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
現(xiàn)代漢語課作為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具有很實用的價值,能夠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分析及運用漢語的能力。不過,由于知識點細碎、教學內容繁雜,大多數(shù)學生感到枯燥,提不起學習興趣,從而使現(xiàn)代漢語課陷入了“學生厭學,老師難教”的尷尬境地。每每老師上課時課堂氣氛總是死氣沉沉,得不到學生配合。有著豐富的現(xiàn)代漢語教學經驗的史有為先生曾經發(fā)出過這樣的感慨:“在大學文科中最不受歡迎的就是這門課”,吳為章先生也認為現(xiàn)代漢語是“大學文科中最難教的一門基礎課”。如何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學習現(xiàn)代漢語的興趣,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漢語課對語言實踐的指導作用,是我們現(xiàn)代漢語課教師應該積極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搞好課堂教學是關鍵。而作為課堂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開講”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注意力在一堂課的前十分鐘內最為集中。所以,教師應在講課伊始精心設計一個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開講,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人入勝的“開講”就好比文章的開頭,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學生一旦產生了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配合教師完成課堂教學。筆者在現(xiàn)代漢語課的教學中對開講的方法也作了一些探索。
一、學生參與,激發(fā)熱情
針對青年學生都喜歡表現(xiàn)自我的特點,激發(fā)他們參與的熱情。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對普通話的聲母有所了解,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能準確地讀出或寫出一個字的聲母,所以有很多學生覺得簡單,沒有什么學頭。如果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開門見山,直接進入正題,他們必定提不起興趣。在講聲母這一節(jié)時我首先說:“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首詩?!睂W生這時很好奇,難道老師要今天改上文學課了?剛才還有些嗡嗡聲的課堂安靜了下來,接著筆者在黑板上板書:“春日起每早,采桑驚啼鳥。風過撲鼻香,花開落,知多少。”并讓學生把聲母標注出來,學生們覺得這太容易了,情緒高昂,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等學生標注完之后,筆者因勢利導:“這些字的聲母都是不一樣的,這首詩里邊包含了我們以前學的21個聲母,其實就是一首聲母詩。這些聲母的發(fā)音各不相同,為什么會形成不同的音色呢?是因為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不同而造成的?!边@些知識是他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于是學習熱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饒有興趣地學完了這部分內容。
二、拋出問題,激發(fā)思維
青年學生的思維都很活躍,在上課之始就拋出問題,能激發(fā)他們的思維,也能把學生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講“音變”這個內容時,筆者先在黑板上寫了兩個字:“吳”和“伍”,讓學生指出這兩個字的聲調,學生很快就指出來了“吳”是陽平,“伍”是上聲,然后筆者在兩個字的后面分別添加上“老師”兩個字,再讓同學們念出來,問他們“吳”和“伍”的聲調聽起來是不是變得一樣了?學生們很快就意識到:“吳老師”和“伍老師”讀音是相同的。隨即筆者拋出了一個問題:“吳”和“伍”聲調本不相同,但在“吳老師、伍老師”中讀音卻變得一樣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同學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有同學立馬就指出這是發(fā)生了音變現(xiàn)象。筆者接著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哪些現(xiàn)象屬于音變?說完筆者停了幾秒鐘,讓同學們思考。同學們因為沒有學過,百思不得其解,筆者抓住時機說: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節(jié)課的內容。帶著疑問,師生共同玩成了教學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講述趣事,增強趣味
