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霞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山東省的房澤秋家庭,王克華家庭,逄秋香家庭,昌德松家庭,朱彥夫家庭,魏希英家庭,溫洪福家庭,單美華家庭,王長義、王長信家庭,劉長城家庭,楊樹朋家庭,張淑貞家庭,孫洪香家庭,王建英家庭榮膺“全國文明家庭”稱號。國家主席習(xí)近平在表彰大會上贊揚他們:你們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同家庭成員一起,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溫暖了人心,詮釋了文明,傳播了正能量,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都是好樣的!
12月底,劉長城來濟參加山東省婦聯(lián)舉辦的文明家庭代表巡講活動,活動間隙,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
一個人,一顆心
2008年,時任威海市行政審批中心物管辦主任的劉長城下鄉(xiāng)了——受組織委派,他到威海市文登區(qū)侯家鎮(zhèn)掛職。臨行之前他暗下決心,到了那里一定為鄉(xiāng)親們干點實事兒。
侯家鎮(zhèn)有38個行政村,村與村之間、戶與戶之間,生活水平參差不齊。一天,劉長城到了一個叫山前的村莊,那里的景象讓他吃驚。村委會在解放前的一座家廟辦公,窄窄的街巷里堆放著碎石、草堆等。到貧困戶家里走訪,92歲的孫忠英老人家里,除了墻壁上一盞沾滿灰塵的燈泡,看不到一件現(xiàn)代家庭用品;鍋臺上放著的半碗面糊糊里躺著半塊地瓜,就是老人的晚飯;再掀掀老人炕上的棉被,因年頭過久,很多地方已經(jīng)破碎……
深秋的天,晚上老人冷啊!回到鎮(zhèn)上,劉長城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眼前晃動的都是老人露著破棉絮的被子?!拔乙o那位老人送棉被!”第二天一早,他就托城里的朋友買了20套嶄新的軍品棉被棉褥。
再次走進(jìn)孫忠英老人家,劉長城是抱著棉被棉褥去的。老人家正坐在院子里打盹,還以為是誰走錯了門。劉長城一層一層地幫老人把床鋪鋪好,然后攙著老人坐到炕上去試試。老人一遍一遍地摸著軟軟乎乎的被褥,眼中滿是淚花,嘴里不停地說好??粗先说纳袂椋瑒㈤L城心里忍不住泛酸:只不過是一套被褥而已?。∷X得自己如果不能照顧好老人,那一定夜夜睡不好覺。
農(nóng)村因患病、傷殘、孤老等原因致貧的情況幾乎村村都有,劉長城買來的20套被褥很快就發(fā)完了,窮親戚更是結(jié)了一大堆。
南渠格村的李修文,因為傷殘幾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妻子不堪忍受家中困境服藥自殺了。劉長城去看望他時,他連最后一點生活下去的勇氣也快消磨殆盡了。劉長城當(dāng)即掏出隨身攜帶的500塊錢,鼓勵他,沒有什么困難是解決不了的??吹嚼钚尬牡碾p拐破舊得都快不能用了,劉長城開車到威海給他買來一副新的。試了試,有一只長了點,他又帶回威海更換。
原來,這世上還有人這樣關(guān)心自己,自己怎能不好好地活下去?李修文終于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
十多年前,粉碎玉米時宋增田不慎被機器擠掉了右胳膊,沒法務(wù)工,地也種不成了,日子每況愈下。后來,他又患上肺氣腫,整夜整夜地咳嗽,尤其是冬天,那喘息聲就像拉風(fēng)箱,聽的人都跟著難受,想想他得有多痛苦。很多個夜晚,宋增田都覺得自己那口氣隨時可能喘不上來了,然而卻無錢醫(yī)治。劉長城知道后,先是給他送錢送藥,后來得知吃藥的效果不太好,他又開車把宋增田拉到威海市醫(yī)院,樓上樓下地帶他做檢查、看專家門診、拿藥。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宋增田的病情緩解了很多,一連幾個冬天都沒再犯。提起這事兒,宋增田就忍不住老淚縱橫,“就是自己的親兒子,能做到這樣的有幾個?”
