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士平
[摘要]教師面對學生在美術造型中的“失誤”,有一種非常智慧的評價方式卻常常被忽視,就是利用錯誤,這是一種逆向思維的評價方式,在教學中極具智慧的評價資源式的有效運用,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激發(fā),往往會出現(xiàn)不可預料的驚喜。
[關鍵詞]美術教學 失誤 逆向思維理念 教學評價
逆向思維理念評價:對已經發(fā)生了錯誤或者失誤,索性幫助其繼續(xù)錯下去,但“繼續(xù)錯下去”是把評價作為幫助學生撥云見日的方向性過程,是一種逆向思維的“處事”謀略。
“失誤”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錯。疏忽或水平不高恰恰是小學低段這個年齡層次學習美術時特有的共性。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育者順著學生已經發(fā)出的某種錯誤語言、行為加以延伸或曲解,引導教育對象在已經出現(xiàn)的差錯或失誤上,用逆向思維的“處事”謀略理念激發(fā)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往往可能會出現(xiàn)不可預料的驚喜,以達到補救因失誤帶來的差錯的目的。從而鼓勵他們給自己樹立強大的自信心。
一、利用失誤——挖掘“失誤”
1.變“錯”為“特”。在低年級的美術教學中,“老師,我畫錯了”之類的話很多。其實這只是兒童作業(yè)中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的差錯,是小學美術教學中遇到的最常見的“失誤”,教師應關注這種“失誤”,不能簡單地給予肯定或是否定的評價,而應針對問題,采取啟發(fā)、引導的方式,變劣勢為優(yōu)勢,變失誤為獨特引導學生拓展思路用靈活、變通的方式,努力嘗試從另一個角度解決問題。
2.化“特”為“優(yōu)”。從另外的角度看問題,調整方向,努力把特點升華為優(yōu)點。哪怕是一塊色彩,或是一根線條,都能成為升華的資源。這樣做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幫助學生把特點變成優(yōu)點,也自然增強了他們學習自信心,通過指導,讓他們懂得了“另辟蹊徑”的道理。
[案例一]一節(jié)工藝課,用紙裁剪服裝。一名學生不慎將自裁自做的衣服剪掉了一個角,失誤!周圍的同學帶著惋惜“呀!”了一聲。
老師拿起了那件即將完成且掉了一個角的服裝:“孩子們,這件衣服有問題嗎?”有的同學說“沒有”,有的同學說“有”,還有的同學不出聲,顯然在猶豫。同學們分成不同意見的三方。師隨即畫了一幅燕尾服的衣服,“這是什么衣服?”有的同學喊:“燕尾服,樂團指揮家的穿著”?!斑@種衣服別具一格,同其他服裝不同,我們能說這是做錯了嗎?”大家點頭,老師又拿起了那位同學做的衣服“這件有問題嗎?”“沒有!”那么整齊響亮的回答。
挖掘失誤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師在幫助學生解決失誤上起到了藥引子的作用。
二、遇到失誤——直面“失誤”
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的變數(shù),主要在學生小練習和作業(yè)過程中。教師首先做到的就是如何面對這些“失誤”,積極引導學生去辨別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想辦法克服出現(xiàn)的“變化”。
[案例二]有一節(jié)美術活動課《林蔭道》。老師聽到了這樣一段對話:文說:“你畫錯了,老師說畫的樹要不一樣,要有高有低還要有前有后?!本f:“沒畫錯,我畫的是公路邊的樹。每天早上我坐車上學,看到公路邊的樹都是一樣的,就是一棵一棵的,而且差不多高?!标险f:“就是,我也看到過?!?/p>
教師的知識沒講錯,學生們的觀察也沒錯,同學們也沒畫錯,那錯在哪?教師應該做深刻的反思:平時繪畫時,同學們都會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表現(xiàn)出來,教師總是按成人的要求和自己的眼光要求、制約孩子,對于一群向師性強的學生,他們認為老師總是對的。所以是教師教學觀念有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要用自己的眼光、思維去觀察不同物體的特征。
三、看透失誤——善待“失誤”
美術作業(yè)是對本課學習效果的反饋。這種比較單一的方式導致最終的結果是那些基礎好的又細心的孩子就一直好,那些基礎差隨意性強的孩子就一直差,教師就陷入了“教畫畫”的框框里了。
從繪畫教學角度,學生繪畫的痕跡能夠表現(xiàn)出當時心理狀態(tài)。學生畫面的形象和效果能表現(xiàn)出該學生的性格。教師要善待學生的失誤,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失誤在哪,并能引導學生在失誤中找到解決失誤的辦法,前提是教師必須自己要看透學生的失誤。孩子一般擔心的是失敗,擔心教師過激性評價。
[案例三]學校繪畫社團的同學們正描繪著《花兒朵朵》,帆同學拿著畫走到教師身邊沮喪地說:“老師,我想重畫,畫得太小了”。接過畫紙,師發(fā)現(xiàn)作業(yè)上的一朵花形象確實太小了,“嗯,那就想想辦法吧!”師舉起了帆的作業(yè),“大家看帆同學的花畫得多漂亮?。】上в悬c畫小了,誰愿意幫她想想辦法?”