語言類的課相對于文學方面的課來講要枯燥一些,學生“不樂學”,用講述趣事的開講方式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講輕聲這種音變現(xiàn)象時筆者先給同學們講述了一個“銀”字破案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商人在住客棧時將自己的50兩銀子交給客棧老板夫婦二人保管,離開時想向老板要回銀子,老板夫婦卻矢口否認,于是商人告到了縣衙。縣令想了一個辦法:他將客棧老板夫婦分開,單獨對老板說:“我在你手中寫一個‘銀字,如果過段時間這個字沒了,就說明銀子是你吞了?!崩习逡豢诖饝嘈胚@個字不會消失??h令又對老板娘說:你丈夫已經承認私吞了銀子,你還不趕快交代!”老板娘不信,于是縣令把她帶到老板隔壁的房間,大聲問老板:“銀子在你手上嗎?”老板以為是問“銀”字是否在他手上,就大聲回答說“在!”老板娘一聽,以為丈夫真的承認了,于是就坦白交代了,案件順利告破。講完這個故事,筆者問學生,為什么老板娘會承認私吞商人銀子的事?學生紛紛說:“她把‘銀字聽成‘銀子了。”再問:“‘字和‘子讀音有什么不同?”回答:“‘字是重音,‘子是輕聲?!边@時,筆者順勢說“真是神奇,輕聲還能幫助破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輕聲的一些知識?!边@個故事把學生的興趣充分激發(fā)起來,枯燥的知識學起來就不再乏味了。這樣,學生的興趣、課堂的氣氛和教師的授課都在開講后達到高潮。
四、謎語導入,引起興趣
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喜歡猜謎語,喜歡享受猜到結果時的那種成就感。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我在上“多義短語”這部分內容時就采用了謎語導入的開講策略。走進教室,筆者的第一句話就是:“同學們,我們來猜個謎語怎么樣?”同學們頓時來了精神,異口同聲地回答:“好”,看得出他們非常興奮。接著筆者在黑板上寫出了謎面:李字去了木,然后說:“這是一個字迷,請同學們猜猜是什么字?”大部分同學立馬猜出了結果,很得意地回答:“是‘子字。”筆者趁機給他們澆了澆涼水,告訴他們只猜對了一半,這反倒又激起了他們的興趣,經過一番思考后,終于有同學說出了:還可以是“一”字。這時,筆者開始引導他們進入主要內容:“為什么會有兩個答案呢?”“因為謎面包含了兩種意思”,筆者鼓勵說:“回答非常正確,這個謎面具有多義性,這其實是一個多義短語?,F(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多義短語”,隨即板書課題,開始了新內容的學習。有了這個導入,學生的思維完全被激活,學起來也感覺輕松容易了,教學效果出奇地好,連平時不太聽課的學生都能全神貫注地聽完這節(jié)課。
五、故意設難,提起欲望
語法學是讓學生們最覺枯燥、最感頭疼的,很多學生都認為文章我能寫,話我能說,也不會有什么錯誤,學語法有什么意思?。刻貏e是詞類部分,判斷一個詞屬于某種詞類,他們自認為都了解,學習起來就更提不起興趣。在這種情況下,設置一些他們不知道或容易搞錯的問題,打擊一下他們的“囂張氣焰”,反而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皡^(qū)別詞”這個詞類術語學生在中學階段沒有接觸過,在中學階段常常被稱為形容詞,但在大學教材中被獨立出來,單獨成為一類,有些區(qū)別詞學生還錯誤地認為是名詞。所以在學習區(qū)別詞這一詞類之前,我先問學生:“‘男、女、金、銀、慢性、大型是什么詞?”果不其然,全班同學整齊地回答:“男、女、金、銀是名詞,慢性、大型是形容詞?!惫P者說:“錯?!彼麄兎浅s@愕,睜大了眼睛,似乎覺得這不可能,我感覺他們想知道原因的欲望被提起來了,緊接著又向他們發(fā)問:“同學們,你們認為男、女、金、銀是名詞,那你們看看這幾個詞是否具有名詞主要作主、賓語的特征?慢性、大型你們認為是形容詞,那它們是否具有形容詞可以作謂語、可以接受程度副詞修飾的特征?”為了驗證結果,學生們趕緊利用前面學到的名詞、形容詞的知識來作比對,發(fā)現(xiàn)這些詞確實不具有名詞和形容詞的主要特征。趁此機會,筆者引出了課題,說:“那這些是什么詞呢?它們都是區(qū)別詞?!薄芭?,區(qū)別詞?”同學們意識到從小就在用的母語中還有很多知識是自己不知道的、甚至是一直弄錯的,一下子變得“謙遜”了許多。老師的問題刺激了他們的求知欲,學習起來也主動了,積極配合筆者完成了教學。
開講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除上文提到的幾種外,還可以“前后勾連,已故帶新”、“釋題入手,步步深入”等等,不過這兩種開講的方式要稍顯平淡,效果沒有那么顯著。
總之,恰當?shù)拈_講猶如說書的開頭,鼓樂的第一錘,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安定情緒、集中精力,興趣盎然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這對于現(xiàn)代漢語這種內容較為枯燥的課程來講尤其重要,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開講的策略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而定,不可一味地生搬硬套,追求形式。一切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目的,盡量選用一些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開講方式。
參考文獻:
[1]吳為章.小議“現(xiàn)代漢語”課[J].語文建設,1987,(03).
[2]錢書新.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入藝術[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