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摘 要】女性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女性意識及女性地位的彰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個時代的進步性,同時也決定了社會的開放程度。本文將圍繞著《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等幾部重要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來進行深入的剖析,對女性意識變化過程進行透視。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 女性意識 嬗變
中國古代,由于封建時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狀態(tài),在政治、經(jīng)濟、倫理上,女性自我意識一直被遮蔽甚至被壓制。男性一直掌控著文學作品的話語權,他們占據(jù)絕對主導地位。女性僅僅是附庸品,她們的話語權在文學作品中被壓縮、扼殺。但這并不代表中國古典文學中沒有女性意識。恰恰相反,隨著時代發(fā)展,女性意識不但在文學作品中逐漸覺醒且不斷嬗變,彰顯著強烈的女權意識。
一、女性:封建道德的典范
元代以前,多數(shù)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被刻畫為封建時代女性的道德典范,她們是從男權視角出發(fā),在三綱五常的禮法約束下設計出的文學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例如樂府詩《陌上?!分械那亓_敷。雖然在漢樂府長詩《孔雀東南飛》這部悲劇中,也能看到一些對封建禮教的控訴,對女主人公劉蘭芝的同情和憐憫,但其中的女性自我意識還沒有真正覺醒。直到《西廂記》的出現(xiàn),元代戲劇大家王實甫刻畫的女主角崔鶯鶯勇于向殘酷的封建禮教宣戰(zhàn),文學作品中她叛逆、智慧,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有著充足的話語權。這樣一個女性,卻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她象征中國古代女性意識的第一次真正醒悟。當然這種覺醒和元朝蒙古人統(tǒng)治階級削弱儒家文化,不重視漢人傳統(tǒng)倫理觀有關。這就使當時的文藝知識分子敢于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個偉大的女性角色。
《西廂記》中崔母原本打算把崔鶯鶯也培養(yǎng)成遵從封建禮教的傳統(tǒng)女性,她特地請一個老夫子對她進行教育。然而年輕的崔鶯鶯終于還是情竇初開,對愛情產(chǎn)生了向往,后來她與張生一見鐘情,勇敢地愛上了對方,她對張生的愛雖然表面上看似冷靜,內(nèi)心卻無比熱烈。雖然也有很多顧忌,可她卻一直表現(xiàn)得非常堅定,她們的愛情沖破了傳統(tǒng)的“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tǒng)禮教的婚姻觀念。這種覺醒的、有深刻女權觀的女性意識在元之前的文學作品中是沒有的,所以才說中國古代女性意識的第一次覺醒。于是郭沫若才會評價《西廂記》是“有生命之人性戰(zhàn)勝無生命的禮教的凱旋歌、紀念塔?!?/p>
二、女性:自我意識的復蘇
不過元代作品《西廂記》中女主角崔鶯鶯在愛情追求中矜持又猶豫不決,也體現(xiàn)出了她女性意識在覺醒過程中的脆弱和不徹底。到了明代又一部作品的出現(xiàn)才象征著封建禮教下女性意識的徹底覺醒。這就是由湯顯祖創(chuàng)作的《牡丹亭》,作品中女主人公杜麗娘對自己愛情的追求要比崔鶯鶯更為主動和堅決,她把對愛情的追求當作自己的基本權利,認為愛情首先是人性本能的需要,女人必須享有對男性的需求。這在《驚夢》中能看到,杜麗娘在夢中遇見一個向他求歡的男人,她卻半推半就地同意了,享受了一場性愛。這是以前時代不曾也不敢在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過的形象,隨著明代后期封建時代內(nèi)部萌發(fā)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封建禮教已經(jīng)無法徹底抑住人性,于是才有這個角色的橫空出世。湯顯祖用《牡丹亭》中的杜麗娘謳歌人性,用女性覺醒意識中最為張揚和大膽的特性,抨擊了“存天理,滅人性”的傳統(tǒng)倫理綱常。
三、女性意識與女性精神的覺醒
到了最后一個封建時代清朝,雖然封建禮教又戒律森嚴,但并不代表清代文學作品中沒有女性意識覺醒。相反與前朝相比,女性意識在嬗變歷程中有了更多訴求,更有深度。在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女性意識的覺醒不僅僅表現(xiàn)在追求愛情上,她們開始追求男女平等。在《紅樓夢》中,重點塑造了一群鮮活可人的女性形象,全方位地展示了女性高超的才情和高貴的品格。整個文學作品中,女性一直是文學作品敘述的焦點。這是整個中國古典文學中前所未有的現(xiàn)象,作者讓女性擁有和男性一樣的文學作品話語權。無論是才思敏捷的林黛玉,還是見識過人的薛寶釵,反對奴性的晴雯等等,作者都極力挖掘她們?nèi)诵灾械膬?yōu)點,顯現(xiàn)她們不輸于男子的才干和魄力。尤其對三小姐探春形象的設計:探春有著杰出的管理才能,她強烈要求能和男人一樣去處理社會事務,渴望在社會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作者正是通過設計這些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抨擊封建時代的男尊女卑,試圖徹底打破長期以來男性對文學作品話語權的壟斷,從而在文學作品中宣示女性意識的主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女性并沒有被動地淪落為歷史無意識語境之中,并沒有完全犧牲掉自己的主體性。相反,女性意識隨著時代環(huán)境的變遷而不斷覺醒,不斷突破。她們在文學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意識覺醒的心路歷程,和對個性解放的勇敢追求,都將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寶貴的人文精神資源。
【參考文獻】
[1]韋國兆.中國古代文學女性意識的嬗變和發(fā)展[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01):62.
[2]高方.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女性形象審美嬗變——從“德言容功”到“琴棋書畫”[J].北方論叢,2013(02):1-5.
[3]孫麗玲. 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中女性意識的嬗變與發(fā)展[J].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7(01):53-57.
[4]蔣海霞.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的女性意識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