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秀真 (山東省鄆城縣畜牧獸醫(yī)局 274700)
夏季搞好肉雞飼養(yǎng)管理的措施
秦秀真 (山東省鄆城縣畜牧獸醫(yī)局 274700)
夏季溫度高、濕度大,熱應激時常會危害到肉雞群,并將會不同程度的出現(xiàn)中暑。雞群輕則表現(xiàn)為采食下降,生長受阻,機體抵抗力下降;重則繼發(fā)疾病,出現(xiàn)大批死亡。夏季溫度高、濕度大,還給許多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對雞病防控造成了一定困難。然而,夏季正是雞肉的消費旺季,因此養(yǎng)殖戶要消除夏季的不利影響,搞好肉雞飼養(yǎng)管理。
雞場位置應當:地勢高燥、背風向陽 夏天便于通風,冬天便于保暖;村外500m以上,距離村路大于100m;避開低洼地、污水河邊;雞舍地面高于道路,舍周圍挖好排水溝,以防雨水倒流;林下更好,夏天既能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又能凈化空氣。
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制度是保證雞群健康、預防傳染病的根本措施,也是肉雞生產中計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全進全出”就是同一范圍內只進同一批雛,飼養(yǎng)同一日齡雞,采用統(tǒng)一料號、統(tǒng)一的免疫程序和管理措施,并且在同一天全部出場。出場后對整體環(huán)境實行徹底打掃、清洗、消毒。避免了不同日齡雞群的交叉感染機會。
選購健康的良種雛雞是搞好肉雞生產最重要的開端。在選購雛雞時,要充分了解種雞的健康狀況,種雞群必須沒有雞白痢、傷寒、慢性呼吸道疾病,種蛋無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細菌污染,雛雞對新城疫、法氏囊病、腦脊髓炎等病毒性疾病有較高的母源抗體。體質健壯的雛雞大小均勻一致、活潑、叫聲洪亮、反應靈敏、絨毛光潔、臍部吸收好、無腫脹血跡、腹部柔軟、卵黃吸收良好、手握極力想掙扎。雛雞出箱后,最好在8~12h內運送到目的地(不超過36h),防止中暑。
在選擇建筑材料時,要選用隔熱性能好的材料;也可在雞舍周圍進行綠化,種些樹木或絲瓜、葫蘆等藤蔓植物,減少陽光輻射,以降低舍溫。加強通風可有效的降低舍內溫度,通風最好采用縱向通風。在雞舍的山墻上設置進風口,在對著的另一端的山墻上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排風扇,沿雞舍的縱軸進行擺放,比橫向通風可降低3~5℃。有條件的可采用循環(huán)水加通風來降低舍內的溫度,效果更好。
夏季雞群的飲水量大,排出的糞便較濕,加上雨季舍內空氣濕度大,雞舍內很容易形成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這樣雞體內的熱量很難散發(fā)出來,同時還給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所以夏季要及時清除舍內的糞便,最好把濕度控制在55%左右。
一般平養(yǎng)肉雞由8~12只/m2減少為6~10只/m2,減少20%左右,雞群(平養(yǎng))的規(guī)模以150~200只/群為宜。群與群之間最好用柵欄或網隔開,以保證雞只有均勻適宜的生活空間。
一般夏季日糧的代謝能可適當降低,要適當提高粗蛋白的含量,以便補償采食量,否則將造成營養(yǎng)缺乏??稍陲暳现屑尤?%~2%的油。同時適當提高飼料中的鈣磷水平,以保證肉雞生長的需求。同時在夏季高溫高濕季節(jié),要嚴防飼料霉變,飼料最好不要存放時間太長,否則飼料中的有效成份將會流失。
充足而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飲水是肉雞飼養(yǎng)成功的重要保證,要供應新鮮清潔水,在舍內放置足夠的飲水器,飲水器高度要合適,且分布均勻,在上午10時至下午18時溫度高的時段,最好每2h換水一次;采用自動飲水器的,水槽中的水應長流不斷,禁止長時間的斷水。每天定期洗刷飲水器2次,保證每只雞都能喝足清潔的涼水。
(1)防止飼料突變,更換飼料應循序漸進,換料要有4~6d的過渡期,可按1/3~2/3、1/2~1/2、2/3~1/3三階段進行。不使用霉變飼料。(2)在喂料時應避開高溫,最好在晚上到清晨多供料,以提高雞群的采食量。(3)固定工作程序:開燈、喂料、飲水、清糞、洗刷、消毒按時進行,防止打亂雞群的生物鐘。(4)防止驚群,飼養(yǎng)員在舍內的各項工作要輕輕進行,降低雞的恐懼感,尤其中午盡可能讓雞多休息,少打擾,清糞、洗刷、消毒、防疫等工作最好在晚上8時之后,早上8時之前氣溫較低時進行。
夏季溫度高、濕度大,許多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因此日常的消毒顯得尤為重要。飲水器最好每天清洗,定期用消毒劑清刷。結合雞場的實際情況可不定期的進行帶雞消毒或飲水消毒,可有效的減少多種傳染病的發(fā)生。
每噸飼料可加入200g維生素C或1~5kg小蘇打,也可用一定量的復合多維或其它抗應激合劑,以增加雞只抗應激的能力。夏季,肉雞養(yǎng)殖雖然難度增加,飼料轉化率降低,但是往往苗雞價格低,成雞價格高,消費市場大。只要掌握好夏季肉雞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搞好疾病的防治,就能把雞養(yǎng)好,并能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S831.4
B
1007-1733(2017)10-0017-02
201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