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zhèn)西
恐怕很少有班主任不感到寫學生評語是一件苦差事。其苦多半不在“寫”本身,而在于評語內容空泛、枯燥、乏味。上級部門常常批評班主任的評語寫得“千篇一律”,其實這未必不是上級部門對評語的要求所造成的。
試想,既要“全面”,又要“一分為二”,還要“有發(fā)展的眼光”,班主任只好面面俱到:從政治立場到思想品德,從紀律觀念到學習態(tài)度,從勞動情況到衛(wèi)生習慣,從“有時上課不愛發(fā)言”到“希望今后嚴格要求自己”……如此寫來,即使要求“寫出學生特點與個性”,但學生已成了政治思想、道德品質、觀念作風等抽象術語的符號,其有血有肉的靈氣與個性又怎能體現(xiàn)出來?失去了學生個性的評語成了政治評價、道德評判、觀念評論的冷峻公文,又怎能體現(xiàn)出班主任所應有的溫馨人情?缺乏個性與人情味的評語,又焉能不“苦”?
要使評語真正體現(xiàn)個性、充滿人情味,必須突破以下幾點:
少寫“觀念”,多寫“行為”。與其寫一位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不如寫他如何“熱愛”,是積極爭取入團,還是自愿參加黨課學習?是一絲不茍地參加升旗儀式,還是主動捐助希望工程?……寫出不同學生的不同“愛法”,個性便出來了。
不求全面,只求特點。那種逐一評述德智體美勞,既寫優(yōu)點又寫缺點的做法,貌似“全面”,實質上是最大的片面。因為,每一名學生都在教師的“全面評價”中喪失了自己的個性,而抓住學生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突出特點進行描述,雖然也許不“全面”,卻把這名學生與其他學生的不同之處凸現(xiàn)出來了。
態(tài)度平易,用語親切幽默。擯棄“莊嚴”的公文式語言,代之以溫和、詼諧、飽含真誠感情的語言,使學生通過評語感到師生之間的人格平等與尊嚴平等。
變換口吻,改變人稱。把冷靜的評判變成親切的對話,把嚴肅的鼓勵變成殷切的叮嚀,把第三人稱(“該生”)換成第二人稱(“你”)。
南京芳草園小學班主任郭文紅老師寫給學生的期末評語,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每次讀都很感動,我認為郭老師的評語真正寫進了孩子的心靈深處。
郭老師的評語字里行間浸透著真正的平等觀念,絲毫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師道尊嚴,她仿佛是俯下身子,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訴說。訴說自己的開心,比如:“你說‘我要加油學習,爭取趕上大家,親愛的孩子,你知道我看了這話心里有多高興嗎?”“親愛的孩子,你知道嗎?這個學期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親手在你的期末試卷上寫上了100分,這是我們兩個共同的心愿哦,恭喜你!”也訴說自己的矛盾、糾結與苦惱,比如:“親愛的孩子,提起筆來,心中覺得非常矛盾:一方面你是我最愛的孩子之一,你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出色的數(shù)學思維狀態(tài),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出類拔萃的,另一方面你又是讓我非常操心的一個孩子,常常因為管不住自己而影響自己,也影響別人……”就這樣,郭老師不知不覺把自己的心也交給了孩子。這種真誠,這份愛心,是從她心里不知不覺流淌出來的,而不是僅僅憑“語言技巧”寫出來的。
郭老師當然也遵循了“鼓勵為主”的教育原則,但這種“鼓勵”不是簡單地“多寫優(yōu)點”然后寫“期待”,而是自然樸素的真情訴說:“‘心思細密的陽光小女孩,我非常認可你對自己的鑒定哦,同學說你是一個‘可以讓人心變得溫柔的同學,多棒的評價啊,看到你就仿佛看到了一縷陽光,明媚、清澈、透亮,讓人覺得充滿希望,有你在班級真好!”
