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媛
(1.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 青島 266510;2.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北京 100024)
影響英國政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因素概述
王哲媛1,2
(1.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 青島 266510;2.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北京 100024)
政治文化因素是政治制度形成和發(fā)展的深層次原因。英國式的政治民主道路,其根本特點是各主要政治勢力通過相互之間的妥協融合而建立起了具有英國特色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議會內閣制及兩黨制等。這背后隱藏著英國式的政治文化,體現出英國人對統一國家的文化認同、英國式的保守主義和紳士風度的國民性格。
英國;政治制度;政治文化;保守主義
文化和政治制度本身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各民族按照各自不同的方式創(chuàng)造了獨一無二的文化,并產生了與其適應的政治制度。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各個國家和民族形成的政治文明形態(tài)各具特色,朝著不盡相同的政治文明路徑前行,政治文化因素無疑是政治制度形成和發(fā)展的最深層次原因。
英國自“光榮革命”以來便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國王名義上是國家元首,但現實中只作為國家的象征,行使著禮儀性的角色,沒有實權,真正的政治權力核心是以首相為首的內閣,而這種獨特的政治制度是在英國的社會歷史發(fā)展中逐漸形成的。英國的政治制度史涉及從君主制、議會制到內閣制等許多方面,是“議會逐漸取代國王統治國家的歷史,是內閣對議會負責制原則產生、發(fā)展直至確立的歷史,是政黨在其內部起源、成長的歷史”,[1](P4)是英國社會不斷進步的歷史。
關于英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來歸納,[2]宏觀性特點主要體現在英國政治制度在建構時所表現的原創(chuàng)性、連續(xù)性、漸進性和靈活性方面;而微觀性特點具體體現在構成制度的內部載體上,即君主立憲制、議會內閣制和兩黨制等的性質上。本文將重點從后者的角度來論述。
(一)君主立憲制 英國君主立憲制作為一種獨特現象,它的主要特點值得我們去重視了解。早在17世紀,“光榮革命”便開創(chuàng)了英國君主立憲制,以議會立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主權,確立了議會主權。但是,英國人并未就此丟棄自己的傳統,而是在守護傳統的同時,隨著歷史的車輪前行中形成了新的政治文化觀念,進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政治制度。從“以法治國”到“王在法下”原則的發(fā)展,證明了議會的地位明顯高于國王。議會代表國家,國家的權力訴諸人民,人民的委任就是合法性的來源,人民歸根結底是國家的主人。[3]
“王權有限”思想和實踐與三級會議和人民主權等思想和實踐相結合,形成了指導英國近現代立憲政治構建的憲政精神。[4]英國國王雖然在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如頒布國家政策各項法規(guī)、監(jiān)督國家間條約簽署、宣告戰(zhàn)爭、任命首相等方面,但其實并沒有實際的權利,只是虛位元首,其權力要按法律和慣例行使或受到別人牽制,處于臨朝不臨政的地位。這樣,使得英國政治制度中存在著一個既由君主統治,又由大眾統治的政治形式。
(二)議會內閣制 歷史中,英國內閣制是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基礎之后出現的,其形成剝奪了國王手中唯一尚存的行政權,成為英國的政治樞紐和全部國家機器運轉的軸心?!白h會至上”的原則,使得英國議會成為英國的最高權力和最高立法機關。實際上,議會的各項大權包括立法、監(jiān)督、財政等權力掌握在下議院,下議院是真正的議會主體,其議員通過普選產生,定期更換。而上議院雖然也是英國的一個政治機構,但其實際掌握的權力卻無法與下議院相提并論。
英國內閣政府是由下議院中獲多數席位的政黨的領袖組建的,并對下議院多數負責。其內閣政府職權主要體現在:對議會提交政策的最終決定權、行使最高行政權以及協調確定政府各部的職權等方面。
責任內閣制是由議會產生并對議會負責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所以英國議會有監(jiān)督政府行政行為的職能和權力。議會對政府行使監(jiān)督權主要通過質詢、彈劾、不信任投票及調查制度體現出來。[5]
(三)兩黨制 目前英國政壇主要由兩大黨派(保守黨和工黨)把持,輪流執(zhí)政。除此之外,英國還有一些小的黨派,但由于政治和歷史等原因很難在政壇上與兩大黨抗衡。英國的兩黨制與其他西方兩黨制國家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
相同部分在于,西方兩黨制國家在黨派競爭的背景下,無論哪個黨派在大選中獲勝就可以控制議會和內閣,使政策符合自己的利益。但與其他兩黨制國家不同的是,英國在野黨被冠以“英王陛下忠誠的反對黨”的稱號,在下議院選舉中落敗獲多數席位的政黨才能成為反對黨,與執(zhí)政黨的內閣相對,組成“影子內閣”,在立法階段對執(zhí)政黨的立法提出批評和反對異議,但反對黨并非簡單提出反對,還必須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政策。反對黨地位在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是不多見的,這就既發(fā)揮了監(jiān)督作用,又保證了政策的連續(xù)性,從而保證了政局的穩(wěn)定,不至于出現長期的權力真空。
