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佳佳??
摘要:美術作為人類的一種文化的、精神性的活動,其最重要的兩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鑒賞和創(chuàng)作,而連接鑒賞和創(chuàng)作的中心紐帶就是美術作品。我們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感悟,增加我們的藝術涵養(yǎng),提升我們的藝術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那么,何為美術鑒賞呢?本文對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學美術;鑒賞教學;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3-092-1
美術鑒賞是一種特殊的復雜的精神活動,是人們在接受美術作品過程中經(jīng)過玩味、嘗試、領略,產(chǎn)生喜悅、愛好的過程。它對于提高人的藝術素養(yǎng),陶冶人的思想情操,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領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美好的感受和體驗終究不能唯我一人所愿,在授課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農(nóng)村中學的美術教師是何等的無奈。
我的無奈主要來自于外界的不適因素的困擾。首先,美術課程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卻長期被當作副科,一直扮演著可有可無的角色,得不到社會各界應有的重視;其次,升學的壓力使得美術這門學科一直扮演著副科的角色,就連正常的美術比賽在很多人眼里都成了不務正業(yè),從而影響了學習主體對美術學科的認知;再次,也有家庭的不支持,學生的不配合。
但俗話說的好,最難改變的是人心——即人的思想。我們要想走出農(nóng)村中學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困境,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改變?nèi)藗儗γ佬g鑒賞的認知,使得美育得到應有的重視。
首先,美術鑒賞在美術課程里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絕不是簡單的“畫畫”的手藝,其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感受、體驗和形成的過程,經(jīng)過反復的不同角度的觀賞品味,由淺入深地感受藝術作品的魅力,在鑒賞過程中體驗發(fā)現(xiàn)美的樂趣,使我們形成有創(chuàng)造力的思維能力,進而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其次,通過對美術鑒賞課的學習,可以促進我們自身藝術鑒賞力的提升,藝術鑒賞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過后天學習而獲得的一種能力,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鑒別能力,這種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們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和正確的審美觀念,進而幫助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更好的更有質(zhì)量的生活。第三,通過美術鑒賞的學習還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我們的美術文化意識,使我們?yōu)樗囆g“種草”,成為美術文化的支持者、傳遞者甚至是創(chuàng)造者。
那么,在農(nóng)村中學面對這樣的教育現(xiàn)狀,我們基層美術工作者該何去何從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討。
一、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
教學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活動,情感因素的作用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學效果。而我們面對的人群是處于青春發(fā)育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跳躍,也很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并敢于嘗試,但需要老師在授課過程中適當?shù)囊龑Ш凸膭?,用真摯的情感去關懷他們,給予他們探究新事物,接受新理念的信心和勇氣,保護他們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在課堂中,這種情感的融入會使得師生關系越發(fā)融洽,進而讓我們的教學效果更加卓越。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俄羅斯教育家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笨梢娕囵B(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我們的美術鑒賞課最忌教師的“一言堂”,需要師生共同配合完成對藝術的欣賞和感受的過程,需要學生最大程度的參與,需要他們積極思考,勇于發(fā)表見解,對于藝術的鑒賞,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而在這一探討過程中,我們既不能像數(shù)學課那么沉悶,也不能太過渙散,需要適度的紀律和適時地放縱,而課堂上這種度的把握,需要學生對于整個探究過程保持持續(xù)的興趣。所以,我們?nèi)绾芜m時地設置問題,將已經(jīng)沸騰的課堂氛圍拉回到現(xiàn)實中來,是我們備課過程中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
三、重視榜樣的力量
要改變學生對于美術學科的認知,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樹立榜樣。這個榜樣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本身,我們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師生美術展覽或活動,來彰顯美術在生活中的美育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來裝點我們的教室和校園,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學校中開辟“美術一角”,用來展出師生優(yōu)秀作品,這樣既樹立了典型,也裝點了生活,用實際行動來向“世界”講述美術不僅是一門課程,它更是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必需品,它在我們?nèi)祟惖纳M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覷,以此來呼吁大家正視美術課程。
四、改變教育教學理念
美術鑒賞課教學現(xiàn)狀的問題根源是人的觀念。我想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改變社會對美術鑒賞課的認知。隨著科技的進步,美的事物不斷裝點著我們的生活,室內(nèi)設計、環(huán)境設計、廣告設計、建筑設計等等行業(yè)都需要美術知識作為支撐,而社會對人的審美要求也是同步的。我們必須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才能更好地享受優(yōu)質(zhì)的生活。然而,我們也不得忽視在實施美育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首要任務就是必須要改變美術老師的生存環(huán)境,要讓老師專職起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充分備課,與同組教師多些機會探討交流、互相磨課;要讓學校美術資源豐富起來,使得老師可以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里不斷地學習進步,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更好地引領學生接受美的教育,感悟美的真諦。
在農(nóng)村中學的短短五年工作當中,我深刻地意識到在農(nóng)村進行美術鑒賞課的困境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問題,必須從源頭抓起,改變?nèi)藗兊乃枷胗^念,使人們認識到美育在人的一生中所發(fā)揮的作用。而固有觀念根深蒂固,需要時間和經(jīng)歷去慢慢沉淀。古語有云:“付出就有回報?!蔽蚁嘈琶恳淮伟l(fā)奮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賞賜,只要我們用心鉆研,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農(nóng)村中學的美術鑒賞課定會迎來嶄新的一天,使得美術鑒賞常態(tài)化,鑒賞“美術”生活化!
[參考文獻]
[1]田立永.對中學美術教學的探索和思考[J].科技博覽,2010(22).
[2]吳廷玉,胡凌.藝術教育叢書.人民出版社,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