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海霞
[摘要] 目的 針對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為日后的臨床工作提供參考與指導。 方法 選擇該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為研究對象,經過臨床檢驗,發(fā)現(xiàn)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患者為50例,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為100例。針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同時,將兩組患者的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抗體(IAA)、蛋白酪氨酸酶抗體(IA-2A)、鋅轉運蛋白8抗體(ZnT8)進行對比。 結果 經過臨床統(tǒng)計,1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其GADA陽性率為54.0%;ICA陽性率為30.0%;IAA陽性率為20.0%;IA-2A陽性率為16.0%,ZnT8陽性率為78.0%。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其GADA陽性率為17.0%;ICA陽性率為10.0%;IAA陽性率為13.0%;IA-2A陽性率為9.0%,ZnT8陽性率為30.0%。兩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臨床有統(tǒng)計學意義,1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其在各項指標方面,均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P<0.05)。 結論 1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在各項指標上,均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由此,可以將5項指標作為患者的檢驗對比標準、判斷標準等。建議在日后的檢驗分析中,對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積極實施檢驗分析,落實相應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 糖尿??;酮癥酸中毒;1型;2型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a)-0051-02
在臨床眾多疾病當中,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患者數(shù)量群體表現(xiàn)為持續(xù)增加的情況。從疾病本身來分析,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者是患者自身生理活性受損,所導致的一種代謝性疾病[1-2]。該病的病程較長,且表現(xiàn)為終身性的特點。對于糖尿病患者,DKA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率與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有很大關聯(lián)。臨床治療過程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占據主體地位,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文章選擇該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為研究對象,針對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合并DKA的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0例為研究對象,經過臨床檢驗,發(fā)現(xiàn)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患者為50例,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為100例。1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男性3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范圍在30~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3±1.6歲;患者病程在2~9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1±0.5年。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男性7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齡范圍在32~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0±1.9)歲;患者病程在1~8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5±0.8)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針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同時,將兩組患者的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抗體(IAA)、蛋白酪氨酸酶抗體(IA-2A)、鋅轉運蛋白8抗體(ZnT8)進行對比。針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進行采集,血液標本采集劑量為5 mL;在37攝氏度的溫度下,放置30 min[3-4];針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保持速度在3 000 r/min,離心時間為10 min,之后對血清進行有效的留?。会槍山M糖尿病患者的抗體做出檢測分析[5-6],應用深圳亞龍輝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嚴格按照相關的說明書進行操作。在檢驗的過程中,應用標準對照帶圖,對特定區(qū)域的條帶做出觀察,見到清晰的強著色帶后,對指標的陽性做出判斷[7-8]。
1型糖尿病酸中毒:應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用藥劑量為0.1 U/(kg·h),血清胰島素濃度需得到控制,一般維持在100~200 μU/mL之間。對患者進行持續(xù)靜脈滴注治療。2型糖尿病酸中毒:首次沖擊量,一般病例可不給。重度DKA或血糖過高(>600 mg/dL)、或血壓偏低者宜用胰島素(RI)20 U靜脈注射。如采用胰島素皮下給藥法時(較重病人末梢循環(huán)不良,皮下給藥效果不佳)可用首次沖擊量靜注。
1.3 觀察指標
在該次研究中,主要對兩組患者的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抗體(IAA)、蛋白酪氨酸酶抗體(IA-2A)、鋅轉運蛋白8抗體(ZnT8)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方法
在該次研究中,應用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經過臨床統(tǒng)計,1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其GADA陽性率為54.0%;ICA陽性率為30.0%;IAA陽性率為20.0%;IA-2A陽性率為16.0%,ZnT8陽性率為78.0%。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其GADA陽性率為17.0%;ICA陽性率為10.0%;IAA陽性率為13.0%;IA-2A陽性率為9.0%,ZnT8陽性率為30.0%。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其在各項指標方面,均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臨床上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是因為患者自身的胰島素不足、升糖激素不適當,最終引起的代謝性紊亂綜合征。1型糖尿病患者,其在發(fā)病機制上,主要是表現(xiàn)為胰島素的絕對不足。2型糖尿病患者,其在發(fā)病機制上,則表現(xiàn)為胰島素的相對不足情況,同時,患者自身還會伴有一定的胰島素抵抗問題。1型糖尿病患者本身缺乏胰島素,由此導致葡萄糖的利用出現(xiàn)了障礙的現(xiàn)象,機體為了能夠保持正常的能量供應,會主動的利用脂肪來產生作用。脂肪在經過β氧化以后,就會產生酮體,最終導致患者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的情況。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自身能夠分泌一定的胰島素,因此在出現(xiàn)酮癥酸中毒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應激刺激所造成的。在臨床醫(yī)療工作當中,根據這一點,可以對患者進行早期診斷、早期預防。從該次研究結果來看,兩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臨床有統(tǒng)計學意義,1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其在各項指標方面,均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P<0.05)。對于糖尿病合并酮癥酸中毒患者而言,1型糖尿病患者是主要的群體。該類型患者在無癥狀期間,或者是在發(fā)病后的一段時間內,均可以有效的檢測出針對β細胞的自身抗體情況。對于醫(yī)療工作來講,胰島素細胞抗體,可以作為確診的胰島素細胞分子的異質抗體來對待,同時也可以作為早期的免疫學檢驗標志。通過對1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實施5項指標的檢驗,可以獲得以下效果:第一,針對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確的分析,減少錯誤的判斷,保持臨床治療干預的正確性。第二,在醫(yī)療工作開展時,可階段性的對患者實施檢驗,觀察指標是否出現(xiàn)了明顯的變化,由此來衡量治療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
綜上所述,1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在各項指標上,均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由此,可以將5項指標作為患者的檢驗對比標準、判斷標準等。建議在日后的檢驗分析中,對糖尿病合并DKA患者,積極實施檢驗分析,落實相應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鄒麗,姚平,陳劍鋒,等.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臨床特點和診療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6,4(5):291-292,295.
[2] 何柳,謝雯雯,唐咸玉,等.從痰瘀論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臨床觀察[J]. 新中醫(yī),2016,8(9):95-96.
[3] 施唯. 炙甘草湯加減治療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臨床觀察[J]. 新中醫(yī),2016,8(7):97-98.
[4] 蔡晟宇,馬建,馮興中.祛胰抵方治療2型糖尿病高凝狀態(tài)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15(6):161-165.
[5] 喬林波,王抗戰(zhàn). 參芪降糖經驗方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性胃腸病臨床觀察[J]. 新中醫(yī),2016,8(9):107-109.
[6] 崔明明,劉紫凝. 不同鎮(zhèn)痛抗炎方案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21(12):30-32,35.
[7] 余瓊. 糖尿病2號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陰虛內熱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 新中醫(yī),2016,8(10):93-94.
[8] 彭彩金. 循證護理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住院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5,24(11):141-142.
(收稿日期: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