政治體制隨著歷史與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而發(fā)生、發(fā)展與變革,作為影響人的思想行為的民族文化便成為影響政治體制改革進程及結果的主要因素,一個國家特有的政治文化影響著其選擇國家制度的模式。英國式的政治民主道路,并沒有經歷其他西方國家那種激烈的斗爭,而主要是通過各主要政治勢力相互之間的妥協融合來建立政治制度,這背后便有著獨具特色的英國式的政治文化。
(一)統一國家的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是穩(wěn)定并持續(xù)發(fā)生效用的人與歷史的紐帶,也是在現實語境中不斷流變的”文化想像“”。[6](P248)在英國早期的歷史上,無論是羅馬人、薩克遜人,還是后來受維金人、諾曼底人的統治,整個國家都是以國王為中心的中央集權的單一制體制。即便一度曾出現封建割據,但那個時期,權力結構也仍然是由每一個小王國的國王對管轄地盤實行統一管制。17世紀,資產階級光榮革命后,議會的權力變得越來越大,國王權力受到削弱限制,英國的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也并沒有因此發(fā)生動搖。另外,上個世紀初,中央權力開始下放給地方,使地方有較大的自主權,但這種權力是有限度的,中央權威仍然高于地方。[7]縱觀兩千多年的歷史,英國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存在,儼然演化成為了一種國家理念的存在,潛在的內涵便是國民對統一國家的深深的文化認同,這種文化認同是穩(wěn)固的、持久的,是與英國民族、歷史、傳統和思想觀念渾然一體的,體現在了人們具體的社會實踐、規(guī)范和觀念體系之中。[8](P249)這種文化認同心理便是促成中央權威和國家單一制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英國式的保守主義 從地理位置和組成看,英國位于歐洲大陸的西北海岸,隔著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組成部分主要有不列顛島、愛爾蘭東北部以及附近島嶼。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獨立而又舒適的自然條件使該國居民形成了穩(wěn)健、審慎、害怕變革、崇尚改良的島國心態(tài)。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塑造了人們安于現狀,重視傳統經驗,不易受極端觀念、理性主義和個人感情的支配,樂于遵循、服從約定俗成的習慣法和規(guī)定的生活態(tài)度。[8]這種生活態(tài)度,久而久之,奠定了其保守主義的根基。
英國式的保守主義并不等同于墨守成規(guī),抱殘守缺。它承認進步,但這種進步是在可接受范圍內的,有限度的進步;它也承認變革,但是對變革的進程和方式持穩(wěn)重的態(tài)度。當現存制度尚能維持時,它便不肯改革,繼續(xù)守住陣地;但當已有體制已無法滿足現實的需要時,它就允許某種程度的變化,并在此基礎上再次把守新的陣地,成為反對變革(同時也反對倒退)的維護力量。[9](P173)
在眾多的創(chuàng)造中,最令人吃驚的創(chuàng)造便是英國人在傳統的框架下將新的內容重新注入,使得古老的形式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構建出一座有著古老的外形卻內含現代元素的宏大政治體制建筑。
英國保守主義對其政治制度形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傳統制度的象征維持。盡管英國君主制已失去過去的政治輝煌,但對君主制的保留仍是英國巧妙地維護國家傳統的一種表現。英國君主制是目前西方各國中最古老的,至今仍是英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君主制之所以仍保有生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穩(wěn)健的政治文化傳統是其中一個原因,[8]這便體現了某種君主存在的價值觀?,F實中的女王沒有實際權力,只具有象征意義,但也并非無所作為:當黨派發(fā)生矛盾沖突時,國王可以調停化解矛盾雙方,保證政治制度的順利進行;在國王意愿召集下,議會才能進行運作等。這樣,英國的統治權被分成了尊嚴部分和職能部分,尊嚴統治權喚起并維持了國民自尊心,職能統治權是國家據此而進行事實上的活動和統治的部分。權力部分是首相,而尊嚴部分就是國王,這與英國人重視傳統、懷舊妥協的文化傳統是分不開的。[10]
另外,保留一個不掌握實權的貴族院是英國政治制度的又一大特色。隨著民主化的發(fā)展,盡管貴族制度越來越與人民主權不相容,由貴族組成的上議院的威望和作用已不復當年,政治權力亦漸漸落入民選的下議院手中,但英國民眾仍希望繼續(xù)維持貴族院的存在,而不是徹底將其取締。
總之,英國的保守主義傳統,使英國保留了國王和貴族。盡管他們的存在已經不符合歷史的潮流,但事實上在政治生活以及民眾心理上仍發(fā)揮著獨特的影響,這成為英國政壇上的一大特色。
2.責任內閣制上的保守性。盡管英國首相職位是通過選舉投票,由下議院的多數黨派的領袖擔任,但形式上還是受君主任命。樞密院名義上仍代表了中央政府并頒布政令,即便自十九世紀后期起,中央政府的核心領導機構實際上是以首相為首的內閣。
3.英國憲法法律的穩(wěn)定性、權威性。保守主義傾向維護已經形成的具有穩(wěn)定歷史感的事物。歷史選擇和傳承下來的每一部憲法法律,其意義在于它的歷史性,因為它是歷史的,所以是穩(wěn)定的。英國沒有成文憲法,但憲法慣例具有憲法的作用。憲法慣例本身是憲法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們在憲政實踐中一種慣例做法,本身缺乏法律效力。在各國憲法中,憲法慣例并不占主要地位,而英國卻恰恰相反,權力的分配、界限與運行等許多重要問題,皆循憲法慣例,具體如:“國王統而不治”、“國王不能為非”、“責任內閣制”、“首相主導內閣”、“影子內閣”和“國王陛下的反對黨”等都是通過憲法慣例的方式實現的。[11]英國人重視經驗和傳統促成了其憲法慣例得到了普遍遵守,在需要法律的時候,他們更傾向從以前的判例習慣中尋找依據。慣例是某一行為方式在歷史上反復實踐中得到的共識和公信,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是英國人尊重這些受過歷史洗禮而形成的習慣,把它作為憲法理所當然的一部分。而任意改變背叛習慣傳統,都可能會招致一定的政治風險。總的說來,保守主義作為英國人的文化思想基礎,已經融匯到憲法的法律體系之中,并成為踐行的基礎得以發(fā)揮影響。
