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
【摘 要】信息技術給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種手段,為我們美術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廣的可挖掘潛力。把信息技術教育與其美術學科教學融合,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美術;學習方式;效益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學?,F代化教學設備的更新,數字化的教學環(huán)境為美術教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并且使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合成為了必然和可能。通過多媒體網絡資源獲得教學所需的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等各種資料,從而使美術教學用簡易、新型、交互、愉悅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個體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實現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的目標。
一、現代信息技術融入美術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愛恩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對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形式感到非常的新鮮,課件、網絡、教學軟件等具有獨有的畫面展示方式和獨特的音響效果,可以馬上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讓其精神高度集中起來。在美術教學中,電腦的課件、網絡、教學軟件等可以使平常見慣的范畫、情景、實物,與聲音、文字、動畫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美術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圖文聲像并茂,極大地增強了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講授過程由此變得親切輕松,學生們覺得新奇好玩,學習氣氛就變得輕松。學習的積極性就在這種氛圍下調動起來,學習動機自然形成。
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是美術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在信息化社會,學生只掌握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更新學習方式,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給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信息技術不僅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也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提供了很大空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不僅提高了信息素養(yǎng),而且提高了收集、選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講授《京劇臉譜》一課時,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課前,老師創(chuàng)建了虛擬網站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查找,整理京劇臉譜的相關資料,了解京劇臉譜的表現特點。學生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網上搜索、查找、檢索到了大量的京劇臉譜知識,并得出結論,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京劇臉譜的譜式,“整臉”“三塊瓦臉”“十字門臉”。對京劇臉譜種色彩是人格化的有了一定了解?!凹t色”代表忠厚仗義、“黑色”代表耿直剛毅、“白色”代表狡詐多謀等。學生通過網上搜尋,查找對我國民族傳統(tǒng)京劇表演藝術、造型特點等有了初步感受和了解,對京劇臉譜中的化妝藝術進行了充分體驗。教師為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創(chuàng)設了較好的環(huán)境,其內容是豐富的,作業(yè)呈現方式是多樣的,改變了過去本課學生作業(yè)千人一面的程式化、死板化的教學模式。
三、開發(fā)和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在以往的欣賞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搜集相關的圖片資料,利用掛圖并配合大量的講解進行欣賞介紹,一張張圖片展示既煩瑣又耗時,而且欣賞資料中的形象都是從一個角度一個方面供學生去觀賞,不能完整全面地展示作品,在欣賞中還得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而學生對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十分厭倦。多媒體教學改變了欣賞課中教師唱獨角戲,教學單調乏味的缺陷,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圖像、語音、音樂、影像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給學生,實現教學活動的生動和高效。深受學生的歡迎,并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它符合中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特點,能極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并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學生身在課堂,而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卻能打破時空、地域的界限,使他們跨越古今,馳騁中外,漫步于世界美術的長廊。
四、多媒體網絡為美術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美術所涵蓋的藝術分支是非常復雜的,每個分支都是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例如除了繪畫、雕塑等觀賞性藝術外,還包括著瓷器、建筑、書法、篆刻、攝影、戲曲美術、設計、電腦美術……在計算機、互聯網未普及以前,這真是美術教師的一個難題,常常是現學現賣還捉襟見肘,所以導致很多美術教師無法完成美術課本的教學內容,而自行安排些簡單的課程。但是,當今互聯網的普及和各種教學資源庫的出現,為美術教師進行教學資源的檢索和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例如《中國瓷器》一課,馬未都先生在《百家講壇》講《瓷器收藏》之前,我基本是從造型和紋樣的角度出發(fā)去完成這課,但馬先生精彩的講解,讓我感覺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為了把這一課上得更加有文化內涵,在網上系統(tǒng)的學習了馬未都先生的講座,從網上搜了上千張各時期瓷器的代表作品,又用了小半月的時間,用Flash軟件制成了按時代特點分類的課件。當我再次上這一課的時候,就比以前加入了更多的人文知識,精彩的圖片,直觀地把學生們帶入了一個浩瀚斑斕的瓷器世界。這在互聯網出現以前,這種課前準備是難以想象的。很多具豐富人文知識的課程,其本身就是一門獨立的藝術,互聯網、教學資源庫為我們學習,搜集教學素材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五、將網絡交流平臺引入學習評價與成果展示,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學科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習成果展示可以充分展現學生個性風采,起到內在激勵作用。然而,在日常美術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作業(yè)評價往往受限于課堂時間的有限,只有部分“有代表性作品”得到青睞;學習成果的展示也往往只有課堂賞評、校園櫥窗展示、美術競賽、校外展覽等形式?,F代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可以營造開放的、公平的、便捷的、交互的評價展示平臺,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例如:美術教師可以利用校園網或通過班級QQ群,搭建學科成果展示平臺。學生可以利用在家時間,隨時登陸網絡欣賞自己或其他同學的作品,作出評價或提出不同的見解。這種評價與展示多元化,極大地滿足了學生表現自我的愿望,使每位學生都能受到關注。
總之,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的整合為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和廣闊的平臺,要充分認識它的特有優(yōu)勢,同時,更要全面認識、理解、有效的實施我們的美術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