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波 司朝光 王廣華*
(1.山東省青島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綜合實驗場,山東青島266100;2.山東省青島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蔬菜研究所,山東青島266100)
大白菜春季采種分為母株采種和小株采種兩種方式。大白菜母株采種要經(jīng)過漫長冬季的貯存休眠,植株的生活力較弱,感染病菌幾率較大,為了保證采種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一定要加強大白菜母株的栽培和管理,特別應預防好種株病害。黑腐病是近年來在大白菜釆種株上發(fā)生的主要病害之一。黑腐病在全國各地的農(nóng)作物上早有發(fā)生,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近年來危害日益加重,嚴重影響了大白菜采種工作的正常進行。
黑腐病的病原是一種黃單胞桿菌,細菌短桿狀,極生一根鞭毛,革蘭氏陰性(G-),發(fā)育適溫25~30℃,致死溫度51℃,喜高溫高濕環(huán)境,在溫度25~30℃、相對濕度大于85%時侵染能力最強。
采種株多從葉緣和蟲害傷口開始發(fā)病,先出現(xiàn)√形黃褐病斑,發(fā)病部位葉脈變黑,進而干枯。細菌沿葉脈侵染到根部,致使根部維管束變成黑褐色,種株莖稈上表皮腐爛但是沒有臭味,表皮干腐后,莖部中空,維管束呈撕裂狀,發(fā)病嚴重時種株成片死亡,嚴重影響了大白菜采種的產(chǎn)量和材料的選育進度。
黑腐病菌可隨空氣和雨水在田間傳播,發(fā)生嚴重時種株成片枯萎死亡,種子顆粒無收。細菌還可以沿維管束擴展到種莢內(nèi),并從種臍部位侵入,在其中滋生繁殖使種子發(fā)育不完全、籽粒不飽滿。采用帶菌種子育苗,幼苗期即開始發(fā)病。
(1)多年連作:十字花科蔬菜多年連作,導致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積累,一旦環(huán)境條件適宜,黑腐病即會大面積發(fā)生。(2)高溫高濕條件下黑腐病發(fā)病較重:高溫條件下,植株葉片呼吸蒸騰作用加強,氣孔和葉緣孔口張開,病原菌易侵入;高濕條件下,葉面結露,葉緣吐水,有利于病原菌侵入而發(fā)病。(3)水肥管理不當:植株營養(yǎng)生長過旺,葉片內(nèi)富含氮素,有利于細菌侵入并大量滋生繁殖;施肥量不足、種株根部的吸水吸肥能力差、植株早衰等,導致植株抗性降低,有利于病原菌侵入。(4)蟲害較重:蟲害在葉、莖表面造成傷口或者自然災害引起的機械性傷口,會使大白菜種株出現(xiàn)傷流,傷流內(nèi)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有利于細菌的繁殖和進一步侵染。
在選用無病種株和無病種子的基礎上,應采用綜合措施防治黑腐病。
(1)溫水浸種法:黃單胞桿菌的致死高溫為51℃,采用水浴加熱的方法使水溫達50~51℃,在50~51℃水中浸種10min,可殺死種子攜帶的病原,且不會影響種子活力。浸種后,將種子在室溫下冷卻晾干備用。該方法操作簡便,效果較好。(2)藥劑浸種法:利用細菌活性抑制劑抑制黑腐病病菌活性,使其喪失侵染能力??捎?0%代森銨200倍液浸種15min,晾干即可。
秋季大白菜采收結束后,深翻土壤50~60cm,將黑腐病病菌翻至土壤表面,利用冷空氣殺死病菌,以減少土壤中的含菌量;注意防治蟲害和預防暴風雨對種株造成機械傷害,防止病菌侵入;適時去除種株上的老葉,加強株間通風透氣,降低株間的溫度和濕度;加強水肥管理,防止種株徒長和早衰,多施磷鉀肥,增強種株的抗病能力。
幼苗期噴灑1∶1∶200波爾多液,可起到預防黑腐病的作用;成株期噴藥前,應拔除病株(發(fā)病級別在5級以上),清除病葉和病殘體,隨后噴灑72%農(nóng)用鏈霉素1g兌水5kg,間隔5~7d噴1次,連噴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