個小時。校內(nèi)打工經(jīng)常是為新作品試奏和室內(nèi)樂演出,很過癮。我自己很喜歡室內(nèi)樂,喜歡有些創(chuàng)造性的演奏,如電影配樂等?!?/p>
盡管課業(yè)繁重,但張寧馨各科成績都很優(yōu)異。她依然積極參加校內(nèi)外各項演出活動,仍然保持每學期至少五場音樂會的演出。
2015年1月、2016年1月,參加“Klavier Festival”系列演出,均獲好評。
2015年4月與學校樂團合作貝多芬第四鋼琴協(xié)奏曲。
2015年12月應邀參加新音樂作品音樂會“Dancer in the dark”。
2015年12月、2016年6月,參加“Ballett Projekt”演出,與學校芭蕾舞團合作,演奏個人創(chuàng)作的作品,獲得觀眾的熱烈歡迎。
2016年3月,在慕尼黑的Rubinsteinsaal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大獲成功。
2016年6月,參加新音樂作品匯報音樂會“In einer Sommernacht”。
2015年,作為最小的參賽選手參加意大利維羅納國際鋼琴比賽和意大利韋爾切利國際鋼琴比賽,獲評委好評。
超越
2016年夏,張寧馨赴瑞士參加盧加諾暑期大師班,拜師著名鋼琴家Adrian Oetiker。在她參加大師班的日記里,我們感受到短短一個月時間,小女生腦洞大開甚至升華的進步,于是特意摘選幾段:
“Adrian Oetiker是一個特別好的人,風趣幽默,能流利使用英德意三種語言,早年在蘇黎世和朱麗亞學習,后來贏了慕尼黑ARD大獎,先是進巴塞爾音樂學院當教授,后來進了慕尼黑,與我的教授私交甚好,他倆見面時會親切地擁抱,并高呼對方的名字。第一堂課,我給他彈了海頓奏鳴曲。他說:“很好,你把譜子上寫的連斷跳都做了出來,很細致,可是,如果沒有訴求的話只把這些東西做出來又有什么意義呢?海頓給同樣的樂句分別寫了頓音和連線,演奏法的區(qū)別,莫過于說是對音樂性格的規(guī)制,前四個小節(jié)、四個是四種截然不同的性格或是情緒。
“聽了他的示范演奏,我被大大折服,覺得很有道理。此后的多節(jié)課,大師都在跟我講表現(xiàn)力的重要性,他說:‘你自己感覺到的東西、你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加倍做出來,不然到了舞臺上,觀眾隔那么遠可是聽不到的。
“第二天上課時,Oetiker對我說:‘你昨天彈得特別棒,你的聲音對于那個廳來說就是典范,我十分滿意。你滿意嗎?
”我:‘不是全部,我想避免錯音。
“‘你要知道,比起帶有激情、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奏來說,錯音根本不值一提。當然,有的人彈太多錯音也會讓我厭煩,但在你身上并不存在這個問題,沒必要因為過于謹慎小心、不錯音而犧牲了更為豐富的另一面。有言道:彈錯一個音符無關緊要,但沒有激情是不可原諒的。你知道是誰說的嗎?貝多芬。
“Oetiker對我說了很多:‘你還年輕,才第四學期,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千萬謹記要勇于嘗試,不要怕做得太多、太過,你有一個很好的老師,你是被保護起來的,她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該適可而止。
“我跟他合了影,拿出筆記本,說:‘您給我簽個名或寫點什么吧。之后就有了下面這段話:‘水可能有些冷,你現(xiàn)在還不適應,但你很快就能適應只要你敢于下水。”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國內(nèi)外一個職業(yè)鋼琴家每天一定要練琴四個小時以上,一年之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奔忙于世界各國舞臺以及飛機場與賓館之間,生活中屬于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以至于很多大學學習鋼琴專業(yè)、立志成為鋼琴家的女生,一旦結婚生子就難得再出成績。
剛剛十八歲的張寧馨正在經(jīng)歷一個女孩最浪漫的花季年華,她的愛好很多,比如讀書、旅游、繪畫、文學創(chuàng)作……看電影、逛畫廊樣樣不肯放棄。但問及她對未來的憧憬?張寧馨毫不猶豫地表示:“我希望自己有機會能在國外繼續(xù)發(fā)展,成為一個出色的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