窮親戚多了,花錢就多,僅憑劉長城的工資根本不夠。那錢從哪兒來呢?劉長城瞄上了自己的連襟和岳父。
爺仨兒的秘密
2008年冬,劉長城走訪侯家鎮(zhèn)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院里有鍋爐,但是不燒,因為沒有煤。沒有煤的嚴(yán)冬,年輕人都受不了,何況年邁體弱的老年人。從養(yǎng)老院回來,他就惦記上了這事兒??墒琴I煤不是小錢兒,怎么辦呢?想來想去,他想到了妻子張文譽手里的存折,他記得存折上有5萬塊錢,正好用來買煤??墒?,直接要恐怕妻子不會給,他們夫婦都是上班族,收入有限,動用這么大筆資金去給素不相識的人買煤,一般情況下任誰都不會痛快答應(yīng)的。
于是,他動了個心眼,撒了個謊,騙妻子說借給同事應(yīng)應(yīng)急,借期一年。妻子把存折給了他,他揣起存折就去了威海市熱電廠,到那里打聽哪里有便宜的煤。錢到位,當(dāng)天30噸煤就送到了養(yǎng)老院。晚上,鍋爐就燒了起來,冰冷的暖氣片終于冒了熱氣兒。老人們有的把毛巾晾上面,有的偎著暖氣片暖手,一個個高興得像過節(jié)一樣。
燃眉之急是解決了。可是存折上的窟窿怎么補,劉長城沒招兒。自從到了侯家鎮(zhèn),他的兜中就沒有過余錢,想攢夠5萬塊,那得猴年馬月。眼看一年之期將到,謊言馬上被拆穿,劉長城覺得,還得去找岳父“借”。
劉長城的岳父和連襟都是生意人,手頭寬?;罘海詮牡搅撕罴益?zhèn),手頭經(jīng)常緊,所以經(jīng)常去“借”。每次去,都挑岳母和大姨姐不在家的時候。劉長城很清楚,一旦岳母和大姨姐知道了他借錢的事,也就等于妻子知道了。
這一次,他沒有別的招兒,還是得請岳父想辦法。
剛開始,劉長城去找岳父和連襟“借錢”,岳父和連襟抹不開面,就給了。后來知道他是為了幫助那么多不相識的人,也勸他,這世界上有那么多窮苦人,你幫得過來嗎?你掛職的主要職責(zé)是招商引資,做好這個就行了,何必再給自己找麻煩?可劉長城不這么覺著,那些窮苦鄉(xiāng)親,他既然見到了、認(rèn)識了,就得去幫,不幫他心里不安生。岳父和連襟眼看勸不住,也知道他做的是好事,也就隨他了。男人間的事,似乎特別簡單,也似乎沒有那么多道理可講,爺仨兒一塊兒喝幾盅小酒,劉長城錢就“借”走了。說白了,那爺倆對劉長城做的事,骨子里還是認(rèn)可的,否則一句手頭也緊,劉長城甭想“借”走一分錢不是么?
劉長城的算盤打得雖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還沒去找岳父周轉(zhuǎn)那5萬,這事就穿幫了。
當(dāng)時,電視臺做了個掛職干部的節(jié)目,劉長城花錢為養(yǎng)老院買煤的事上了電視,被大姨姐看到了。大姨姐馬上打電話給自己的妹妹張文譽。劉長城在妻子那里一二十年的好信譽,就這么嘎崩碎了。
謊言背后
劉長城為什么這么做?不僅妻子、大姨姐難以理解,外界很多人也不理解,他們輕輕一句“神經(jīng)病”就概括了他。這些人,總是不相信人性中的善,人心中的軟,不相信人世間除了有利己者,還有無私助人者。
為什么做公益?