郭老師理解的所謂“教育”,其實就是和孩子一道成長。她認為,師生互動并不僅僅是在知識學習方面,也包括人格的成長和情感的收獲。因此在評語中,她多次情不自禁地感謝孩子:“親愛的孩子,一直記著你上第一次社團課后送我那朵‘玫瑰,一直記著你為我親手制作的圣誕賀卡,……你是多么讓人覺得暖心的一個小可愛啊,非常喜歡你!……”在這里,郭老師完全拋棄了師生關系中“我教你聽”“我管你從”的舊模式,而是通過評語和孩子之間展開情感交流,走進孩子的心靈。
郭老師同樣特別注重在評語中凸顯出每個孩子的個性,但這種“凸顯”不是通過概括式的評價,而是以“描寫形象”和“展示細節(jié)”來表現(xiàn)孩子的“獨特性”,甚至“唯一性”:“能干聰慧的‘嬌姑娘,每一學期你都有著驕人的收獲,祝賀你養(yǎng)出了一個‘百歲壽星——螞蚱強,這份經(jīng)歷讓你收獲頗多……”“親愛的孩子,提起筆來,我眼前就能浮現(xiàn)出你在家里一個人忙碌拍攝自己仰臥起坐的小小身影,那么自覺,那么認真,那么愛動腦筋,真是聰明又可愛的好孩子!……”
沒有對孩子深入細致的了解,這樣的評語是寫不出來的。而這種“深入細致的了解”,決不只是靠課堂上的“觀察”,更不是僅坐在寫字臺前憑空想象,而必須真正和孩子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和空間也有生活的重疊或心靈的交流。
比如:“元旦迎新遠足的那天,你好幾次悄悄地挽起我的胳膊,依偎著并肩和我走在一起,你還用自己熱乎乎的小手試圖來暖我的有些冰涼的大手,看著你清澈透亮的眼睛,孩子,你知道嗎?那一刻,我的心中無比溫暖,你的純真笑容是我心頭最亮的一抹陽光?!?/p>
“你在媽媽過生日的時候,親手為媽媽畫畫并制作生日賀卡來祝賀她,因為你說‘我很開心有一個非常愛我的媽媽,讓我感到溫馨無比,看了這番話,我想媽媽一定會感動得流淚了吧?”
“親愛的孩子,聽見你告訴我‘爸爸已經(jīng)不打我了,有什么事情都和我好好講這句話時,我是多么為你高興啊,你的爸爸媽媽是這樣愛你,為了你的成長在不斷改變自己,相信你一定比我更加高興吧?”
……
沒有和孩子教學以外的共同生活,沒有深入學生家庭的細致感受,這樣的評語是寫不出來的。再往深處說,如此細膩溫馨的評語,折射的是其平時的日常工作——從容耐心的陪伴,心靈交融的聊天,細致入微的記錄,不辭辛勞的家訪……
這些評語折射出來的教育精神和職業(yè)狀態(tài),的確讓人敬佩。這就是有溫度的教育。做到這點,已經(jīng)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敬業(yè)”了,而是高度的職業(yè)認同——用心做教育,不是為了表揚,不是為了評優(yōu),從教育中獲得幸福本身就是最高的“獎勵”,所以一切都是心甘情愿。
我自己從1994年起開始嘗試評語的另一種寫法,力圖使學生評語多一些個性,多一些親切,多一些幽默。這種換了面孔的評語,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與好評。下面,是我為成都玉林中學初95級6班幾名學生(均為化名)寫的評語——
劉琳:你隨時都是笑瞇瞇的,自然地流露出心靈的善良;脾氣好得來簡直就沒有脾氣,對同學對老師都是“空姐”對乘客的態(tài)度。哦,不,也有嚴肅的時候——那是作為我的代表帶領大家午讀時,你站在講臺上如一位指揮家,指揮著“語文大合唱”。學習上一貫自覺,成績也不錯,但某些科的成績好像不太穩(wěn)定。我建議:1.沉住氣,千萬別輕易懷疑自己的潛力;2.方法上還要多向馬凈們討教,平時可經(jīng)常與成績比你更好的同學交流學習體會。
段芬:你沒有少挨我的批評,但我真的不認為你是一位“壞”同學。而且,你被我批評的缺點,大多是你優(yōu)點的“變形”:你很熱情、活潑,一“變形”就成了課堂上的愛說小話;你待人真誠,喜好交朋友,可難免分散了不少學習上的精力;你很熱愛班集體,可為了維護“班級榮譽”竟不惜“欺騙”楊校長……你沒有“變形”的優(yōu)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心地善良,思想純潔,樂于幫助同學,更樂意為集體出力;你辦的《班級日報》,不但版面美觀,而且可讀性很強。如果你在紀律上繼續(xù)進步,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前途無可限量??!
藺娜:威風凜凜,嘻嘻哈哈,風風火火,嘰嘰喳喳。工作認真負責,課前幾聲呵斥,當年班長余威猶存;性格開朗大方——臺上一席講演,未來豪杰鋒芒初露。嚴于律己稍遜,常挨老師“罵”;寬以待人漸佳,時被同學夸。愛抒鴻鵠志,不乏真誠感;樂作深沉文,偶有通假字。有副熱心腸,有張厲害嘴;是個急性子,是位馬大哈。善良應保持,胸襟需拓寬。
以上評語也許不太符合評語寫作規(guī)范,但我想,只要能抓住學生特點,體現(xiàn)學生個性,撥動學生心弦,激勵學生上進,這不就達到了評語的目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