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云
(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yī)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0例PICC置管送入困難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張和云
(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yī)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目的 探討PICC置管送入困難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方法 我科自2014年~2016年共行改良賽丁格靜脈置管術患者160例,其中有20例患者出現(xiàn)置管時導管送入困難,有5例患者給于重新更換穿刺肢體,結論 (1)導管的因素;(2)血管的選擇;(3)術前患者的心理評估的欠充分;(4)體位的選擇;(5)血管的因素;(6)操作者本人的專業(yè)技能因素,現(xiàn)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PICC置管;送入困難;對策
目前,化療仍然是癌癥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熢谘娱L患者生存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化療藥物對血管的損傷破壞,化療周期長,加之化療藥物外滲,局部組織變性壞死時有發(fā)生,靜脈炎發(fā)生率高達60%~78%,這些都是影響腫瘤化療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外周中心靜脈置入插管(PICC),應運而生。與傳統(tǒng)的靜脈給藥和鎖骨下深靜脈置管術相比,外周中心靜脈導管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時間長、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而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并不是每次置管都能成功,本文就PICC送入困難及對策討論分析。
1.1 一般資料
導管置入位置右側肢體置入100例,左側肢體置入50例,經(jīng)頸外周靜脈置入10例,頭經(jīng)脈置入30例,導管異位5例,其中乳腺癌患者20例,年齡20~80歲?;颊咂骄挲g在45歲左右。
1.2 方法
選用美國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長度為60 cm,規(guī)格為4Fr,按改良賽丁格置管方法行常規(guī)靜脈置管術,對于術中出現(xiàn)的導管送入困難,給于觀察和分析,現(xiàn)總結如下。
2.1 導管的因素
不同型號及不同品牌的導管,粗細,長短,應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條件進行選擇,箭牌導管無導絲,貝朗普通導管尖端相對不圓盾易在導管進入腋靜脈時出現(xiàn)導管送入困難,BD導管有導絲但相對很軟,且導管尖端開口,有時也有送入困難。
2.2 血管的因素
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選擇和血管條件,選擇合適的置管靜脈,頭靜脈走形先粗后細,且進入無名靜脈時角度較小,高低起伏,導管易返折,增加了導管送入難度,頭靜脈靜脈瓣膜相對分布較多,導管尖端接觸靜脈也可導致導管送入困難,且發(fā)生導管送入困難及異位發(fā)生率較高。老年患者,由于機體老化,其靜脈血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膚組織松弛,血管不宜固定以及回血緩慢等因素有關[3]。有的血管先天性畸形,或者以往血栓形成病史、曾經(jīng)穿刺置管至血管損傷及瘢痕形成、腫瘤壓迫該處血管等均可影響導管正常置入[4]。
2.3 患者的心理及情緒因素
本組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齡在34歲左右,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占30%,女性患者居多,年齡差異,文化差異明顯,女性患者更容易在導管置入中出現(xiàn)緊張,口干,肌肉收縮,穿刺時害怕的情緒因素引起血管收縮,或痙攣,從而引起導管送入困難或導管無法送入。
2.4 體位的選擇
對于一些重癥患者,或者溝通理解能力較差的患者,很難完成在術中的配合,穿刺肢體未充分的外展90度及頸部轉向的不配合。
2.5 血管的的畸形
先天性血管的畸形,腫瘤壓迫該處血管,既往有置管史至血管損傷及瘢痕形成,均可影響導管的置入。
2.6 操作者本人的專業(yè)技能因素
操作著的心理因素及穿刺技能水平,及隨機應對的能力對導管的置入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3.1 選用合適的導管
選用美國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由導絲支撐且有硅膠制成的柔軟有彈性的導管,側邊開口,尖端圓潤,且導管在B超及放射中顯影清晰,便于及時了解導管位置,調節(jié)導管到達預定的位置。
3.2 合理的選擇血管
首選靜脈:貴要靜脈—管徑粗(男性約為2.35 mm、女性約為2.26 mm),解剖結構直,靜脈瓣少位置較深、次選靜脈:肘正中靜脈,末選靜脈:頭靜脈—表淺,暴露良好,管徑細,有分支,靜脈瓣相對較多,在進入鎖骨下靜脈時近乎直角,穿刺時避免直刺,羅奕報道,貴要靜脈穿刺成功率為92.3%,頭靜脈為57.1%。
3.3 患者的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操作前評估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心理狀態(tài),講解置管的方法,PICC導管的優(yōu)點教會患者術中配合,介紹成功病例,分散患者注意力,對于緊張引起的血管痙攣而致導管無法送入的患者,給于無菌生理鹽水上肢熱敷,鹽水20 mL加地塞米松5 mg推注,先將導管少許退出體內,在邊沖水,邊緩慢送入導管,如導管通暢無阻力,置管成功。
3.4 患者體位的擺放
對于能夠配合的患者,平臥于床,穿刺側上肢外展90度,頭偏向穿刺側,下頜向下貼緊肩膀。有嚴重呼吸空難,不能平臥的患者,可取半臥位穿刺。當導管置入至肩關節(jié)時,改坐位的方法,繼續(xù)將導管置入到預測的程度,成功率達100%
3.5 血管的畸形
評估患者的既往病史,必要時行血管靜脈彩超,排查畸形,查看血管走向。盡可能避免既往有PICC穿刺史的肢體置管。對于血管畸形引起的無法置管,給于重新更換穿刺肢體。必要時,行頸外靜脈穿刺置管,對于一例乳腺癌術后6年的患者行術側置管,導管送入腋下靜脈時給于多次嘗試送管均無法送入,后行血管造影,外展旋轉式導管送入方法,安全送入導管,保證患者安全輸液。
3.6 本人的專業(yè)技能因素
操作者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技能培訓,并考核通過拿到相應PICC穿刺資質證書的護理人員。提高穿刺成功率,采用7號輸血皮條頭皮針進行穿刺,成功率達90%。送管時,切忌暴力送管,保護病人靜脈。
PICC置管為長期輸液及特殊藥物治療的患者,提供了一條安全高效的治療途徑,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又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我科開展此項技術以來不斷學習和總結經(jīng)驗,通過對20例腫瘤患者置管送入困難并發(fā)癥的分析,總結出選擇合適的血管是減少并發(fā)癥的關鍵,同時也體會到提高操作者的技術、經(jīng)驗也是減少并發(fā)癥的重要因素之一。
[1] 余淑敏.PICC置管送入困難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8例[J].中國社區(qū)醫(yī)生·醫(yī)學專業(yè),2012,14(329):305.
[2] 許興芳.PICC導管置入困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進展[J].科技視界,2014,(05):318.
[3] 葛兆霞.老年患者使用PICC導管存在的問題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2C):41.
[4] 黎小霞,張偉玲,周雪梅.PICC置管送入困難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海南醫(yī)學,2010,21(9):134-135.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5.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