暉:“在花的邊上再加大一圈,把它放大。”
文:“再添加幾朵不同的花?!?/p>
碹:“把多添的花插在一個花瓶里,再添加桌子,花瓶擺放在桌子上?!?/p>
“這個主意好!那我們一起想如何添,好嗎?”師隨即上網下載一些花的繪畫作品,用繪圖軟件截取像她畫的一樣大小的花:“其余的都是后添的,現(xiàn)在明白了嗎?”
學生作業(yè)的被動就意味著個性能力的減弱。學生是有差異的,美術培養(yǎng)的不只是他們畫什么的能力,而是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教師的作用不是教會學生畫什么,而是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對待失誤——共享“失誤”
放開尺度接受學生的失誤。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出錯。像弗洛伊德、愛因斯坦或者諾貝爾這些富有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人物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種又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正是這些創(chuàng)新者允許自己和合作者冒風險,允許自己和同伴犯錯誤,才為人類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當某個學生因失誤有了“錯誤”后,特別是有同學指責這位學生的作業(yè)時,教師應當讓全體同學對該作業(yè)的“錯誤”進行分析,討論形成個人的一些觀點。哪怕是微小的甚至錯誤的觀點中往往都包含著正確的答案或好的觀念的萌芽。對已經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探討后得到的大家式觀點,教師要有另辟蹊徑的提煉意識,將“錯誤”引導向“與眾不同”,使其獨具匠心,同時希望其他同學也能成為獨具匠心的表率,這正是讓大家共享“失誤”的好時機,也使“失誤”的學生本身也獲得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案例四]一節(jié)工藝課,坤同學在剪工上出了一些問題,光滑的面具邊緣被剪得參差不齊。坤在同學的嘲笑中,將面具邊緣剪成了長短不齊的鋸齒狀。一會兒,坤說:“老師,我做的好不好看?”嘿!他做的面具像多種物體的結合,獅頭人像結合,鋸齒成了獅頭人像的毛發(fā),作品頗出意料。在所有的作品中,坤是第一個打破常規(guī)模式的學生。這是失誤帶來的結果,教師在評價中表揚了坤兩次,并將他的作品擺放在了顯著的位置,引起許多同學關注這件獨特的作品。后來同學們會故意地想形狀、想色彩、想創(chuàng)意,而且制作出了更多樣式的作品,圈的、繞的、鑲嵌的……作業(yè)形式豐富起來。從那以后,全班同學都迷上了手工活動,一次偶然的失誤帶來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賞識學生個性,讓其盡情體驗,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實的保護。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礎上,能夠在引導下解決問題,對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激發(fā)、保持持久的興趣起到關鍵作用。這次共享失誤的成功勢必會促進學生對失誤的拓展作用,對如何解決好出現(xiàn)的錯誤起到鋪墊作用。
五、正視失誤——拓展“失誤”
正視指導對拓展“失誤”的影響。拓展“失誤”是建立在激發(fā)和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基礎上的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在共享“失誤”的基礎上給予拓展過程上的關注和指導。重要的是要求學生要與其他體驗過類似“失誤”的同學分享他們的感受或觀察結果,策劃如何將這些體驗出來的教學資源應用在大家的學習中,成為一種體驗,有了新的體驗,學生就可以不斷得取得進步。
[案例五]在體驗畫水墨畫時,會遇上“跑墨”現(xiàn)象,一浸一大片,這種“失誤”使學生束手無策。教師應及時地同學生一起探究根源,帶領大家專門研究體驗“跑墨”現(xiàn)象:由于毛筆的水分過多,行筆太慢造成的。但是它有濃有淡,這也是一種點法,畫家們經常用此法拯活畫面!教師隨機找出李苦禪、潘天壽等大師的作品,讓學生欣賞同樣的墨點,即時消除了學生的急躁情緒。
由于剛受到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試驗:“故意抖動毛筆會出現(xiàn)許多不規(guī)則的墨點,也自然生動!”生動筆故意撒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墨點,興奮。教師問:“這些墨點,可以看出什么?或改成什么?”學生都看著點,積極思考想象起來:可以畫葉子,可以看成小鳥或小雞的身體,可以作為鳥的頭部,也可以當作是一塊石頭,還可以把它繼續(xù)畫大直到變成大荷葉……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動手嘗試,興奮至極!
當看到學生完成了自己先前失誤作業(yè)時的豪情,證明了有意識引導那些畫錯了的學生學會不輕易放棄的重要性,讓學生用“失誤”去另辟蹊徑,這不失為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好方法。對學生的大膽實踐、積極參與活動,產生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
我們在美術教學中,幫助學生提升解決自身失誤的能力,要引導學生不僅對自己的思維充滿興趣,也要在受到其他學生的刺激或突發(fā)的情況下產生新的思維,不斷地變更靈感,將自己的新思維構想得以具體化,喚起內心意愿,建立起改善作品的意識。在學習過程中,要求過激,評價苛刻,會使學生擔心自己的能力而喪失了自信心。我們應經常給學生以積極的提示,用逆向思維的“處事”謀略理念在評價中進行提煉,把有些評價變成提示性語言,變成暗示性行為。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將學生的失誤轉型為特有的創(chuàng)造性,學生們就會在意外驚喜后獲得學習上的自信,就更多了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