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給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住戶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須加強施工質量的控制。為提高工程施工質量,確保工程完工后管道安全、穩(wěn)定運行,將室內給水管網(wǎng)施工要點綜合論述,以便于為工程施工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建筑給水;施工;依據(jù)
1建筑給水系統(tǒng)組成
建筑給水系統(tǒng)由引入管、水表節(jié)點、給水管道(干管、立管、支管)、配水裝置和用水設備、給水附件、增壓和貯水設備幾部分組成。
引入管是指從室外到室內的給水管道。引入管在安裝時要和其他管路保持距離,當和室內排水管道平行布置,兩管道的外壁距離要大于1m,當給水引入管和電纜平行布置,兩管道距離要大于0.75m。
水表節(jié)點是安裝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設置的閥門和泄水裝置的總稱,現(xiàn)常用的是帶支管的形式的水表節(jié)點,以便于水表維護檢修時不間斷供水。
給水管道包括給水橫干管、立管、支管,近年來給水管材常用塑料管道,在塑料管道安裝時規(guī)范要求:塑料給水管道在室內宜暗設。明設時立管應布置在不易受撞擊處,如不能避免時,應在管外加保護措施。塑料給水管道不得布置在灶臺上邊緣;明設的塑料給水立管距灶臺邊緣不得小于0.4m,距燃氣熱水器邊緣不宜小于0.2m。達不到此要求時,應有保護措施。塑料給水管道不得與水加熱器或熱水爐直接連接,應有不小于0.4m的金屬管段過渡。
增壓設備常用水泵,常根據(jù)水泵的尺寸合理的設計安裝地點和縱橫排列方式,機組與墻、機組之間要留足空間以便于管控和檢修。機組管道彎頭要少,長度盡可能短。
2給水管道布置原則
給水管道在布置與敷設,必須先深入了解該建筑物的建筑和結構的設計情況、使用功能、其他建筑設備(電氣、采暖、空調、通風、燃氣、通訊等)的設計方案,兼顧消防給水、熱水供應、建筑中水、建筑排水等系統(tǒng),然后進行綜合考慮。
2.1滿足良好的水利條件,確保供水的可靠性,力求經(jīng)濟合理。
給水管道的布置應力求短而直,盡可能與墻、梁、柱、桁架平行不允許間斷。
供水的建筑,應從室外環(huán)狀管網(wǎng)不同管段接出2條或2條以上引入管,在室內將管道連成環(huán)狀或貫通枝狀雙向供水,若條件達不到,可采取設貯水池(箱)或增設第二水源等安全供水措施。
2.2保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生產(chǎn)安全
給水管道不能妨礙生產(chǎn)操作、生產(chǎn)安全、交通運輸和建筑物的使用,故管道不應穿越配電問,以免因滲漏造成電氣設備故障或短路;不應穿越電梯機房、通信機房、大中型計算機房、計算機網(wǎng)絡中心和音像庫房等房間;不能布置在遇水易引起燃燒、爆炸、損壞的設備、產(chǎn)品和原料上方,還應避免在生產(chǎn)設備上面布置管道。
2.3保證給水管道的正常使用
生活給水引入管與污水排出管管道外壁的水平凈距不宜小于1.0m,室內給水管與排水管之間的凈距,平行埋設時,應為0.5m:交叉埋設時,應為0.15m,且給水管應在排水管的上面。埋地給水管道應避免布置在可能被重物壓壞處;為防止振動,管道不得穿越生產(chǎn)設備基礎,如必須穿越時,應與有關專業(yè)人員協(xié)商處理并采取保護措施;管道不宜穿過伸縮縫、沉降縫,如必須穿過,應采取保護措施,如軟接頭法(使用橡膠管或波紋管)、絲扣彎頭法、活動支架法等;為防止管道腐蝕,管道不得設在煙道、風道、電梯井和排水溝內,不宜穿越櫥窗、壁柜,不得穿過大小便槽,給水立管距打、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
