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巖
秋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期,高血壓、心梗、心絞痛、心律失常以及腦卒中等疾病的發(fā)生率和致死率,常在這個階段大大增加。
原因一:氣溫低
應對策略: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毛衣毛褲,棉衣棉褲,該穿就得穿。當氣溫很低或陰冷的雨雪天時,要保證合適的室內(nèi)溫度,外出時記得做好保暖防護。
原因二:血壓波動大
冬季激素水平的變化、室內(nèi)外溫度的變化等,容易造成血壓波動,這一點在老年人身上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血壓來回波動會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容易造成心絞痛或腦血管的問題。
應對策略:高血壓患者應遵醫(yī)囑堅持用藥,不要擅自停藥或改變用藥劑量。有時,與夏季同樣劑量的降壓藥在秋冬季的控壓效果可能不理想,所以應該注意做好血壓監(jiān)測,出現(xiàn)血壓升高或有頭暈、頭痛和胸悶等不適及時就診,咨詢醫(yī)生是否需要調(diào)整藥物用量。隨著室內(nèi)外溫度的變化穿脫衣服,不要讓身體覺得忽冷忽熱。還有,避免情緒波動。
原因三:血膽固醇升高
高膽固醇血癥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密切。在秋冬季,人們往往更容易攝入高熱量食物。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膽固醇水平,以及血甘油三酯水平等,會增加患者心臟病或卒中發(fā)作的風險。
應對策略:不能因為天涼衣服穿得多,看不出身材,就肆無忌憚“貼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戒煙限酒,適度運動。
原因四:維生素 D 下降
研究表明,秋冬季體內(nèi)維生素D 水平會有所下降。不少臨床研究證明,維生素D會影響心肌的收縮功能,維生素D缺乏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
應對策略:充足的陽光有利于維生素D的吸收,在天氣適宜時,多出去走走。另外,還可以在每日飲食中選擇維生素D含量比較高的食物,比如海魚等。
原因五:體力活動減少
天冷,許多人窩在家里不愿出門活動。再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血流緩慢,這些都增加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應對策略:適度運動。適度的意思是,要動起來,但也不要動到心肺承受不了的地步。別總窩在沙發(fā)里,做點家務活兒,也算是輕量級的活動
原因六:空氣污染
好不容易說服自己出門運動一下,卻發(fā)現(xiàn)室外霧霾嚴重??諝庵蠵M2.5等污染物會加快心率,升高血壓,激發(fā)血管炎癥反應,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從而引發(fā)心臟病。PM2.5明顯增加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風險。秋冬季PM10和PM2.5水平明顯升高,北京PM2.5水平在冬季增加接近57%。另外,霧霾天的氣壓低,空氣中的氧濃度也低,高血壓、冠心病、心衰等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從事室外活動較容易缺氧。
應對策略:空氣污染嚴重的時候,還是減少戶外活動,乖乖呆在室內(nèi)吧。如非外出不可,應戴上防霾口罩。
原因七:容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
秋冬季,呼吸道感染發(fā)生率上升。感染后,肺組織的氧交換能力降低,心臟負擔增加,容易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現(xiàn)。
應對策略:預防呼吸道感染,必要時注射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