(三)紳士風度的國民性格 作為社會的一個階級,英國貴族無論是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社會傳統上,都體現著重要價值,而這種價值促進了貴族精神的形成。任何人只要努力奮斗都有機會進人貴族階層,使得整個社會各階級價值取向都向上流社會看齊。在各種價值觀念的權衡中,英國人最終選擇了向貴族精神融合,并逐漸養(yǎng)成了紳士風度的國民性格。[9](P409)這種“國民性格就像是強有力的磁石,以固有的磁力把民族成員的性格定為一種‘型’,人們都按照這個‘型’來塑造自己”。[8](P288)
紳士風度這種國民性格對英國政治制度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當政治上發(fā)生無法解決的沖突時,為保存雙方的顏面,各自后退,表現為有名無實和有實無名,以形成一種新的政治制度,例如,作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英國君主漸漸蛻變成為“統而不治”的政治偶像;而現實中掌握行政和控制立法權力的首相,直到1937年才擁有其稱號,而長時間以來只擁有“財政部首席大臣”的名義;形同虛設的樞密院卻也常常在政府文件中出現;政黨執(zhí)掌著國家政治權力要比其通常不見于官方文件的名號要大的多。[13](P4)
總之,每一種制度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英國政治民主制度的發(fā)展變化與英國特有的文化認同觀、保守主義價值觀、紳士風度的國民精神與國民性格等歷史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文化影響政治制度的變遷。馬克思說:“人們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并非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盵12]因此,要想深刻理解英國特色的政治制度內涵,僅從制度理論中加以解釋是不全面的,還必須深入從其政治文化的內核中,探尋其形成和發(fā)展的文化根源。
[1]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劉 騫,蔣媛萍.英國式政治民主制的發(fā)展特性及其文化溯源[J].學術論壇,2007(02):51-54.
[3]錢乘旦.英國王權的發(fā)展及文化與社會內涵[J].歷史研究,1991(05):175-189.
[4]施雪華.當代各國政治體制——英國[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
[5]楊曙光,劉 強.英國議會的監(jiān)督制度[J].人大建設,2005(06):41-43.
[6]孫英春.跨文化傳播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7]王 莉.英國政治文化對其政治體系的影響[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11):87-88.
[8]賀蕊玲.英國君主制何以長盛不衰[J].理論界,2010(08):204-205.
[9]錢乘旦,陳曉律.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10]王 衛(wèi).英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其文化分析[J].理論導報,2007(11):41-42.
[11]趙 坤.論英國憲法慣例的法治功能[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2.
[12]趙本濤.中西文化對中國政治制度的影響[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05.
〔責任編輯 趙曉潔〕
Overview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Factors Affecting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
WANG Zhe-yuan1,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Shandong,266510;2.Institute for Political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24)
Political culture is the deep-rooted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system.As for British democracy,mutual compromise established between each other has mainly contributed to the distinctive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namely,constitutional monarchy,parliamentary cabinet and two-party system.Yet,behind this is imbued with the whole Britishstyle political culture,embodying in the unified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of British people,British conservatism and the British gentleman's political culture.
Britain;political system;political culture;conservatism
D691.21
A
1674-0882(2017)05-0021-04
2017-05-15
王哲媛(1982-),女,山西長治人,在讀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政治傳播、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