塑料給水管應遠離熱源,立管距灶邊不得小于0.4m,與供暖管道、燃氣熱水器邊緣的凈間距不得小于0.2m,且不得因熱輻射使管外壁溫度大于40℃;塑料給水管不得與水加熱器或熱水爐直接連接,應有不小于0.4m的金屬管段過渡;塑料管與其他管道交叉敷設時,應采取保護措施或用金屬套管保護,建筑物內塑料立管穿越樓板和屋面處應為固定支承點;給水管道的伸縮補償裝置,應按直線長度、管材的線膨脹系數(shù)、環(huán)境溫度和管內水溫的變化、管道節(jié)點的允許位移量等因素經(jīng)計算確定,應盡量利用管道自身的折角補償溫度變形。
2.4便于管道的安裝與維修
布置管道時,其周圍要留有一定的空間,在管道井中布置管道要排列有序,以滿足安裝維修的要求。需進入檢修的管道井,其通道不宜小于0.6m。管道井每層應設檢修設施,每兩層應有橫向隔斷。檢修門宜開向走廊。給水管道與其他管道和建筑結構的最小凈距應滿足安裝操作需要且不小于0.3m。
3給水管道布置敷設施工要點
建筑給排水管道的安裝過程中,首先應該在安裝管道前,對施工的實際條件和環(huán)境進行進一步了解,確定場地坡向、坡度以及標高,并且明確各項施工要素與設計標準是否符合。根據(jù)施工圖紙以及有關的規(guī)范確定支架的距離位置,確保支架距離符合相關要求,管道的運行工藝以及放空問題也不容忽略。
施工結束后,要認真填寫相關的施工資料,并且進行蓋章簽字確認,將這些資料以檔案的方式保存起來。對隱藏的管道施工也要填寫詳細的資料,并且做好回填處理最后進行保存。排水管道在安裝的過程中,若需要穿透樓板、屋面、地基以及墻面時,要對管網(wǎng)做好保護工作,可以添加一些防護裝置等。套管的內部禁止存在管網(wǎng)接口,避免對排水管造成漏水等情況,要對管網(wǎng)添加防水帽和防水層,在選擇管網(wǎng)填充物時,不能選擇易燃的填充物,對管道之間的焊接,要進行嚴格的檢測,確保焊接均勻,從而確保排水管道安裝質量。
管線安裝有暗裝和明裝兩種,在進行吊頂時,需要支架、吊架以及托架等設施,應該正確的設置管道的位置,理設時應當符合牢固平整的要求,管道問應該與固定支架進行固定,滑動支架應該較為靈活,滑槽和滑托間隙應該在3到5毫米之間,滑動支架的縱向移動也應該符合設計的要求,沒有熱伸長管道的吊桿和吊架應該垂直安裝,有熱伸長管道的吊桿吊架應該反方向向膨脹偏移,管道的吊架以及支架之間的固定,在結構上并不影響結構安全。在建筑給排水管道安裝施工過程中,需要認真細致的控制每一道安裝環(huán)節(jié),通過對管道安裝技術的合理運用,從而確保建筑給水管道安裝質量。
橫管穿承重墻或基礎、立管穿樓板、均應預留孔洞。橫穿孔洞時,管頂部凈空不得小于建筑物沉降量,一般不小于0.1m。有防水要求時、穿墻時應設防水套管。室外埋地管無活荷載和冰凍的破壞,管頂覆土不宜小于0.7m,冰凍線以下15cm。
室內埋地管無活荷載和冰凍影響時,管頂離地面不宜不小于0.3m。便于檢修。管道空間敷設時,須采取固定措施、常采用支托架。立管每層裝一個管卡、層高大于5m時,2個。
3.3水壓實驗方法
室內給水管道安裝完成后必須做水壓試驗。當設計未注明時,各種材料的給水管道系統(tǒng)試驗壓力均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檢驗方法:金屬及復合給水管道系統(tǒng)在試驗壓力下觀測10 min,壓力降時不應小于0.02 MPa,然后降到工作壓力進行檢查應不滲不漏。塑料管給水系統(tǒng)應在試驗壓力下穩(wěn)壓1h,壓力降不得超過0.05 MPa,同時檢查各種連接處不得有滲漏。
4結束
建筑給水工程是確保房屋建筑能否正常使用的關鍵因素,施工過程中要求施工人員抓好每一個技術要點,確保管道安裝從原材料到施工工藝的合理性,規(guī)范性。使建筑給水工程能夠正常運轉,滿足房屋建筑工程的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