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智,馬劍晴*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30)
眼科嬰幼兒全麻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涂 智,馬劍晴*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30)
目的 分析探討眼科嬰幼兒全麻手術前后存在的安全護理問題,并提前預防干預,防止術后并發(fā)癥及各種意外的發(fā)生,保障手術順利及住院期間安全。方法 對2016年10月~2017年3月86例全麻患兒,通過充分的入院評估、全面的安全指導、住院環(huán)境的改善、密切的病情觀察等優(yōu)化的護理管理和措施,保障手術順利及住院期間安全。結論 86例全麻患兒手術進展順利,無麻醉及手術并發(fā)癥,順利可出院。
眼科;嬰幼兒;全麻;護理;并發(fā)癥
眼科手術需要患者在絕對安靜的狀態(tài)和鎮(zhèn)痛充分的條件下進行,由于因幼兒好哭易動,手術期間不能配合,因此眼科嬰幼兒手術需要在全麻下進行。眼科護士應充分了解患兒病情,熟悉患兒的性格特征和習慣,針對全麻手術前后的安全問題采取相對應的護理措施,確保手術順利。本文通過對86例眼科嬰幼兒全麻手術的成功案例進行護理方法的討論,現(xiàn)護理體會如下:
選取我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全麻手術患兒86例,年齡在0≧3歲(嬰幼兒),其中先天性上瞼下垂患兒18例,先天性淚道阻塞19例,斜視42例,小兒先天性白內(nèi)障4例,角膜皮樣瘤2例,結膜囊腫1例。
2.1 術前護理
2.1.1 全面評估患兒入院時進行詳細全面的評估,重點詢問和觀察患兒有無感冒發(fā)燒、咳嗽等癥狀,對疑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可門診急查手指血常規(guī)及超敏C反應蛋白,確認化驗結果正常的情況下方可入院。
2.1.2 安全護理由于患兒活潑好動的自然天性,導致住院期間的安全問題較為突出。我們清除病房一切雜物,所有行李物品入柜;增加洗手間的清理次數(shù),保持地面清潔干燥;固定好病床剎車,告知患兒不要在病床上跳動,睡覺時將兩邊床欄拉起,指導家屬使用開水瓶后放置于床頭柜安全籃內(nèi)卡好,給患兒穿長度適宜的小兒患服及防滑鞋?;純弘x床活動時要有家屬陪伴。
2.1.3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學習有關嬰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采取針對性的心理措施:對于3歲以內(nèi)的患兒,護理人員應抓住患兒的注意力,利用帶聲音特效的玩具或者顏色鮮艷的物品吸引患兒的注意力,親切地撫摸患兒頭部,對嬰兒可以酌情抱一抱,從而讓患兒消除陌生感及恐懼感,從而獲得安全感。對于表現(xiàn)好的患兒,可以多伸出大拇指給予表揚和鼓勵。加強對患兒家屬的交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手術治療的時間,手術的方法和護理措施,使其對手術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1.4 術前準備
遵醫(yī)囑完善相關術前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對無法配合檢查的患兒,檢查前遵醫(yī)囑使用鎮(zhèn)靜藥物(如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腸,保證檢查順利進行;術前3天常規(guī)滴用抗菌眼藥水,責任護士做好藥物宣教工作;術前一日,醫(yī)生、責任護士及家屬共同確認手術眼別,并做好標記,告知患兒家屬手術部位標識的目的及重要性,確保手術眼別標識完整、清晰;備好術中用藥,核對無誤后整體封袋,打印執(zhí)行標簽貼于封口處;更換干凈患服。
2.1.5 術前禁食水
根據(jù)患兒的不同飲食通知術前禁食水時間,母乳禁食4小時,其他飲食6小時,油炸、脂肪及肉類食物禁食至少8小時;手術前2小時可以喝少量溫開水。