“壹基金”發(fā)起人李連杰的回答是,因為經(jīng)歷海嘯大難不死而頓悟,余生想做些對社會有用的事。劉長城沒有那樣的經(jīng)歷,他的回答是:因為父親。
在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泊于鎮(zhèn)鹽灘村,劉長城的父親劉玉民是出了名的大好人。冬天下大雪,人人都想在床上多窩會兒,劉玉民卻總是早早起床,把街道清掃得干干凈凈。上山遇到背柴禾的老人,劉玉民必定把柴禾接過來,給人送回家。誰家的燈泡壞了,自己修不了,最先想到的也一定是劉玉民。
劉長城上小學(xué)四五年級的時候,學(xué)校號召擁軍擁屬。鹽灘村有幾戶軍屬和烈屬,按要求同學(xué)們要輪流給這些家庭挑水。奇怪的是,這些人家的水缸每天都是滿的。提前把缸挑滿的是劉玉民。那是1970年代,水得到大口深井里用井繩拔,他挑了,孩子們就不用再去井邊。
不光是軍屬和烈屬,村里的殘疾人家庭,劉玉民也每天給挑水。一桶一桶地拔,一擔(dān)一擔(dān)地挑,來來回回地跑,大冬天里都熱得冒汗。
村里人叫劉玉民“好玉民”,劉長城聽了,心里偷偷地自豪。上數(shù)學(xué)課的時候,同學(xué)沒有算盤,他就跑回家把哥哥姐姐的算盤拿來給人用。看同學(xué)撥拉一節(jié)課的算盤珠子,他能高興一整天。
不幸的是,劉長城15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失去了主要勞力,母親和哥哥姐姐掙的工分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劉長城記憶最深的是餓,然后是冷。有太多揭不開鍋的時候,母親借了東家借西家。多虧有父親攢下的好人緣,不管借到誰家,哪怕人家也不寬裕,仍會盡力幫助他們。
再后來,即使母親不再上門去借,鄰居們也會盡量接濟他們。這家煮了地瓜,端幾塊來,那家剛分了面,提過幾斤來;這家孩子的衣服穿小了,拿過幾件來,那家給孩子做新鞋,多做出來一雙……劉長城說,自己就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當(dāng)你餓得渾身無力的時候,有人給你塊地瓜吃,那是真香??;臘月寒天,你渾身透風(fēng)冷得要命,有人給你件褂子穿,那是真暖和。”
那種香香進(jìn)了劉長城的心里,那種暖暖到了他的骨子里。
后來,劉長城大學(xué)畢業(yè)扎在城里,生活安穩(wěn)。這一次下鄉(xiāng)掛職,再次看到貧困鄉(xiāng)親的不容易,他心里的某種東西,被喚醒了。
一家子志愿者
盧梭說過:良心是靈魂之聲。即便靈魂有時打盹,一旦有某種東西觸碰,這種聲音立馬就會激響。
劉長城帶著妻子張文譽和女兒劉思岑去了自己掛職的地方,去看了他的“窮親戚”。從貧困戶家里出來,妻子張文譽只說了一句話:“你什么都不用說,我都知道了?!睆拇?,劉長城再從家里拿錢,再做公益,張文譽再沒反對過。12歲的劉思岑見慣了城里的高樓大廈和柏油馬路,走進(jìn)第一戶貧困戶就被嚇哭了。后來再去時,她就帶上了自己多年積攢的4700元壓歲錢,為“親戚”購買了生活用品。
劉長城也知道,僅憑一己之力能做的非常有限。就算你是一根百丈長的蠟燭,也終有燃盡的時候,可是如果你把蠟燭當(dāng)火柴使,一根一根地去點亮別的蠟燭,別的蠟燭也都去點亮身邊的蠟燭,那么社會就會一片明亮,并循環(huán)不絕。這樣想的時候,他就不再僅靠自己的能力,而是發(fā)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成立了“長城愛心大本營”。
妻子張文譽和女兒劉思岑都是“長城愛心大本營”的志愿者。張文譽是老師,她發(fā)動身邊的同事利用節(jié)假日為留守兒童輔導(dǎo)功課,至今已輔導(dǎo)過至少350名兒童,還多次組織書籍募捐活動,累計為外來務(wù)工人員子女捐書2萬多冊。
劉思岑到山東藝術(shù)學(xué)院上了大學(xué),也把“長城愛心大本營”的志愿服務(wù)精神帶到了大學(xué)。她在學(xué)校發(fā)起的新生軍訓(xùn)服送農(nóng)民工工地項目,開展得有聲有色。第一年,就送了仨工地。劉思岑和母親張文譽,都被評為威海市優(yōu)秀志愿者。
