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市中醫(yī)院(458030)張建玲
品管圈活動是一種新型的小圈團體活動,圈員集思廣益,能夠有效解決各種問題[1][2]。本次研究探討了品管圈對住院患者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率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6年7月成立品管圈小組,由外科護士長擔任圈長,從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中選取6名擔任品管圈成員。2016年1月~7月為品管圈活動前,共有524例患者接受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2016年7月~2017年4月為品管圈活動后,共有473例患者接受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兩組患者均為住院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選定品管圈活動主題 通過“頭腦風暴法”以及討論法確定品管圈活動內容,最終將“降低住院患者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率”確定為本次活動的主題。
1.2.2 調查現狀 調查2016年1月~7月期間住院患者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的原因。調查發(fā)現共有248例患者發(fā)生非計劃拔管,非計劃拔管率為47.33%。非計劃拔管的原因主要為滲漏和堵管,這兩項占非計劃拔管的85.08%,根據80/20原則,圈員應將這兩點作為改善重點。
1.2.3 設定目標值 現狀值即調查結果中2016年1月~7月的非計劃拔管率,為47.33%。圈能力為圈能力平均值與圈能力總分之比,即圈能力=(4+4+3+3+4+3)÷6÷5=70.00%。改善值=現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47.33%×85.08%×70.00%=28.19%。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47.33%-28.19%=19.14%。因此,住院患者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率應降低至19.14%。
1.2.4 原因分析 導致靜脈留置針滲漏的原因主要為穿刺技術不佳、靜脈選擇不當、藥物刺激;導致堵管的原因主要為封管方法不當。以上四個原因即為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的主要原因。
1.3 提出對策 (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護士應加強技能訓練,提高穿刺技術水平;學習結束之后接受科室考核,成績合格的護士才能對患者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2)提高靜脈選擇能力。如果護理服務對象是老年患者,則應盡量選擇直徑超過3厘米、彈性好、粗、直的血管;同時,為預防靜脈血栓的發(fā)生,護士應盡量選擇避開下肢靜脈。為避免液體滲漏,護士應盡量選擇遠心端應用留置針輸液。(3)合理安排輸液。輸液時,先輸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再輸刺激性較小的藥物,輸液完成之后用生理鹽水沖管,從而減少藥物對血管的不良刺激。(4)正確封管。為預防堵管的發(fā)生,護士應掌握封管的正確方法:①輸液結束之后,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脈沖式沖洗法徹底沖洗留置針內的藥液微粒,防止堵管;②采用正壓式封管法封管,防止血液回流導致堵管。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實施品管圈活動之后,住院患者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率由原來的47.33%降至19.03%(90/473),前后對比差異顯著(P<0.05)。
近年來,品管圈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其應用價值也逐漸顯現出來。本次研究探討了品管圈對住院患者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實施品管圈活動之后,住院患者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率由原來的47.33%降到19.03%。說明品管圈在住院患者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過程中的應用可有效降低非計劃拔管率。非計劃拔管是接受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棘手問題,如果沒有良好的解決對策,則患者的治療效果會受到影響。本研究中,品管圈活動展示出強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頭腦風暴法”集思廣益,圈員找到了非計劃拔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因此,在品管圈活動結束之后,非計劃拔管率降低至19.03%,達到了預期目標值,妥善解決了非計劃拔管問題。
綜上所述,品管圈能夠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管率,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