2.2 術晨護理
完善相關術前用藥,給予留置針穿刺,建立靜脈通道。再次確認患兒手術眼別標記,著小兒病患服及穿帶紙尿褲。核查患兒病例、影像學資料及術中所需藥品等,與支助人員進行嚴格核對并在《手術病人轉運交接單》上簽字。為了縮短母親與小兒分離時間,避免患兒哭鬧而引起缺氧、紫紺及胃腸脹氣,術日先讓家長陪伴患兒到手術室門口,護士接患兒并協(xié)助麻醉醫(yī)師在手術室門口給患兒先進行基礎麻醉,待患兒熟睡后再接入手術間。
2.3 術后護理
2.3.1 病情觀察
術后應與麻醉師做好交接班,了解患兒術中情況,根據(jù)兒童Aldrete麻醉蘇醒評分表進行評估,對全麻術后患兒采取定性定量的方法進行病情觀察,①定性(嬰幼兒);②定量(2 h內(nèi)每15~30分鐘觀察一次,6 h內(nèi)30分鐘觀察一次,6 h后按分級護理管理病人)。去枕平臥6小時,頭偏向一側,或酌情墊軟枕抬高患兒胸部,保持呼吸道暢通;遵醫(yī)囑給予心電監(jiān)護及氧氣;密切觀察有無麻醉術后并發(fā)癥等,根據(jù)PADS表做好術后并發(fā)癥的評估,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與醫(yī)師聯(lián)系并及時處理。
2.3.2 飲食指導
由于麻醉以及嬰幼兒口渴耐受力差,患兒口渴癥狀明顯,術后2小時責任護士充分評估患兒意識后指導進食,可先喝少許溫開水,無惡心嘔吐便可逐步恢復飲食,觀察有無惡心、嘔吐、嗆咳等現(xiàn)象。
2.3.3 疼痛護理
由于嬰幼兒認知和表達能力不足無法描述疼痛水平,護理人員應對患兒的哭鬧進行觀察和評估,判斷是生理性哭鬧還是病理性哭鬧以及疼痛的程度,通過觀察嬰幼兒的肢體活動、面部表情和可安慰性,較小的嬰兒多觀測睡眠、目光交流、對刺激的反應和食欲,較大的嬰幼兒可觀測言語表達[1]。責任護理針可采取營造一個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轉移患兒對疼痛的注意力,用安撫奶嘴、撫摸擁抱給予患兒安全感。
2.3.5 眼部護理
①術后術眼包蓋1~2天,部分手術后需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護士應及時觀察包扎松緊度以及敷料有無滲血滲液,保持敷料清潔干燥。②換藥時注意觀察眼瞼有無腫脹,以防皮下血腫發(fā)生。指導家屬對患兒的看護,避免外力撞擊或異物進入術眼,點藥膏時避免將睫毛粘在角膜上,導致角膜損傷。③加強對患兒眼部切口觀察,先天性青光眼術后由于患兒躁動、哭鬧、劇烈活動、過度鼓動眼球,造成術后前房出血比成年人更多見、嚴重[2-3]。④上瞼下垂患兒術后觀察下瞼固定縫合線是否在位,正確涂用修復及抗菌眼膏,睡前應提起下瞼縫線遮蓋角膜,注意提拉的手法及提拉的松緊度,提拉后用膠布反折固定,并用紗布包蓋術眼,以防暴露性角膜炎的發(fā)生,叮囑患兒及家屬夜間勿拽、扯縫線。
嬰幼兒由于年齡的特殊性,心理、生理均未成熟,自控力弱,需進行全麻手術,但小兒其解剖特點、生理、病理都與成年人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們應該通過掌握小兒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做好充分的全麻圍手術期前后的護理,本組全麻手術患兒86例術后恢復良好,無并發(fā)癥,術后隨訪6~9個月,無復發(fā)。因此,全麻圍手術期及術后恢復期各個護理環(huán)節(jié)進行充分的安全評估及干預,是患兒安全及術后效果的保障。
[1] 徐東娟,王克芳.嬰幼兒的疼痛評分.護理學雜志,2005,17(綜合版):79.
[2] 王 敏,尹東芳,邢曉娟.真空小梁成形術治療青光眼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9,23(3C):765-766.
[3] 王崢嶸,羅漢萍.個體化健康教育對青光眼病人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7,21(2C):525-527.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9.120.02
馬劍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