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遙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國產(chǎn)電視劇里,女子嫁人的情景都會被濃墨重彩地渲染:鏡頭從出嫁女子的盈盈淚目轉到爹娘的紅眼圈,從親友團的悲喜交加到伴娘閨蜜們的喜極而泣,這樣的特寫鏡頭多了,不禁令人生疑:結個婚而已,又不是大仇得報,哭個啥呢?有趣的反襯是,男方的家人喝酒吃肉,笑逐顏開,這是占了多大的便宜?。?/p>
可不是嗎?不論中外,在古代女人就是婆家的一件財產(chǎn)。即便幾千年后的今天,人們對女性生命價值的評判,仍然習慣以生育能力、家務能力為標準。在愛麗絲·門羅的小說集《好女人的愛情》里有一段話,說明了大多數(shù)女性在長期的規(guī)訓下對自己生活的看法:“在她看來,從學校畢業(yè)后,生活就得像一系列遞進的考試,得一場一場地過去。先是結婚,你到了二十五歲還沒成功,這場考試就算徹底不及格,然后你得考慮生第一個孩子,過一年懷孕是不錯的想法。等上兩年就有點過于保守了。三年還不懷孕,人們就要嘀咕了。再過一陣子,生第二個孩子又提上議事日程……”
因此,嫁人便是古典女性唯一的出路和歸宿,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女人們普遍缺乏安全感,幾乎不可能獨立面對生活,一個女人若是家庭破裂,她的人生幾乎都一敗涂地了。女人的下半生的幸福完全投注到她千挑萬選的丈夫身上,導致成年之后的女人們只有兩個角色可以扮演:母親、妻子。
母親和妻子,既是她們的身份,也是她們的終身職業(yè)。即便到如今,說到一個女人的史詩,不是她的作品和成就,而是她的婚姻史。
輿論很青睞一個女人的母性和妻性。對于女性明星,在家庭生活上簡直賣點多多,攻擊一個女性時,會常常用她們的婚姻作為攻擊對象。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妻子并不是女人的唯一角色,她們同時還是演員、醫(yī)生、律師、設計師、藝術家、科學家,甚至是旅游達人、游戲迷。
到了現(xiàn)代,女性貌似能有主動權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人了,也已經(jīng)有一些足夠強大的女人有條件選擇嫁給愛情而不是財富。
但是,和過去“娜拉出走以后怎么辦”這個問題相似,現(xiàn)代人依然關注,作為一個女人,嫁了個什么樣的老公?這個男人是暖還是渣?身家多少?是不是績優(yōu)股?萬一老公出軌了以后她怎么辦、離婚了怎么辦?
需要如此焦點關注么?嫁錯郎對古代婦女來說是滅頂之災,對于現(xiàn)代女性而言,連“錯”也算不上啊。戀愛、失戀、結婚、離婚,對她們來說只是一種經(jīng)歷,年輕女孩可以從頭開始,中年危機也有路可走。
如《傲骨賢妻》里的女律師Alicia,從前是名媛闊太,當老公丑聞曝光事業(yè)崩塌之時, Alicia勇敢地“坦然面對、共同承擔”,即便最后離婚,她也沒有憤怒、怨恨、絕望和自暴自棄,而是笑著和前夫舉杯慶?!拔覀兊幕橐鲋皇墙Y束了,但并沒有失敗”。在婚姻里,我們是平等的。
現(xiàn)代女性的婚姻未必會比古典女性幸福,但是,不同的地方在于,即便她上錯花轎嫁錯郎,她還有專業(yè)事業(yè)可以支撐物質,有興趣愛好可以寄托精神,她強大的生存能力足以渡她上岸,并不至于被渣男輕賤,被惡婆羞辱,也不需要被王子拯救,當婚約不再,依舊可以依賴自己的力量過上想要的生活。這才應該是常態(tài)。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在母性妻性之前,女性首先得做自己,即便面對親人愛人,也可以像美國精英主義作家安·德蘭所言:“我會為你死,但我決不會為你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