劉長城的母親也不甘落后,兒子在侯家鎮(zhèn)掛職,她經(jīng)常買了水果到養(yǎng)老院去,陪老姊妹們說說話,幫大伙兒洗洗衣服。如今老人家已經(jīng)82歲,眼不花耳不聾,沒事的時候還喜歡打打乒乓球。
岳父一家和大姨姐一家就更不用說了,早就加入了志愿者隊伍,哥哥姐姐家也都成了“長城愛心大本營”的一份子。每年植樹節(jié),“長城愛心大本營”都會組織種植愛心林,光劉長城一家子,就是一支浩浩蕩蕩的大隊伍,熱鬧而又幸福。劉長城說,這才是志愿服務(wù)的真諦,不是給予了別人什么,而是自己從中收獲了什么,那種感受會讓你更加熱愛志愿服務(wù),更努力地去為別人做什么。
愛心長城
不了解生命的人總是太容易絕望,每當(dāng)遇到一次挫折,甚至僅僅是日子平淡了一些,便覺“天要亡我”,于是痛苦憂傷甚至自甘墮落。在劉長城看來,這樣的人都應(yīng)該去參加志愿服務(wù)。他和“長城愛心大本營”也努力打造項目,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種植愛心林是其中一個,“今天我是你的眼”助盲活動也是其中一個。一個人去種一棵樹,他能高興一星期;一個人幫助一位盲人乘車回家過年,他能高興整個年……靠著這樣的力量凝聚,如今“長城愛心大本營”已有注冊志愿者3800人,通過“長城愛心大本營”參加過志愿服務(wù)的,有3萬余人。隊伍大了,活動多了,劉長城也總結(jié)出自己的經(jīng)驗:扶貧更要扶志,助困更要助智。
剛剛過去的2016年,“長城愛心大本營”組織實施了幫助輪椅殘疾人站起來的活動。由志愿者帶坐輪椅的殘疾人進(jìn)游樂場、逛超市、坐高鐵,并組織相親會和集體婚禮。
這些活動有什么意義?
這些活動比送米油糧面更有意義,因為它能幫助殘疾人重樹信心。
在國外,大街上隨時可見殘疾人,但國內(nèi)卻很少看到。為什么?并不是國內(nèi)殘疾人少,而是國內(nèi)的殘疾人幾乎不出門。他們自卑,于是把自己藏在屋子里,越過越絕望。
緊跟這些體驗活動、集體活動的,是培訓(xùn),教他們畫畫、做電商,掌握一技之長,就業(yè)創(chuàng)收,脫貧致富。有個殘疾人,培訓(xùn)后不久,就做成一單800塊錢的生意,她打電話向劉長城報喜,電話那端的雀躍,讓劉長城一下子知道了什么叫重生。
培訓(xùn)全過程,都有志愿者參與。因為輪椅殘疾人下身多數(shù)失去知覺,不能久坐,要隨時翻身,按摩,更換尿片。
袁曉輝是“長城愛心大本營”的一名志愿者。有一期油畫培訓(xùn)班在三樓,他背一名殘疾人下樓的時候,那名殘疾人小便失禁撒了他一身,正值夏天,起初他還以為是汗水。知道那人撒在自己身上的瞬間,他很懊惱,覺得自己如果不參加這次服務(wù)就好了,可是當(dāng)看到那位殘疾人漲紅的臉、深低的頭、不斷說著對不起的愧疚,他馬上釋然了。他,不是比自己更難受么?他不是比自己更不容易么?
一年多志愿服務(wù)做下來,袁曉輝直言自己幸運。四肢健全,身體健康,還有穩(wěn)定的工作,已經(jīng)比很多人強太多。那些年少的輕狂、憂愁、郁悶,統(tǒng)統(tǒng)消失不見,今后就是好好珍惜生活。
志愿服務(wù),是對他人的愛心,也是對自我的成全。
“長城愛心大本營”成立8年多來,已捐助愛心款項424萬余元,開展志愿活動440余項,救助貧困家庭396戶,幫助殘疾人600余人,植樹3.4萬余棵,舉辦道德講堂50余場。2017年,劉長城和他的“長城愛心大本營”準(zhǔn)備開展新的志愿服務(wù)項目——盲人電商,還準(zhǔn)備成立殘疾人作品中日韓交流中心。劉長城盼望著,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能重樹信心,過上理想生活;也盼望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參加志愿服務(wù)而更加充實快樂。
他本人和他的家庭,正是因為志愿服務(wù),而收獲了更多的生命體驗。那些體驗,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仔細(xì)回味起來,都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